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状况良好 政策逐步转型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周期性回升趋势,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两次冲击,没有改变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趋势。2003年中国经济仍在快车道运行,自主增长的因素进一步增强,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预计2004年经济将继续在新的上升通道中运行。为了保证经济景气的持续、稳定回升,应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财政政策力度和方向可做适当微调,逐步实现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预计2004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15%左右,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13%左右,财政赤字将与2003年基本持平、赤字率有所下降。
  
  2003年财政收支增幅将高于年初预算安排,收支结构调整明显
  
  1、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但呈逐步下滑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取得了较快增长。1月~9月,全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16131.8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8.7%、增长22.5%,较上年同期增速高出11.6个百分点。但从分月来看,财政收入累计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财政收入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在宏观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各项主要税收收入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一是受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作为主要税种的增值税增长较快。1月~9月份,增值税增长速度达到17.2%。二是海关代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及关税快速增长。1月~9月,海关代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比上年同期增长52.7%,关税增长35.3%。三是所得税增长较快。1月~9月,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同期增长25.6%,个人所得税增长20.6%。同时,由于亏损企业减少,作为财政收入抵扣项的企业亏损补贴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也是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四是受投资高速增长的带动,土地和房地产交易增加,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增速较快。1月~9月,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增速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3.7%和58.3%。五是今年汽车市场异常火爆,汽车销售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车辆购置税的快速增长。1月~9月,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速达到39.3%。
  财政收入各月增速出现前高后低这种走势,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2002年各月的基数前低后高。二是作为财政收入抵扣项的出口退税额,2003年1月~3月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4月份以后迅速增加,除6月份之外,当月同比增速都在一倍以上。
  
  2、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增长平稳,结构调整明显
  1月~9月,全国财政支出15364.89亿元,增长13.1%,增速比财政收入增速低9.4个百分点。由于收入增长明显快于支出增长,收支余额由上年同期的超支327.66亿元转为超收866.96亿元。财政收支的良好开局,为全年实现财政预算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1月~9月,财政支出增速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这主要是二季度因防治非典加大支出的缘故。非典对财政支出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财政的即期直接支出。主要是中央和各地安排用于防治非典的专项经费,以及相关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负担的间接支出。政府出台的政策包括:动用财政储备资金、建立非典防治基金、调整国债资金安排、对直接受到非典影响的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等。其次是中长期支出。主要是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疾病控制机构建设和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建设,构建和完善医疗卫生防疫系统的庞大中长期财政支出。非典对1季度财政支出没有实际影响,4月以后对财政支出的影响明显加大。4月当月财政支出比一季度加快5.7个百分点,5月比4月又加快9.9个百分点,6月份尽管增速有所下滑,但当月增速仍达到19.7%。进入三季度后,随着非典疫情的减轻,财政支出当月增速降低到10%以下。
  
  2003年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支出增幅将有所回升,财政赤字不会突破预算规模
  
  1、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明显高于预算增长
  从目前情况看,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三季度消费品市场摆脱非典的影响,增速开始回升,出口增速依然不减,三大需求将继续支撑总需求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出现明显下滑。因此,中国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这将成为第四季度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的重要支撑。
  判断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将保持较高增长的另一条主要依据是:作为财政收入抵扣项的出口退税,二季度以来增长很快,成为拉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但从目前的情况看,2003年国家财政的出口退税预算指标只有1230亿元左右,加上7月份追加的300亿元,全年可供使用的出口退税金额为1530亿元;截止到9月底,已经支出的出口退税金额为1350.95亿元;如果国家不再增加出口退税指标,四季度可供使用的退税资金只有150亿元。由于2002年四季度出口退税额较之150亿元高出很多,因此四季度出口退税额应该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将成为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但是,四季度也存在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2002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包括财政收入在内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明显提高。2002年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很高,基数较大,将会影响今年四季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003年财政收入将达到2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2、全年财政支出增幅将高于前三季度,财政赤字有望控制在年初预算规模内
  判断四季度财政支出增幅将高于三季度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前面分析,2003年财政收入将达到较高的增长速度,超过年初预算收入规模较多,而1月~9月财政支出累计完成年计划的64.4%,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完成年度计划78.8%的比例,这为四季度增加支出提供了可能性。此外,根据年初的预算安排和前三季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一些项目支出完成比例较低,四季度的支出额会比较大。例如社保、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等都会有比较快的增加。另外,2003年初的财政预算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重点支出项目的投入和保障力度,但前三季度用于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支出仅增长10.2%,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的支出增长12.6%,都慢于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预计四季度这些方面的支出会有所加快。2003年初安排债务利息支出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6%,截至9月底实际支出771.86亿元,同比增长40.6%,四季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有所加快。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003年财政支出将达到25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左右;财政赤字不会突破年初预算规模。
  
