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性发展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南采茶戏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日常文化生活的要求越发多元化,传统的赣南采茶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得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以及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就迫使赣南采茶戏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变,让人才成为赣南采茶戏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纽带,将这一地方戏曲艺术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指出创新途径是遵从于规律、立足于需要、来源于教育。因此,赣南采茶戏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实现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文章正是基于此,对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性发展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马克思艺术理论;艺术人才
  注: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资助项目“推动赣南采茶戏人才培养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研究”(20QM52)研究成果。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拥有极为丰富的区域性方言以及浓郁的当地源流声腔,充分反映了赣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极为质朴的地域特色,是当地人民群众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然而,如今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因为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多媒体行业的影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赣南采茶戏落入这一境地的原因是多面的,不仅有着当地市场变化的原因,该剧种创新性人才缺失也是一大因素。因此,只有积极创新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推动这一地方剧种持续发展进步,培养出具备创新性思维的当代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为赣南采茶戏的永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推动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创新型地方戏曲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在如今新媒体发展环境之下,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这一情况也进一步使得社会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必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为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进而实现该戏曲发展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极为迅猛,使得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剧增,创新型人才的缺口较大,甚至出现无法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传统戏曲艺术之一的赣南采茶戏必须立足实际,以戏曲现代化人才需求方向为立足点,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作为支撑。
  (二)文化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地方戏曲文化艺术急需传承创新
  实质上,文化产业是文化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过程。赣南采茶戲从表演到艺术创作,其本质和目的都是对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众所周知,目前很多赣南采茶戏老一辈艺术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年轻传承者依旧很难独自担负起赣南采茶戏艺术传承的重担,导致大多数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出现一定的传承断代危机,再加上戏曲剧目缺乏创新,使得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赣南采茶戏传承工作。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在教学期间必须将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切入点,以进一步推动赣南采茶戏保护以及传承工作的开展。
  二、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创新性发展举措
  (一)始终坚持宽领域融入,创新性实现“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人们通常用“实践第一”来表述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对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实践和理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培养期间,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以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课题,以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创新提供新的经验。正是如此,以“演-研-教-创”培养流程为基础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应运而生。“演-研-教-创”育人模式分为四大部分,其中“演”的主体为学生,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在实践期间能逐渐提升表演技艺。“研”则要求学生必须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不断追寻专业知识的规律、体系以及结构,进而形成问题意识。“教”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实践在其他教学对象中,进一步拓宽所学领域。“创”则要求学生能够自行编创赣南采茶戏艺术作品,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在艺术创作当中。“演-研-教-创”育人模式不单单是教学实践手段、教学要素,同时也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而且该育人模式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育人目标,首先,学校可以为学生创建教学实验平台,采购先进性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其次,可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各大院校在教学期间必须转变以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提升校内“双师型”人才储备,为教师提供适当的交流以及学习平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如此,教师才能够将所学知识以及技能转变为教学成果,进而培养优秀的赣南采茶戏人才,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最后,可以适当结合赣南采茶戏传承和发展需求,对教学体系进行丰富,比如创建专业培训、综合创作以及作品孵化为一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于“四位一体”育人模式的理解。
  (二)坚定地以培养人才创作能力为目的,实现文化产业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为此,就必须先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然后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的创新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发展规律,注重赣南采茶戏戏曲人才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实施相关教育期间适当结合系统化的教学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能懂得创作的尺度,提升自身的观察力。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而观察力作为戏曲创作人员得到灵感的一大必要能力,要求高校在进行赣南采茶戏人才培养期间能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戏曲创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点,采取多样的艺术创作方法以及艺术展现形式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赣南采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传承,为赣南地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创新型人才资源,实现赣南采茶戏艺术产业的纵深发展。
  (三)借助创新新媒体教育方式,加大创新型地方戏曲人才培育力度
  在培养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进行革新。培养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效果。因此,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之下,各大高校在赣南采茶戏人才培养工作期间必须将新型技术以及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支撑点,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转变以往的学习思维,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赣南采茶戏教学课程特征,对该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强化,将新媒体环境作为教学出发点,提高赣南采茶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逐渐激发学生对于这一地方传统戏曲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后续戏曲创作以及艺术研究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此外,在进行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培养期间还可以适当和新媒体发展环境进行结合,让腾讯课堂以及钉钉等平台作为基础性的教学途径以及形式,创新赣南采茶戏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较好的实践方式。
  因此为了更好培养赣南采茶戏创新型人才,必须各方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的赣南采茶戏艺术人才,让赣南采茶戏这一地方文化瑰宝能够永葆青春,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康燕.基于非遗文化传播下的赣南采茶戏现状与发展[J].福建茶叶,2017(12):237.
