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课堂践行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承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语文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她直指生活的思考,很多学者强调有温度的课堂,我想,這温度与语文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密不可分。对文化的关注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那么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承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立足课堂,面向社会,将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指导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折射出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文化的接受与传承才有意义。因此,延伸课堂,践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传统文化得以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尝试。
  一、关注特定社会文化场景中的文化问题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话题,一般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道德判断和民风民俗等。任何人都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个体认识事物,对某些准则和价值观的判断会受到当地的文化观念的影响。探究特定社会文化场景中的文化问题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文化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态度,培养他们批判和质疑精神。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课堂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向生活的延伸,甚至能够基于课堂的学习学会观察和反思生活中的文化问题,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比如《荆轲刺秦王》中可引发学生关于中国传统的道德内涵“义”的思考;苏轼的《赤壁赋》中关于“人生如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情绪的思考等。将语文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已然是一种趋势,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也有这样的特点,比如2015年的小陈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事件探讨,这就涉及到亲情与法律的关系的思考,2017年高考关于十个关键词的解读与思考等等,这些内容聚焦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这些思考都是值得提倡且有价值的。
  二、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具体特点
  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的概括和再现。因此,落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才具有真实的生命力。观察生活中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文化的特点应当成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在学生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对相关的文化问题和文化现象发表看法或者深入探究。观察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节日开始,每个节日背后除了民俗,还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工艺等。传统节日可以成为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广阔世界的窗口,如春节贴春联,元宵吃汤圆、舞龙、赏灯、猜灯谜,清明踏青祭祖、端午划龙舟吃粽子……同样的节日在各地又有不同的体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观察本地风俗,查阅资料横向比较各地不同的民俗。当然,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有所衰微,但其演变过程也可以变成文化探究的素材,学生可以从纵向思考的角度来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传承。
  三、指导学生活动,在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不仅是学生埋头求学的地方,要求学生立足学校生活并积极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意义重大的事,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传承文化的方式。任何对文化的关注如果仅仅只停留在关注,了解文化的相关特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树立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中的意识,去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学生来说,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更让人印象深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开展主题活动、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是更为重要的方法。对文化的关注和参与也是同样的道理,应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同时提高弘扬文化传统的意识。要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核心素养”,那就应该在实际训练中指导学生主动担任各类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如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兴趣小组活动,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些文化传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办、参与和发展文化社团。
  四、挖掘地方乡土文化特色,为学生感受文化传统搭建平台
  让学生关注与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仅仅依靠学生自己观察,依托社区、民间的活动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为学生深入感受文化传统搭建平台。民俗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而有特色,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最直接的文化土壤,承担着对学生能力养成的教育作用。教师如果能依托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将使教学内容极具特色和实践性。更重要的是,民俗文化亲切活泼,与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唤起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故乡之所以让人眷念,除了故乡的人和物,更重要的是还有背后的文化因素,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开始,而这可以从培养乡土情怀开始。教师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或者做相关的研究报告。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处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里的中学生,他们学习的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把学校、社区作为我们的学习环境。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无时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育。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力,可以联系社会生活、运用贴近生活的材料,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来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化。
  总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大力提倡关注和回归本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无疑担负着巨大的责任,这也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崭新而宽广的道路,让我们的学科与社会生活及未来的发展真正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大力倡导地方方言与地方文化进校园的当下,文化的接受与传承如何更深入地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大力推动的。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
其他文献
一、检测学情,生成切入点~((1))1.春天的什么时候?师:请大家结合全诗(指向PPT),了解题目中5种事物所涉及的基本信息。第一个字是"春",我的提问是:"大致是春天的什么时候?"生:大概是晚春。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问题日益突出,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尤其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具体运作城镇化的地方基层政府,其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作
3月28日上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三届四次理事会暨全国轻工行业工作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宾馆隆重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副会长钱桂敬、王世成、杜同和、陶小年
医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都较强,建立在需要分析之上。语料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空前丰富的原始材料,有助于促进医学英语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本文在分析以医学英语为代表的ES
土壤 salinization 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区域影响环境和 socio 经济的普通现象;它也是陆地盖子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研究,我们有到在在从 1979 ~ 2009 的中国的一个半干旱的
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60分,一道题的得分能有如此之高的比重,其重要性恐怕是任何学科中的任何一道题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作文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人运用自己母语水平的高低。高考作文阅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评分等级标准。“基础等级”是对考生作文基本写作能力的要求,“发展等级”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要求,分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项,这一等级的作用,是拉开考生作文分数的距
5月16日(星期五)中轻联组队参加国资委直属机关“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在中轻联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工会组织安排积极参与,全体队员密切协作,相互帮助与鼓励,在激烈的比赛中焕发出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且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使我更新了语文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认知,扩大了教学视野,提高了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语文教师的快乐。  一、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高中语文分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进一步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2014年1月1日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