  2004年财政收支形势展望
  
  1、财政收入形势
  预计2004年财政收入仍将达到10%以上,但增速较2003年会有明显下降。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第一,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达到8.5%左右,这种经济上升的势头在2004年还会延续下去。但由于物价涨幅有所回升、贷款出现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央行从2003年9月21日开始,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这一政策效应在2004年会显现出来,贷款增速将明显下降,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由于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宣布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约3个百分点,这将会对2004年的出口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工业增长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增值税这一主要税种的增幅也会有相应的降低。
  第二,考虑到贷款增速下降对企业融资的影响,预计2004年投资增速将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受此影响,契税、耕地占用税增速下降。尽管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可能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看2004年国内总需求的扩张会有所减缓。考虑到2003年进口增速很高、基数较大,2004年进口增速将会明显下降,加之关税继续下调,2004年关税收入增幅将会继续下降,海关代征两税增速也会随之下降。
  第三,由于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明确提出,从2004年起出口退税不欠新账,出口退税作为财政收入的抵扣项,2004年将大幅度增加,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2004年工业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考虑到2003年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1月~8月份增速高达52.3%),2004年企业利润增速会明显下降,企业所得税增速也将随之下降。由于2003年北京、广东等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会对其它地区带来示范效应。如果其它地区也采取同样举措,将会对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第五,中央明确提出,从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此项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将以农业税下降为代价。
  在主要税种中,2004年可望出现较快增长的是营业税。由于2003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和旅游等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国家对受非典影响很大的部分行业实行了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措施,营业税征收额一度出现明显下降,基数较低。另外,2001年国务院曾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的营业税税率分3年从8%降低到5%,每年下调1个百分点。2004年金融保险企业的营业税税率不再继续下调,也有利于营业税的稳定增长。因此,2004年营业税的增长速度相对会快一些。
  综合以上分析,有利于2004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较少,而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较多,因此,2004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之2003年会有明显下降,预计在15%左右。
  
  2、2004年财政支出形势分析
  (1)基建支出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增长速度不会出现明显回升。2003年将有一部分工作量结转到2004年,2004年国家将继续增发1000亿元以上的建设国债,并加大对农村医疗、水电、道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保证已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保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批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但由于2004年没有新上重大项目,因此基建支出的增幅不会出现明显回升。
  (2)为了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企业挖潜改造资金需要进一步增加。2004年,为了鼓励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的技术改造,尤其是中央将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预算将继续增加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及贴息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
  (3)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仍将是2004年政府开支的一个重点。2004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基层组织、社区组织在社会对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一定的资金支持。
  (4)政府将继续增加教育、科技、农业投入,这些方面开支的增长将大大高于一般开支的增长
  非典作为一个突发的公共事件,目前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政府的公共卫生支出将需要较多的增加,尤其是农村卫生防疫的建设需要大量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
  中央已经决定,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要保证农民负担较大幅度降低,就必须妥善解决维持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所需财政资金的问题。为了部分解决农村公共财政的收支缺口,中央财政在全年预算中必须安排必要的转移支付资金。
  因此,2004年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改善农村基本医疗条件,加大对县乡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政府在教育、科技、农业方面的支出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5)在中央一再重申增收节支的情况下,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
  (6)为了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政府将增加大量开支。
  (7)逐步解决出口退税拖欠问题将增加财政支出。到2003年末,财政拖欠的出口退税数额将达到3000多亿元。这表明出口退税的拖欠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已经成为财政的隐性直接债务。2004年政府将降低平均出口退税率,逐步解决历年出口退税拖欠问题,形成一定的财政增支压力。
  综合以上因素,为了满足各项增支要求,并考虑到诸如基建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等一些财政开支大项的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各种政策性补贴进一步减少等,2004年全年财政支出增幅有可能低于2003年,增长速度在13%左右。财政赤字将与2003年基本持平,赤字率有所下降。
  
