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乐课,激发学生的声音潜力,培养其更具特点的音色,促进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东白云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阐述声乐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乐理;声乐演唱;音乐鉴赏
声乐课程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对声音的审美辨别和鉴赏。而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仅关于审美辨别和鉴赏,更多的是以科学的发声技巧训练为基础,辅以简单的基本乐理知识和视唱训练,通过学唱和欣赏简单的声乐作品,提高声乐演唱的综合能力与艺术表演的感染力。声乐课程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个人业务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笔者所在的广东白云学院招收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与语言有关的职业,例如电视台主持人、电台主持人、婚庆主持人、演员、配音演员、事业单位文化传播者等与语言艺术相关的职业。声乐课程的学习对于语言文化传播来说尤为重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全面且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的课题。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广东本地生源,在音乐方面并没有扎实的基础,多数学生在进校前为了应付艺术考试中的才艺展示,都是临时抱佛脚进行声乐演唱的练习,其音乐素养和个人音乐潜能并不能和声乐专业的学生相比。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这一特点,再加上师资、课时、班级人数等方面的限制,授课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声乐教学更具特色,达到良好的效果,是笔者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白云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乐课程,经过初步改革,开设时长设为一年,共64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授课师生比例为1∶32。笔者经过有限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如下的经验和思考。
对于声乐课程的教材选择,笔者并没有固定于某一本教材,而是根据教学对象及其他诸方面因素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充分考虑,从四个方面进行安排,即基本乐理知识、简易视唱、声乐演唱、音乐作品鉴赏。
一、基本乐理知识
基本的樂理知识在声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如同我们学习汉字一定要掌握汉语拼音。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基本乐理知识的训练,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因此,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容是否有益于之后的声乐学习,在授课比例上一定要考虑大班授课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声乐训练中所涉及的简单且基本的乐理知识(以简谱为主)为准,例如七个基本音符、休止符、常用的音乐记号、音乐术语等。对于部分没有讲到的乐理知识,在之后的学习中可结合视唱、声乐曲目等进行讲解。
二、简易视唱
视唱训练也是声乐训练的基础,视唱的训练要和部分乐理知识相结合进行,例如乐理知识中的小节线、节拍、节奏、调式,包括一些表情符号、反复记号等。视唱内容可以在之后学唱的歌曲、当下传唱的歌曲旋律片段中截取,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讲授的前期一定要精准关注每个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之后的教学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耐心。
三、声乐演唱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学科,是用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传递情感、表达意境的艺术形式。声乐演唱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声乐课堂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课时分配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的课程目标主要在于改善学生自身音质,美化音色,扩展个人的音域,提高个人声乐演唱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个人艺术素养。声乐演唱的教学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基础发声训练,气息是歌唱的基石,在开始的训练中要让学生区分歌唱呼吸的三种类型和特点: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呼吸方式的区分有助于学生对之后的声乐演唱、朗诵、配音等艺术形式的把握。让学生在音阶练习中感受气息的支撑和流动,有利于他们保持气息。向学生展示声带的基本结构图解(图1),使他们了解生理结构的特点,从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清晰地思考身体的哪些部分在起作用。高位置是歌唱发音时的声音效果,需要发声器官和歌唱机能的协调及配合,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区别“说话”位置(共鸣)和“歌唱”位置(共鸣)以及共鸣腔体的作用等。基础发声练习要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每次的教学结果不断地调整,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声乐作品的演唱,语感和乐感是以歌者对具体声乐作品本身的理解为依据的,是以对声乐作品的词语感受和音乐感受为基础的。教师可引导歌者准确掌握音准、节奏、速度、韵律、情感,烘托音乐气氛、展示意境,丰富其自身的想象力,让演唱的歌曲更具感染力。因此声乐演唱中的语言练习(声母、韵母、声调)、依字行腔中语调的处理、声乐语调的轻重强弱、说唱练习、歌曲的完整表演与艺术处理(即歌者的二度创作)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声乐练习曲目的选择,对于声乐曲目的选择,教师的思维模式一定不能固化,不能完全照搬声乐专业的曲目训练模式,要根据播音生的特点、课时的安排、集体上课情况等进行选择,并依据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学校表演活动、非专业比赛活动等)进行调整。经典的老歌以及极具传播性的通俗歌曲,甚至一些二、三声部的歌曲都可以作为教学曲目库中的内容,如果有条件,教师可自行编写一些简单易唱的歌曲。
四、音乐作品鉴赏( 以声乐作品为主 )
音乐作品的鉴赏是声乐演唱学习的延展,了解作品、欣赏作品、思考作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音乐鉴赏不仅仅是简单地听一听音乐,更重要的是听之前的了解和听之后的思考。欣赏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多元化,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学唱和角色扮演。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民歌(山歌、小调、号子等),戏曲(包括粤剧、京剧、越剧、沪剧、京韵大鼓等),西方声乐作品(艺术歌曲、歌剧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选择一些声乐作品器乐化的乐曲。音乐作品的欣赏在于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立意。让学生拓展音乐知识,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可以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认识音乐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欣赏的目的是听与思的结合。艺术的美与力量在于它永远不是统一化或机械化的,它是人类的交流,音乐鉴赏就是对听到的音乐作品产生感悟,引发对于生活新的热情以及对于生命的思考。
声乐课程除去课堂内的学习,课与课之间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开授前可以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探讨如何把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例如形体课音乐的选择、语音基础课内容的选择、表演课训练片段的选择、配音课语音节奏的训练等,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把这些课程综合后以新的方式、方法展现。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乐课相比声乐专业,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深入浅出学习声乐专业内容,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最大化地让学生受到专业的、全面的训练。让学生以音符为羽,旋律为风,发展共性中的个性特点,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2]王璐,吴洁茹.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生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上海市音乐公共课教材编订小组.大学音乐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乐理;声乐演唱;音乐鉴赏
