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型社会中的“失声之人”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铁凝的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通过对各种叙述技法的大胆独特而又精熟的运用,出色地揭示出小人物在独白型社会之下被控制被支配的命运,传递出人物对自身命运的无力感与痛感。其叙事技法包括叙述语言的选择叙事视角的改竞叙事节奏的打破以及对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独白型社会 叙述技法 象征 无力感
  
  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创作于1997年,是铁凝成名作《哦,香雪》之后的短篇小说之中又一最为人称道的力作。小说描写了一个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某小城的小人物安德烈,表现其在几十年人生道路中因长期受到外部环境的挤压,缺失自我意识,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以至最后不知不觉中丧失依照自我思想行动的能力的可悲人生。根据小说交代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中苏两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之下的社会思想环境。为了更好地阐释小说,在这里笔者要引入一个概念,即独白型社会。独白型社会是借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而来。复调小说指以“对话性”为基础的小说,即小说不是完全受作者意识的支配,不是只能听到作者单方面的声音,而是一个“多声部的世界”。作者并非处于全知全能的权威地位来主宰人物,评价人物,而只是作为与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同等价值的一方来参加各种意识与声音的对话。与之相对应,允许思想多元存在,各人互相独立互相平等,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社会即复调社会;与之相反,全社会思想被高度统一,“否认不同意识在真理问题上的平等权利”,各种非正统声音受到压制,这样的社会即独自型社会。
  独白社会中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能“说话”的少数人,他们以不可抗拒的姿态,发出声音,发出思想,向所有人的精神空间入侵:另一类则是无声的服从的多数人,是思想的接收者,无条件地将传达到的思想填满自己的精神空间。少数人的独自覆盖了多数人的思想空间,甚至以惯性的形式内化到人的行动中去。平凡渺小的安德烈无疑属于第二类。生活中的他就像一片顺水漂流的叶子,漂到哪里自己也不知道,一切由“水”说了算。这“水”包括父母,父母安排了他的学业,他的工作,他的婚姻;父母是什么,父母是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代人,是热衷于被“主流”社会意识同化的小知识分子(中学教师),对社会主义以及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苏联有着由衷的拥护。“安德烈这名字是父亲为他所起名字本身也是当年中苏友好的一种体现。”这“水”也包括时代,当时代从“糖水罐头是一种奢侈品”走到了“委内瑞拉香蕉都随处可见”时,罐头厂工人安德烈便不得不另找工作了。安德烈就这样漂着,尽管有妻有女有工作,然而就像一片叶子,离开树的没有生命力的一片叶子。他有自己的人生意愿吗?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吗?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情吗?铁凝以一种非常平淡的语气叙述着这个特定社会所塑造的空心人的生命轨迹。这样的生命没有悲欢,没有欣悦,纵然生活了千年万年,仍将是一张白纸没有过童真,更加谈不上沧桑,没有什么能证明他生活过。这不是青春永驻,童真的时代都缺失了,青春还能在哪里发芽?这样的近平“失声”的人生境遇,自然不适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来结构。因为外部世界异己力量的强大,已使主人公沦于异化为物的存在状态,而小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表现人的缺失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可悲境地,巴赫金所强调的人物的主体性已经不可能出场。
