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体会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主要优点在于:
  (1)静脉留置针具有管体柔软、管尖圆钝的特点,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且留置针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长度,便于固定,不易脱出。
  (2)静脉留置针的套管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小,能减少静脉炎和液体渗漏的发生,有利于延长留置时间。
  (3)操作简单,静脉留置针平均可以保留3~7天,不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可有效保护血管。
  (4)静脉留置针放置等于保留着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对于随时需要静脉输液的危重病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5)有利于血浆等黏稠液体的输入。
  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因肾小球球管失衡,导致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大量的蛋白尿,而水肿常最先发生在眼睑及面部等组织疏松部位,以后延及全身,多伴有血压增高、蛋白尿、血尿,其中四肢水肿最为明显。肾病综合征病人因高度水肿、多次复发、反复入院,给静脉穿刺也带来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科从2008年就大力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发现,病人常因液体渗漏、静脉炎和堵管现象影响留置时间,现将相关问题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2010年住院患者114例,均为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患者行静脉留置针。其中,男79例,女35例;患者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32岁。因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多数患者四肢高度水肿,血管条件差,皮肤非常薄,穿刺成功率低。
  二、穿刺操作方法
  穿刺方法:先选择好待穿刺静脉,消毒穿刺部位,消毒直径范围在8~10厘米。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连接输液管并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后将其夹闭,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处扎止血带。手持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15~30度角,进针速度宜慢,且直刺血管[1],进针后及时观看回血,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潜行2~4毫米。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少许针芯,打开调节器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通畅后退出针芯,同时迅速用输液敷贴固定好留置针。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魏晓霞等报道,对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患者行分次扎止血带,可以提高套管针穿刺成功率。[2]待输液完毕后,用浓度为50单位/毫升的肝素溶液3~5毫升,边退针头边推稀肝素液进行封管。
  三、临床观察分析
  1. 对114例静脉留置针临床效果观察
  患者行静脉留置针后,出现不同的症状:有局部发红、发痒20例,静脉留置针导管中回血、堵塞25例,液体渗漏30例,套管针脱落5例,静脉留置针一侧肢体水肿明显34例。静脉留置针保留10天的为13人,保留7天的为47人,保留5天的为39人,保留3天的为15人。
  2. 对所出现的临床问题分析
  (1)穿刺部位发红、发痒,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触诊时静脉穿刺上方有疼感。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减慢输液速度,并给予足够的稀释。再者,静脉炎与封管液剂量和注入速度有关。
  (2)留置针中回血、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患者长期水肿,皮肤非常薄,一侧静脉回流差,当循环负荷过重时,静脉留置针一侧有回血,管路不通;在使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
  (3)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有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
  (4)套管针脱落:套管针常见脱出原因:①穿刺后胶布固定不牢或病人躁动未固定稳妥或睡眠中动作将套管针自行拔出。②所选择的血管弹性不良。③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刺激。④被褥和更换衣物时硬性摩擦所致。
  (5)留置针一侧肢体水肿明显:患者因四肢水肿明显,套管针管腔大、管壁滑、阻力小,加上长时间输液,大量液体进入后,静脉输液一侧肢体较对侧水肿更为明显,并有不同程度的液体从针眼部位外渗现象。
  四、护理体会
  1. 正确选择血管及留置针型号:操作时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及血管情况选择血管及型号相适宜的留置针。一般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在2.5厘米以上、弹性良好、无静脉瓣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可视血管。成人多选择浅静脉,以上肢居多,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以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管等。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2. 严格穿刺技术:选择好待穿刺静脉,常规消毒皮肤,直径范围8~10厘米,手持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15~30度角,进针速度慢且直刺血管,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潜行2~4毫米。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少许针芯,打开调节器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通畅后退出针芯,同时迅速用输液敷贴固定好留置针,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待输液完毕后,用浓度50单位/毫升的肝素溶液3~5毫升封管。掌握适宜的留置时间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由于静脉炎的发生与套管针留置时间有关,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天,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有文献报道[3]留置针以5天作为常规留置时间,配合完善的常规穿刺护理,即可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护士在静脉留置期间应密切注意局部变化,严格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套管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3. 合理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穿刺成功后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4. 重视封管方法:输液结束后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3~5毫升,采取连续、不间断、均匀缓慢、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封管方法,使留置针整个官腔内充满封管液,堵管率明显下降[4]。对使用套管针的患者要建立护理书面记录,并严格交接班,每次封管前认真准备封管液,正确掌握封管液浓度、量、间隔封管时间等。
  5.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治疗要求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6. 在留置期间加强宣教工作:留置期间,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宣教,将留置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减少不良反应。
  因肾性高度水肿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较长,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减少了全程穿刺次数。通过在临床中对肾性高度水肿患者的观察,可在临床中合理选择静脉血管,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勤巡视、勤观察、早处理,以防止液体渗漏,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减少痛苦,消除因水肿带来治疗困难的心理因素,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孙艳平,杨桂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410.