声乐课程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对声音的审美辨别和鉴赏。而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仅关于审美辨别和鉴赏,更多的是以科学的发声技巧训练为基础,辅以简单的基本乐理知识和视唱训练,通过学唱和欣赏简单的声乐作品,提高声乐演唱的综合能力与艺术表演的感染力。声乐课程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个人业务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笔者所在的广东白云学院招收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与语言有关的职业,例如电视台主持人、电台主持人、婚庆主持人、演员、配音演员、事业单位文化传播者等与语言艺术相关的职业。声乐课程的学习对于语言文化传播来说尤为重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全面且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的课题。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广东本地生源,在音乐方面并没有扎实的基础,多数学生在进校前为了应付艺术考试中的才艺展示,都是临时抱佛脚进行声乐演唱的练习,其音乐素养和个人音乐潜能并不能和声乐专业的学生相比。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这一特点,再加上师资、课时、班级人数等方面的限制,授课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声乐教学更具特色,达到良好的效果,是笔者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白云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乐课程,经过初步改革,开设时长设为一年,共64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授课师生比例为1∶32。笔者经过有限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如下的经验和思考。
对于声乐课程的教材选择,笔者并没有固定于某一本教材,而是根据教学对象及其他诸方面因素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充分考虑,从四个方面进行安排,即基本乐理知识、简易视唱、声乐演唱、音乐作品鉴赏。
一、基本乐理知识
基本的樂理知识在声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如同我们学习汉字一定要掌握汉语拼音。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基本乐理知识的训练,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因此,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容是否有益于之后的声乐学习,在授课比例上一定要考虑大班授课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声乐训练中所涉及的简单且基本的乐理知识(以简谱为主)为准,例如七个基本音符、休止符、常用的音乐记号、音乐术语等。对于部分没有讲到的乐理知识,在之后的学习中可结合视唱、声乐曲目等进行讲解。
二、简易视唱
视唱训练也是声乐训练的基础,视唱的训练要和部分乐理知识相结合进行,例如乐理知识中的小节线、节拍、节奏、调式,包括一些表情符号、反复记号等。视唱内容可以在之后学唱的歌曲、当下传唱的歌曲旋律片段中截取,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讲授的前期一定要精准关注每个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之后的教学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耐心。
三、声乐演唱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学科,是用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传递情感、表达意境的艺术形式。声乐演唱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声乐课堂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课时分配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的课程目标主要在于改善学生自身音质,美化音色,扩展个人的音域,提高个人声乐演唱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个人艺术素养。声乐演唱的教学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基础发声训练,气息是歌唱的基石,在开始的训练中要让学生区分歌唱呼吸的三种类型和特点: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呼吸方式的区分有助于学生对之后的声乐演唱、朗诵、配音等艺术形式的把握。让学生在音阶练习中感受气息的支撑和流动,有利于他们保持气息。向学生展示声带的基本结构图解(图1),使他们了解生理结构的特点,从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清晰地思考身体的哪些部分在起作用。高位置是歌唱发音时的声音效果,需要发声器官和歌唱机能的协调及配合,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区别“说话”位置(共鸣)和“歌唱”位置(共鸣)以及共鸣腔体的作用等。基础发声练习要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每次的教学结果不断地调整,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声乐作品的演唱,语感和乐感是以歌者对具体声乐作品本身的理解为依据的,是以对声乐作品的词语感受和音乐感受为基础的。教师可引导歌者准确掌握音准、节奏、速度、韵律、情感,烘托音乐气氛、展示意境,丰富其自身的想象力,让演唱的歌曲更具感染力。因此声乐演唱中的语言练习(声母、韵母、声调)、依字行腔中语调的处理、声乐语调的轻重强弱、说唱练习、歌曲的完整表演与艺术处理(即歌者的二度创作)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声乐练习曲目的选择,对于声乐曲目的选择,教师的思维模式一定不能固化,不能完全照搬声乐专业的曲目训练模式,要根据播音生的特点、课时的安排、集体上课情况等进行选择,并依据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学校表演活动、非专业比赛活动等)进行调整。经典的老歌以及极具传播性的通俗歌曲,甚至一些二、三声部的歌曲都可以作为教学曲目库中的内容,如果有条件,教师可自行编写一些简单易唱的歌曲。
四、音乐作品鉴赏( 以声乐作品为主 )
音乐作品的鉴赏是声乐演唱学习的延展,了解作品、欣赏作品、思考作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音乐鉴赏不仅仅是简单地听一听音乐,更重要的是听之前的了解和听之后的思考。欣赏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多元化,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学唱和角色扮演。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民歌(山歌、小调、号子等),戏曲(包括粤剧、京剧、越剧、沪剧、京韵大鼓等),西方声乐作品(艺术歌曲、歌剧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选择一些声乐作品器乐化的乐曲。音乐作品的欣赏在于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立意。让学生拓展音乐知识,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可以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认识音乐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欣赏的目的是听与思的结合。艺术的美与力量在于它永远不是统一化或机械化的,它是人类的交流,音乐鉴赏就是对听到的音乐作品产生感悟,引发对于生活新的热情以及对于生命的思考。
声乐课程除去课堂内的学习,课与课之间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开授前可以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探讨如何把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例如形体课音乐的选择、语音基础课内容的选择、表演课训练片段的选择、配音课语音节奏的训练等,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把这些课程综合后以新的方式、方法展现。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声乐课相比声乐专业,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深入浅出学习声乐专业内容,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最大化地让学生受到专业的、全面的训练。让学生以音符为羽,旋律为风,发展共性中的个性特点,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2]王璐,吴洁茹.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生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上海市音乐公共课教材编订小组.大学音乐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