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瞬间情境 成就精彩课堂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标准教学体系,所以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就需要通过教师以各种方式督促学生学习。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中,探索出了“动态生成”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总会出现一些矛盾。为了保障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针对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问题发现与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动态生成概念
  所谓动态生成,就是在教师保持教学氛围活跃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灵动的教学状态。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在沿用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为了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教学方式就此出现。
  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教学意义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不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由传统的“教师唱、学生听”变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教师会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不断调整自己设定的教学环节,改变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成为新式教学的主流思想。
  提升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程度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课堂上的互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度,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加入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学识基础上的知识面扩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发散学生思维满足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音乐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授,忽略了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动态生成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更能发散、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展现自己的观念,主动进行提问。
  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教学策略
  创设良好氛围,构建动态课堂 在苏少版五年级《相间的小路》这首歌曲的教学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预设,安排了由欣赏到合唱的一系列流程。当笔者听着乐曲感触颇深时,问学生的感受,却听到了“老师,我觉得这首歌一般,很平淡”的评价,这让笔者感到十分意外。但笔者转念一想,学生通过体验后发表的感受怎能抹杀?因为音乐确实赋予人模糊性的色彩,它带给人的感受一定是不尽相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促使笔者临时调整预设方案,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调动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小学生好奇好动,思维开放、活跃,再加上音乐不确定性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发散思维。所以,音乐教师要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态生成,关注动态生成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捕捉,保护好学生瞬间生成的思维火花,充分利用,从而打造出灵动、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
  创设有效情景,促进资源生成 很多音乐课堂缺少情境创设。比如,在学唱歌曲时,采用齐唱、男生唱、女生唱、分角色唱等简单的音乐活动堆积教學,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审美有效性也随之降低。到底什么样的情景活动是有效的,能够带动学生主动探究呢?有效情境活动的创设体现了教育无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可以通过人文方式创设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意境之美;可以在学科范畴内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在亲身经历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领悟音乐的表现方法,理解音乐的多元表现形式。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与乐曲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挖掘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
  拓展动态生成,延伸教学内容 在动态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备课,还要做好充分预设,上课时要细心观察教学效果,一旦有意外生成,必须及时调整教案。例如,在六年级的一节课前,笔者收到了这样的纸条:“老师,我们想听一些流行歌曲,可不可以放张杰的歌让我们听一听。全体学生。”收到这样的字条,在笔者30年的教学生涯中还是头一次。笔者原本想要拒绝,但还是通过网络搜索了一首张杰演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放让学生们听。听完后,笔者问学生:“听完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跟平时唱的儿童歌曲有什么不同?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流行歌曲的相关资料。在之后的一堂课上,笔者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就自己所了解、理解的流行歌曲进行交流。学生们从流行歌曲的发展史、流行歌曲的特点以及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和歌曲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提升。虽然花去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但从他们快乐、自信的歌声中,笔者看出了那份主动探究后的自豪。尽管流行歌曲不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不在教师预设的教学范围之中,但却生成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颖.生成性音乐创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4):116 119.
  [2]黄东升.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思路[J].戏剧之家,2017(10):217.
  [3]胡琪.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6(34):28.
  [4]冒晓燕.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160.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校一品”体育特色课程建设在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中越来越多的被提及,随着2018年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该如何走向,“一校一品”体育特色课程建设该如何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对“一校一品”体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进行探讨,为推动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拙见。  关键词 新课程 “一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这一通用语言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新课程改革也将英语学科视为主要对象。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教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但是现阶段,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仍保留着传统教学思想,未能对听力教学产生重视,导致学生英语水平难以得到综合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明确听力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去探寻高效训练方法,构建生动化课堂,促
摘 要 国企政工干部的素质提升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政工干部的素质直接决定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的队伍素质,是当前社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国企政工干部的素质如何提升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治思想工作 干部素质提升  在当前社会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整体
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内核,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提升离不开語言的建构与运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诗歌教学更适合培育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诵读高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内核。  一、诵读是学生诗歌语言建构的必由之路  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诵读与涵泳方法依然有
摘 要 大众健美操动作简单易学,容易推广,运动种类广泛,可选择性强,适宜各类人群,它是典型的有氧运动,中低等强度,容易使人快乐、放松。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改善人体生理功能、丰富文化生活和提高审美意识、塑造形体美、促进身心健康与其经济发展和人际交往等多种功能的一项体育运动,调查研究表明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锻炼价值。  关键词 大众健美操 有
摘 要 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在简要介绍亚临界水及亚临界水提取的基础上,大致分析了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列举了近年来亚临界提取技术在多糖类化合物提取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展望了该研究可能进行的方向,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SCWE) 多糖类化合物 提取  多糖,一类具有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众多生理功效和临床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
巴金曾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习惯如此重要,学校教育要从一年级新生开始抓起,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用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刚入学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希望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能机灵聪明、乖巧听话,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一个班里,既有一点就通的优等生,也
三摄像头,相信是今年旗舰手机的标配。“超广 广角 长焦”这个组合,已经能够满足手机用户的大部分拍摄需求,超广用来应付大合照和风景拍照,标准广角用来拍摄一般场景,长焦则用于应付人像这些对视觉有需求的拍摄场景。就在MWC 2019开幕的这一周内,已经有3家手机厂商正在他们的新旗舰上面用上了后置三摄像头。诺基亚的做法更疯狂,把支持多镜头合成的五摄方案直接塞到手机上,进一步提升了手机拍摄的效果。这些变化给
摘 要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班班通”创设情境,创建基于班班通的英语情景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班班通 英语情景教学 高效课堂 创设情景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刚刚接触这门新课程的小学生都怀有新鲜感、带有好奇心。《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以及课本上如此少的语言材料,如
《人民教育》2020年第10期刊登项红专的文章指出: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学校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是优化学校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工作中亟待加强的重點。  学校着力点应放在制度设计、自主建构、师生主体和关注育人上。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重视章程建设;学校文化要具有鲜明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