  [2] 魏晓霞,王翠花.在充盈不佳血管中止血带对套管针穿刺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7-8.
  [3] 马莉,王兰.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体会 [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19(4):297.
  [4] 曹忆妹,陈妙娟,王九花,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其他文献
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操作技术之一,其目的在于解决排尿困难与观察尿量,以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但由于操作与护理不当往往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与并发症。选取我科于2006~2010年36例因排尿困难行留置导尿出现各种并发症病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74.5岁;其中因脑卒中导致排尿困难19例,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16例,术后排尿困难33例;
期刊
【摘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本文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DKA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脉输注泮托拉唑进行疗效观察,48例在3天内出血停止,10例在5天内出血停止,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6.7%。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泮托拉唑组均显著高于西咪替丁组(P均<0.01)。提示静脉输注泮托拉唑治疗DKA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且见效较快。  【关
期刊
【摘要】目的: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50例,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4年,一期手术治愈45例,占90%。1例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占2.0%。5例发生尿瘘,占10.0%:其中1例术后尿道缝合处感染裂开,另外1例多处尿瘘,此2例患儿术后6个月再次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另外3例行单
期刊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无家长陪护,患儿危重多、抢救多,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繁琐,除了补充人力外,护理管理者应从服务、制度、法律等方面培养专业护理人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他人的纠纷隐患,对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有关护理问题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NICU;护理问题;应对措施。    一、相关护理问题剖析  1. 家长的心理因素  NICU的患儿是无陪护的,封闭式
期刊
剖宫产是妇产科最常见手术之一。从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720例,经有针对性地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痛苦,促进了产妇的顺利康复。现将其中220例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剖宫产术式全部为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术式。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28.3岁。第一胎132例,第二胎78例,二胎以上20例。其中,单胎197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有利于配合治疗。结论: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题词】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癌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窒息原因,以期加以预防。方法:对所观察的232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母亲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早产儿、脐带异常、胎心率异常、胎位不正、羊水污染,为主要因素。    新生儿窒息至今仍是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导致智障、肢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本文对23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一、诊断标准:  (1)新生儿出生后1分
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电子打印护理文书质量,减少护理文书缺陷。方法:对2010年我院29467份出院病历中236721页护理文书质量进行质控。结果:由1月93%的合格率到10、11、12月连续3个月99%的合格率,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结论:加强三级质控,可有效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  【关题词】三级质控;护理文书;质量缺陷;合格率。    护理文书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对91例(91眼)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通过周密的手术和临床护理,大部分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疗效良好。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精细复杂的显微手术,通过细致的临床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疗效。  【关题词】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观察;护理。    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眼科临床上较为复杂的手术[1],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入幼儿园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为制定龋齿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入园前体检时,对安阳市 4711名2~5岁儿童进行龋齿发生情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安阳市入园前儿童龋齿发生率为9.6%,患龋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生龋齿的儿童采取治疗措施的比率非常低,正确刷牙的儿童不足20%。结论: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减少不利因素,预防龋齿发生,更有利于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