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创新研究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體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以其多联性、自发性、多元性的特征在公益事业的传播活动中发挥着作用。本文以“蚂蚁森林”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引发对公益传播路径的新思考,以期为促进新媒体时代公益活动更好地传播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创新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主要依靠网络,以多种社会化媒体为平台向广大网民宣传包含有公益成分、推动公益行动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它颠覆了传统公益的模式:准入门槛较低,千万个体汇聚成的公益将在新媒体的加持下转化为巨大能量。
  二、“蚂蚁森林”概述
  2016年8月,支付宝为激励用户培养低碳环保行为,开展“蚂蚁森林”公益行动,截止目前共有5亿多用户参与其中并实现碳减排792万吨,这些低碳行为相当于为地球种下了1.22亿棵真树。 三、创新公益传播模式
  (一)“公益+游戏”提升用户黏性
  游戏通常以高趣味性和奖励机制提升用户黏陛,“蚂蚁森林”正是加入游戏思维实现了公益传播,是新型公益传播模式,其游戏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第一,刺激用户使用支付宝获得绿色能量,用户会为完成游戏任务而获取更多绿色能量,进而增强参与感;第二,通过在页面展示能量排行榜树立用户的成就感;第三,通过设立环保证书和全民义务植树证书构建用户使命感。
  (二)渠道创新改善传统公益链条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巨头可以凭借其影响力、平台以及用户等优势让公益模式发生革新。蚂蚁金服所推出的公益产品“蚂蚁森林”可以依靠阿里巴巴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平台影响力作为纽带连接公益组织、社会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线下组织,改善了传统的慈善公益链条。此外,阿里巴巴倡导“商业向善”理念,积极承担带动公众做公益的责任,为其树立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
  (三)嵌入关系网提升公益传播感染力
  社交元素是“蚂蚁森林”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支付宝形成的熟人关系建立起社会关系网,形成共同参与种树的好友圈,“蚂蚁森林”用户与好友互相浇水、偷能量正是建立在社交需求上的功能。此外,“蚂蚁森林”推出家庭树好友树合种主题,覆盖用户不同的社交圈,也满足不同身份和社交群体下的用户进行社交互动的需求。根据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强连接引发行为,社会熟人关系网的嵌入在很大程度上让“蚂蚁森林”公益传播更加具有感染力,并得以持久发展,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创新所在。
  四、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路径的思考
  (一)树立意见领袖,引导话题传播
  罗杰斯认为大众媒体渠道在帮助人们知晓某类创新方面成效卓著,而人际关系渠道则影响着个人对创新的态度以及决定是否采用该创新。在人际传播渠道中,意见领袖发挥着关键作用,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举动备受粉丝群体关注。2018年9月,“蚂蚁森林”推出“明星公益林”活动,该活动上线仅五天明星们的浇水能量值已够种植一万棵樟子松,公益信息的传播效力大大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需要更多意见领袖的参与,意见领袖的光环效应、互动性以及与受众的共隋程度会影响到劝服效果,因此,意见领袖可适当运用自身优势,形成网络公益传播的关键节点,创造出与受众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使共情效应得以更好发挥,推动公益传播的发展。
  (二)线上线下双向联动,增强传播透明度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容易无法知晓线上的公益活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2017年蚂蚁金服发布了“一起去看蚂蚁森林”的话题,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讨论和分享,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二次宣传效果,提升了公益的透明度。2019年12月19日“蚂蚁森林”上线的“MA沙棘”正是来自“蚂蚁森林”内蒙古清水河天然沙棘林量产区,每瓶沙棘汁除去成本其余将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脱贫增收。“蚂蚁森林”生活号还推出受益地区人们的感谢视频和沙棘采摘及沙棘汁制作过程小视频,让用户都能参与并共同见证自己做出的这份公益。
  五、结语
  公益是推动社会积极向好的重要力量,也展现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公益传播的渠道,丰富了公益传播的形式,简化了公益流程,公益活动通过多元力量进行传播扩散已是当下不可阻挡的态势,与此同时让人人公益时代走到我们每个人面前。在未来,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环境实现更多环保类公益项目的良性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的两种基本体裁,新闻评论源自新闻报道,高于新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评论与报道为例,从特征、要素、写作等三个方面辨析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报道;新型冠状病毒  一、疫情面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者虽同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却有着多方面的不同。新闻报道注重用事实说话“摆道理”,新闻评论讲求“以
期刊
摘要: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了全国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信息公开与媒体报道对疫情监测和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危机的不同阶段,媒体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本文从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预警功能、告知功能出发,对全国17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纸媒、网媒在疫情暴发期的疫情报道进行内容核查,以判断哪些媒体进入了武汉市,哪些媒体深入武汉市疫情一线进行报道,以此作为检验我国市场化纸媒、网媒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的表现
期刊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影响。随着媒体在国际社会和重大事件中的参与度、融入度日益提升,其作用更加凸显,舆论战越演愈烈。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据此对國内媒体报道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新冠肺炎  一、重大突发事件定义及特征  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指突然发生的,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期刊
摘要: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很快,一场自上而下、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了。作为战斗的冲锋号,新闻舆论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聚焦一线;正确引导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四年前的2
期刊
摘要:“沉浸式体验新闻”是引导记者和主持人从办公楼“走出去”,深入基层“走下去”,面对群众“走进去”切实践行“四力”要求的最有效路径。本文论述了《主播在现场》专栏创作的一些体验和感悟,为践行“四力”打造精品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践行四力;沉浸式体验;精品创作;复合型媒体人才  “沉浸式体验新闻”,是将记者在现场的所看、所听、所感经过一系列的内容编辑、视觉设计和画面剪辑整合呈现给受众,使受众由被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融合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融媒体给视觉新闻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就摄影记者在追求新闻性、时效性、真实性的同时,该怎样提高视觉新闻影影质量,打造视觉新闻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并立足于深化改革这一重点阐述新闻摄影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视觉新闻;创新发展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快速的传播方式催生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新
期刊
摘要:随着综艺节目的热潮,文化类节目也逐渐呈现出“泛娱乐”发展态勢。同时,文化类节目日益增多也逐渐削弱了精英文化的影响力,成为电视传播“泛娱乐化”现象的助推器。本文分析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泛娱乐化”下文化类节目的建议。  关键词:泛娱乐化;传播;社会影响  一、文化类节目发展历程  2013年,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为同质化严重的综艺节目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与当前娱乐节目形
期刊
摘要: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神经。大量的自媒体通过微信、博客、抖音等网络平台,每天发布大量的关于疫情或真或假的信息和言论,其中既有歌颂一线医护人员冲锋陷阵的感人事迹,也不乏编撰故事造成社会仇恨的不实言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牢牢把握舆论话语权、抢占舆论制高点,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在权威性上下功夫,彰显出主流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太行山乡村文化品牌、提高太行山文化经济社会效益、激活太行山乡村文化潜能,充分释放太行山区发展活力等问题,从而促进太行山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乡村文化;策略  一、新媒体技术具有助推乡村文化传播的能力  由于新媒体融人大众生活,社会各界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乡村文化传播形式也由原固定的传播方式被新媒体多元化。新媒体使得乡村居民在文化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虚假新闻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区块链技术可为这个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本文以众筹新闻和初创公司Civil为例,来探讨区块链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  关键词:区块链:众筹新闻:去中心化  一、一种分布式运营模式的诞生  区块链是任何人可以下载的分布式记账本。区块链本身就有公开通明性,可以降低众筹过程中以及后续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水平,降低人们的信任成本。在区块链上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