  2004年财政政策取向分析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在新的上升通道中运行。为了保证经济景气的持续、稳定回升,应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货币政策在适当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不踩“急刹车”,强调稳健操作,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适度稳定增长。财政政策力度和方向可做适当微调,逐步实现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要把扩大内需同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要更加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及乡村各收入群体间的协调发展等。
  ——国债发行规模可以进一步减少,逐步实现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型。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其他各项税费改革。
  ——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在增收节支基础上,对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
  ——增加对农村公共品投资,下决心解决农村公共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
其他文献
从近来中央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看,2004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显著加强,拟采取的政策措施将更有针对性。  从目前公布的有关政策看,国家2004年将从以下六个重点和方向强化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围绕农民增收和保证粮食安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央多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2004年的
期刊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近日表示,2003年我国税收总收入可望突破2万亿元,增收3000亿元以上。  2003年我国税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1至11月,全国已完成税收收入18671亿元,同比增收3153亿元,同比增长20.3%。
期刊
从近日闭幕的“21世纪论坛”2003年会议上了解到,截至2003年10月底,我国内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491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3位,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5.7万家,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    2003年海峡两岸贸易预计将突破500亿美元    从商务部台港澳司获悉,2003年两岸贸易预计将突破500亿美元。  据统计,2003年1至10月,两岸贸易额为466
期刊
中国重化工业化条件逐步成熟是促进未来投资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2004年有利条件将多于不利条件,预计投资约增长17%。  我国重化工业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链条长、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引致需求大等特点,与住宅、汽车消费升级周期长等特点交织在一起,为2004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历史机遇,电力、有色、机械、纺织与房地产等行业效益持续好转将带动行业投资景气继续走高。  从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来看,
期刊
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  2003年,宁波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42亿元,同比增长14.9%。在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达到80%以上。尤其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经济发展迅猛。目前,宁波已有块状经济145块,占浙江省总数的30%。这些块状经济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0%。  目前已有5200
期刊
2003年国际金融发展在世界经济动荡中有所复苏,即经济增长调整幅度大、不确定因素依然凸显、经济不均衡复苏差异突出,呈现动荡加大、稳定明显和艰难博弈的态势。而国际金融市场伴随国际政治问题的起落,恐慌心理和投机因素的延绵不断和日益加深,致使国际金融市场主要产品价格剧烈震荡,波动幅度与速度不仅超出预期,而且跳跃性扩大,国际金融风险积累加重危机成份。    发展特点    2003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
期刊
2003年前11个月,北京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据初步测算,1至11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1%。  统计显示,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月~11月累计完成172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增
期刊
据苏州市市长杨卫泽透露:到2003年底,苏州工业总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  预计2003年苏州实际到账外资将达到7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国的12%,占全世界的1.3%;外贸出口总额仅次于深圳和上海,达到300多亿美元;人均GDP达到5500美元以上。预计到2010年苏州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
期刊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日前已制定完毕,在本届人大5年任期内,将安排审议59件法律草案。紧急状态法、护照法、公务员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榜上有名,此外还将修订选举法、传染病防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  除即将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外,本届内审议的宪法及相关法案还有:审议军事法院组织法、军事检察院组织法,修订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  引
期刊
2004年,我国将在保持必要的国债发行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投向,国债投资的功能从主要防止速度下滑、拉动经济增长转到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上来。  2004年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最近介绍,2004年国债的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