  在这一部分,安德烈无疑是无声无息的,没有声音,没有思想,行动完全是被支配的。为了表现这种独自型社会中人的丧失思想的失声状态,表现这种失去思想失去自我的贯穿于人的最内部的痛感,铁凝在写作的语言、叙述视角、叙事节奏等各方面都做了慎重而不露痕迹的选择。首先,在语言上,铁凝采用的是极其朴实的语言,辅以极其平淡的语气。,铁凝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期间自然经历了中国文坛的各种现代或后现代文学思潮的喧嚣与骚动,但她从来不是一个以技法为噱头的作家。长篇是如此,短篇小说更是如此。被认为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蒋子丹曾经说过“就我而言,说到文体自觉可能还为时过早,……我的初衷并不是要做一次文字游戏,刻意追求某种效果,只是为了表达的便利。”是的,文体与一切叙事技巧都是为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完美的叙事,更全方位的更彻底的表达所要表达的一切事件、人物命运、情绪、意识等等。《安德烈的晚上》是这样开头的,“这座城市和棉花有着亲密的关系。”接着介绍了城市的建立与人员的组成。这是九十年代各种“新”小说(新历史主义新写实主义)与“后”小说(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弃如敞履的现实主义写法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然而正是这一部分朴实的现实主义叙述技法与近乎平铺直叙的线性流动的叙事语言,恰与主人公平铺直叙的人生、乏善可陈的生活相匹配。同时与之相对应,铁凝的叙述语气是极其平淡的,不惹人注意甚至有意让人忽略的。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前半部分所用的连词上。如上所说,作品的前半部分语言呈现出一种平铺直叙的风格,没有转折,没有感叹,没有强烈的质问。唯一的几个将安德烈生活连缀起来的连词是“接着”“便”“后来”等。城市建立起来,支援建设的父母来了,安德烈出生了,因父母反对自动放弃了自己的朗诵爱好,当了工人,结婚了,有了女儿……都是承续性的,一个事件自然地接着另一个事件到来。没有惊喜,没有期待,没有质询。连安德烈自己在离开赖以谋生的罐头厂时都说“他觉得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希望’这个概念了”,这些承续性的连词既妥帖地反映了主人公几十年枯燥单调的直线一样的人生,又为后面情节的转折做好了准备。
  在叙述视角上,为了表现安德烈安于被外部社会主宰的命运,前半部分铁凝选择了全知叙事。全知叙事的便利在于作者无所不知,可以灵活地控制人物的所有。而安德烈的命运恰是被控制的,被先于他的时代和外在于他的社会环境所控制。作品叙述形式上主人公的被作者控制,与所描述的人物命运被异于自我的他在所控制的生活现实呈现出紧密的贴合。在叙述节奏上,这一部分也相应的采用了慢速匀速的接近琐细的叙述节奏,安德烈的小学,安德烈的小学同学,彼此的生活环境等。叙事节奏的平坦化与叙述语言的平淡化同样都表明了人物生活的单调无味。在平淡的叙事语言中,在全知叙述视角之下,在平坦的叙述节奏内,安德烈的生活呈现出单薄的贫乏的面貌,突出了主人公对生活近乎麻木的精神虚空状态。
  然而,这样平坦的叙事并不足以彰显人物的精神扁平性以及命运的悲剧感,却有某种让读者失去探究兴趣的危险,自然更不足以引起读者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警醒。冲击力首先来自于对叙事节奏的突然打断,来自情节的转折。二十年后,当时代从集权社会计划经济走向多元开放平等自由的市场社会,主人公的命运转机陡然间来了。罐头厂行将倒闭,工人们各寻门路。分别在即的时刻,在与 对坐二十年的工友姚秀芬畅如流水的对答中,安德烈蛰伏的感情受了一惊,一点点苏醒,“他发现他生命的二分之一时问,却原来是和姚秀芬一起度过的”;而在得知安德烈已经找到新工作时,即将离开时,姚秀芬因掩饰内心难过而略显夸张的笑,让安德烈“觉得他的心都要碎了”。残存的作为一个完整个人的意识缓缓苏醒。安德烈终于决定约姚秀芬单独见个面,共同度过单独在一起的哪怕三个小时。像一个蛹,鼓起勇气的安德烈要做一次蜕变,试一试伸展翅膀,看还能否飞翔。这是小说的第一次转折,也似乎是作者对读者的一个小小的暗示:人物命运就要发生重大改变了。在叙述这~次幽会始末的时候,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进行叙述。因为时代的放开,人物呈现出对话的可能性,微弱的情感与残存的思想意识有所复苏,力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行动。有限视角正适用于表露安德烈细微却又强烈的压抑不住的情绪波动。
  然而,不得不再用一个然而,因为读者的阅读期待被打破了。安德烈与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在那个去过无数次的楼房都一模一样的住宅区,他突然记不起幽会的具体地点——好友李金刚的家了。三个小时,哗哗的流淌过去。这是怎样的三个小时啊!狼狈,遗憾,羞愧,内疚,忧伤。还有一丝对自己命运的不可把捉的绝望。这一情节的陡转看似很突兀,想想又一点也不突兀。铁凝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吸引读者而转折,更不是为了短篇小说的结构要求而转折。她是捕捉到了事件外部走向的内在纹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短篇小说紧凑的叙事结构功能,将貌似异常的情节与人物命运的内在流动紧密贴合。几十年来,作为一个独白时代的附庸物,安德烈对生活的胁迫一直进行着无意识的配合,等到想翻身的时候,思想已经内化为惯性,行动已经不受那觉醒的生命体的指挥。