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梦最初始的地方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铸梦……甘肃华池,那是梦最初始的地方,我记忆中的珍宝。
  ——题 记
  华池,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不朽的历史足迹:
  走进华池,依稀的山头间弥散着炊烟,在它们的胸膛里深藏着历史的印痕;
  走进华池,温柔的华池水滋润着原野,在它们的静默处曾深藏着硝烟战火;
  走进华池,广袤的黄土上住着辛勤的人民,在它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向往与追求。
  依稀中,炮火声声,刘志丹、谢子长正高举斧头镰刀,冲向敌人。千万热血男儿,浴血奋战,铸成了“两点一存”的历史丰碑。
  华池,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不朽的人文景观:
  华池,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从此便戴上了“华夏考古肇始之地”的桂冠。
  “大顺城”,为抵御西夏立下了众多功绩,如今的它,仍然沧桑鼎立。
  双塔寺,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朝阳初升,茫茫的树梢泛着金光;夕阳傍山,密林潇潇,漫步其间,舒畅至极。
  寨子湾,战士们居住过的窑洞,伴着岁月的光辉,讲述着他们的足迹。
  抗大七分校,一面旗子指引着方向,肃穆而又神圣,伴随着山后的钟响,更加庄严,曾经的英豪聚集地,如今依旧辉煌。
  美丽的荔园堡,掩映着南梁纪念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金色大字镶嵌在纪念碑上,让我们又想起战斗中的热血男儿,甘洒青春,精忠报国!纪念馆中,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雕塑与画面,是岁月的珍藏,精神的永驻!
  华池,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勤劳奋进的人民:
  枯黄的山头上,炊烟袅袅;农家炕头上,烟火点点。看看吧!那是一张张黄土地农民的热情笑脸,这是黄土风情的历史渊源!
  刘巧儿、李培福、马锡五、张寒晖……他们都在这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是华池,我的家乡!
  人生梦,中国梦!
  甘肃华池,是我“人生梦”初始的地方,是我“中国梦”凝聚的地方……
  (指导教师 赵文科)
  【评点】
  本文构思巧妙,节奏明快。作者以甘当“家乡代言人”的豪迈之心,带领我们领略华池的风采,却并不止于对家乡的感知,更进一步通过对华池人文历史的触摸,由自己的“人生夢”过渡到祖国的“中国梦”,升华了主题。作者从诸多的历史素材中选取了最能代表华池的元素,很有典型性,也很有说服力。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多处运用反复修辞,赋予全文回还复沓美感的同时,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喜爱之情。
其他文献
梦想,是一个人生活的动力;梦想,又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梦想,周而复始;梦想,锲而不舍。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执
期刊
李学忠,又名李宗学,1910年出生在山东掖县。早年到东北谋生,后在吉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冬,李学忠回国赴东北地区工作。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正式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在李学忠的主持下,第二军政治部发表了《告民众书》和《告各反日部队书》,号召广大群众和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联
期刊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的主题是“有梦才有未来”。节目中,著名演员成龙先生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在电影界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个人梦想的经历,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应该努力去实现。青少年的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气质是自信的,行动是有方向的,思维是清晰的,生活是充实的。
期刊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猎人有一张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弓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呢!”猎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
期刊
赵章成原本是冯玉祥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中的迫击炮手。1931年,二十六路军举行宁都起义,改编为红五军团,赵章成加入红军。当时红军的武器十分困乏,迫击炮已经算重武器了。而有迫击炮操作技术的赵章成,很快就成了红军中的技术干部。但与众不同的是,赵章成是一位没文化的技术干部,加入红军时他还是文盲。   尽管赵章成没有文化,但在西北军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结合了他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虽已事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那些幽暗的时光,那些坚持与慌张,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詩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你以“生活中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写作指导】  写此文,首先要选材独到,凸显诗意。
期刊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古人留下的关于诚信的名句。诚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诚信呢?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爸爸急着上工地干活,家中没有早餐,妈妈现做又来不及,于是我出去给爸爸买煎饼。卖煎饼的阿姨很麻利地做了一份香噴喷的“巨无霸”煎饼,包好之后对我说一共12元。我掏出钱给阿姨时,发现钱不够。我手中拿着钱,怯生生地说:“阿……阿姨,我……我的钱不够啦!”
期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中学生》。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中学生要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   我们是处于青葱岁月的青少年,萌发着五光十色的理想胚芽,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前,文明、礼貌、纪律就如同夜行人的灯光
期刊
资本,是选择的筹码。  合上《左宗棠》,我依然深陷其中。清朝末年,列强侵华,杀戮之声不绝于耳,清廷却一味粉饰太平。只有洋务派力排众议“师夷长技以自强”,其中便有左宗棠。  左宗棠在观英舰之威时,英军少校的刁难,引起了他随从的愤慨,纷纷表示“不甘示弱”。左宗棠却阴着脸道:“示弱、不示弱是一回事,弱、不弱又是一回事。”左宗棠身为国家中枢大臣,不被世间金银俗物蒙避双眼,一眼看透清廷实质,真乃晚清最后的清
期刊
暑假同母亲回到了乡下的老家,车子在小路上颠簸。还没看到我的家,先看到了我家的田,田间那个顶着草帽、皮肤黝黑的人,便是我的父亲。望着那熟悉的背影,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到了一年前……  父親在家务农,而母亲跟随我到了县城,我上学,她便在家里做着小工,日子过得不算苦,却倒是苦了父亲。父亲不是文化人,只能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母亲不止一次将他提起:“别跟你爸爸一样,费力不得好,你要好好读书,读书是你唯一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