  [2]邵滢滢.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戏剧艺术人才培养探讨[J].文艺生活,2019(12):136.
  [3]陈晓峰, 赵小溪.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与戏剧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以戏剧导演、表演专业教学为例[J].戏剧文学,2018(8):124-127.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文化创新,也能够在构建国家形象、增强全球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鉴于此,文章首先对民间艺术的含义和分类情况进行简要论述,其次全面客观地揭示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使更多民间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环
期刊
摘 要:曲阜楷木雕刻作为曲阜“三宝”之一,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曲阜楷木雕刻工艺精湛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它的每一件珍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阐述了曲阜楷木雕刻的历史沿革及其种类,分析了曲阜楷木雕刻的艺术特色,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曲阜楷木雕刻;民间艺术;艺术特色  一、曲阜楷木雕刻的历史沿革及其种类  曲阜
期刊
摘 要:声乐本身就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模式,演唱者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期间,可以根据自身的情感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达到情感共鸣。当前,声乐演唱教学根据演唱者的音域、音色以及音质,可以分成高音、中音以及低音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按照声乐不同的文化风格以及演唱技巧进行四种演唱模式的划分。文章研究并分析了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共性原则,通过阐述真假嗓音在演唱阶段的比例调整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声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国内当下几大主流音乐播放软件平台、门户网站平台和广播电视平台所推出的各个音乐排行榜,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的视角,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思考,并通过研究国内各音乐排行榜的發展历程及现状,总结归纳出其特性特点、优劣状况,提出未来优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议程设置;流行音乐;排行榜  一、国内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发展概况  (一)议程设置下的流行音乐排行榜  流行音乐排行榜的议程设置通过投票
期刊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强调通过肢体语言,将舞蹈中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舞蹈表演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舞者的表情,而在表情中,舞者的眼神能够对舞蹈的意境进行完美的表达,通过眼神的神韵,赋予舞蹈更强的生命力,并且与观众之间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和情感跟随着舞蹈跌宕起伏,让整个舞蹈作品更加完整。我国的戏曲表演中也同样有着“眼法”的运用。文章概述了戏曲“眼法”与表演规律,研究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是有着明确就业方向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就业方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必须掌握声乐演唱、钢琴基础、即兴伴奏、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声乐演唱对于幼师来说是重中之重的技能,给孩子们示范歌曲、表演以及给孩子们排练节目都需要用到声乐技能。要提高声乐技能,以及在示范中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的兴
期刊
摘 要: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和文化精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港式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作品,是世界各国提升自身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章对香港合拍片的历史和代表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合拍片类型及模式的变化、香港电影产业的转型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合拍是当前华语电影实现融合共赢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合拍片;香港电影;文化;产业  一、香港电影发展中的合拍片历程
期刊
摘 要:皮克斯,是一家成立于1986年的专门制作电脑动画的公司,于2006年被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成为华特迪士尼公司的一部分。皮克斯动画公司至今已经出品了二十多部动画长片和几十部动画短片,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精心制作,该公司也因此赢得过多次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格莱美奖。文章详细分析了皮克斯动画能够频繁创造票房神话的原因,并揭示了其“披着商业动画外衣的艺术动画”的本质。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
期刊
摘 要:自2014年以来,网络剧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电视剧的类型划分,尤其是男频IP玄幻剧在各大网络视频网站中形成了新的类型景观。叙事、人物以及影像等元素十分巧妙地构建了男频奇幻IP网络剧的类型。文章以《剑王朝》为例,分析了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影像运用,阐释了玄幻类型网络剧广受观众喜爱的原因,进而对网络玄幻剧公式化的情节、反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以及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三方
期刊
摘 要:声乐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乐课,激发学生的声音潜力,培养其更具特点的音色,促进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东白云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阐述声乐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乐理;声乐演唱;音乐鉴赏  声乐课程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对声音的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