安德烈的“失声”其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主人公思想意识与行为的错位有力地揭示出特定的不正常的社会对人的从内到外的高度控制、压抑甚至扭曲变形。觉醒了的意识已经无回天之力了,不是吗,生命已经悄然流逝,一切不可能重新开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对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同样为小说增色不少。在短篇小说中,由于篇幅的限制,象征手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法。它能将广阔丰厚的内容或意义蕴含于一个有限的场景或某件典型物品上面,从而有助于短篇小说达成“方寸之间”见出永恒的叙事功能。铁凝的很多短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对她的短篇小说表达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在《安德烈的晚上》中,象征手法同时具有铺垫作用、暗示作用以及婉曲的表达作用。在小说开头,铁凝介绍旧式的苏式生活区时写道:“在每一个俱乐部屋顶上,都竖着两个相隔很远的龙飞凤舞的红色大字:舞——会。远远看去,这两个站立了四十多年的瘦削的大字,好似两个彼此相望、却永远也走不到一起的孤独的舞者。”读完小说你会发现,安德烈与姚秀芬不正是这样两个字吗?虽然坐对面共同工作了二十多年。却最终也没走到一起过,人生的后半页似乎是永远的孤独。而对苏式生活区的结构,铁凝更是多次提及,并让其在关键的主人公临时失忆环节发挥了表面上的衔接功能。但实际上,我们仍能读出,作者一再强调苏式生活区的“面目相近”、“一模一样的楼群和一模一样的楼间花园”,并不仅仅是为了后面主人公的迷失情节做准备,而是借建筑物的格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格局。在当时的社会,人,就像这些一模一样的建筑一样被安排着,过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生活,有着太差不差的境遇,面目模糊,你我难辨。还有那些幽会凄然结束时洒落在地上的饺子,那些几乎是要从主人公手里逃跑的饺子似乎都有着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与之相比,人,却是那么的无力!姚秀芬的那个旧铝饭盒,在这场悲剧结束时,也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对毫无痕迹的前半生生活的纪念,成为提醒安德烈自身存在的最后一个安慰。这几个象征无一例外,都是对主人公命运的暗示,为揭示社会的荒谬、人的无力感起到了渲染及点睛的作用。
  通过对语言的慎重选择,对叙述手法的娴熟运用;通过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贴着人物命运肌理走的叙事线索,通过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铁凝以一次“死水微澜”式的“出轨未遂”,成功地呈现出普通人在独白型社会挤压下的人生境遇。当机遇来临,自我苏醒,才恍然发现自己已被完全裹进了那个荒谬的旧时代,无力脱身。人物的无力感、觉醒后最隐秘的痛感与辛酸都被出色地传递了出来。
其他文献
女性主义由来已久,其最初衍起于18世纪末叶与19世纪初叶的欧洲大陆,及至到20世纪70年代,玛丽·奥尔夫斯通的《为女权辩护》则将女性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高潮,同时,更推动女性主义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并最终升级为女权主义。《律政俏佳人》及其系列电影,是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于2001年起制作发行的以女性角色为主,表现女性主义特质的励志影片。影片中的女性并没有按照世俗的男性审美标准加以塑造,反而更呈现出了影片
一、符号学及电影符号学  符号无所不有,无所不在。像《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等电影、电视剧、人物形象及语言、路牌、音乐等都是符号。符号学是一种西方文艺理论,它的出现和发展对电视、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符号学中的能指、所指、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等对当代电视、电影批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符号学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苏联等国,经过长期的发展,符号学理论不断的向其它领域渗透,比如建筑符号学、服装
比较文学是以两国及以上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相比较其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有着比较开阔的研究视角,具体表现为范围上的双重横向展开:地域上超越国界;学科上突破文学本身的界限。实质上,这种横向展开是从文学本身的研究向文学的文化研究的展开。前者是文学的跨文化研究,后者是文学作为文化子系统与其它文化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比较文学是以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学研
一、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法律与道德》首开法治类节目先河  1985年5月,上海电视台开播的《法律与道德》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治栏目。在《法律与道德》节目的开头,曾经有这样一支歌:“法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法,学法,懂法,护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这支歌在今天看来,虽然略带有劝导的意味,但是它准确地概括了法治节目的使命。  (二)中央电视台一系列法治节目相继推出  上世纪80年
2016年中国影视业最热的词汇大概集中在“VR”与“网感”。与前者作为一种技术指代不同,后者涉及到互联网思维,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词汇:“爆款”“槽点”“二次元”“粉丝经济“等等。 “网感”正悄然改变着新媒体视频的制作方与运营方,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都热情地致力于“网感”的挖掘,试图以此与视频网站相抗衡。在被称为电视行业风向标的2016上海电视节上,关于“网感”被业内人士反复提及。一时间“网感”成为媒
该影片是具有浪漫色彩的英国诗人济慈的传记,影片打破了常规传记片的表达方式,对济慈先生短暂人生中的一小部分进行刻画,也就是其与芬妮的爱情故事,以此增进济慈在观众心目中印象。在这段故事中,有甜蜜的爱情、贫穷以及疾病的困扰以及恋人的离世,同时用具有浪漫色彩的英国田园风光进行铺垫,用诗歌的浪漫将悲哀代替。在此,导演有意省略了故事的曲折情节,其用意在于将抒情意境凸显出来。正是这种巧妙的设计才使得影片的观赏效
【作者简介】尹婷婷,女,山西临猗人,西安航空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影视传媒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赵氏孤儿》海报 2010年底,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上映,作为一部脱胎于元杂剧的改编作品,自然面临本身戏剧性的元素转换为影视元素的改变。本文试图对《赵氏孤儿》从戏剧到电影发生的不同与变化进行具体论述与分析。  一、整体结构变化  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除楔子  外,前后一共分为五折。楔子主要起到交
[摘要] 田横祭海节是青岛即墨市田横镇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通过对田横祭海节的实地考察,记录了祭海节当天的节日气氛、周边环境和民众对此节日的态度,以此来了解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田横祭海节这一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  [关键词]田横祭海 民俗文化 传承 变迁  [DOI]10.3969/j.issn.1002-
2017年夏天,无论主旋律影片、小鲜肉大IP电影、还是好莱坞的人文战争大片,悉数败给了《战狼2》,《战狼2》靠什么取胜?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该片在艺术上远未达到国产电影的最高点,换言之,56亿的票房并非主要由艺术质量决定,影片通过与现实互文的文本、使观众积极参与到影片的意义生产之中,最终与大众情绪形成共振,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同类现实题材影片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共同经验。  一、 讲述故事的年代
[摘要]通过对重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家新媒体——大渝网和重庆政府网中有关重庆报道的样本采信,探析了新媒体对重庆形象宣传与塑造的方式和特点、功能与作用。上述两家新媒体对重庆形象宣传与塑造有着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传递了重庆形象信息,促成了公众对重庆形象的认知和建构。  [关键词]新媒体 重庆形象 宣传与塑造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表明,公众对社会图像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