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优质夏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kolxsb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阜阳市颍泉区大豆生产基本情况和优质夏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优化种植规格、建立合理的大豆群体结构、科学施肥等。
  关键词:夏大豆;高产栽培;阜阳颍泉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42-02
  阜阳市颍泉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南端,是生产优质夏大豆的最佳生态区,面积641km2,人口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1万人,耕地面积3.74万hm2,土壤以粘壤土、沙壤土和砂姜黑土为主,肥力中等偏上,全区有机质平均含量17.45g/kg,全氮含量1.10g/kg,有效磷含量17.2mg/kg,速效钾178.7mg/kg。当地自然气候兼顾南北气候所长,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23mm,年日照时数2 351h,无霜期212d,十分有利于优质大豆的生长,对发展大豆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1 颍泉区大豆生产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颍泉区大豆生产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大豆生长期干旱频繁,特别是播种期干旱,难以达到苗全、苗匀,严重影响植株生长;二是在大豆生产中可应用的突破性品种较少,对大豆生产难以起到促进作用;三是栽培技术不配套,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推广也受到了诸多因素制约,全区大豆平均单产难以突破2 250kg/hm2。
  为此,自2010年开始,我们就优质夏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首先从筛选高产品种入手,在行流镇仁和村建立大豆新品种对比试验田和展示田,对新品种阜豆9号、阜豆9765、皖豆24、皖豆28、中黄30、徐豆14、周豆17等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和示范,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模式化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为核心,以高产大豆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开展技术培训。5a来,共举办优质夏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培训班20期,受训人员5 000多人次,印发明白纸1.5万份,群发短信105条。通过上述活动,提高了示范区群众大豆种植水平,2011年以来,连续在行流镇的仁和、新闸、邵营、大庙、时营村以及伍明镇的苏集、章集、齐营、三门、青龙等30个村建立大豆高产示范区。由于实行种植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优质化。2010-2013年累计示范推广阜豆9号、阜豆9765、皖豆24、皖豆28等品种面积0.813万/hm2,平均165.5kg/667m2,较项目区外平均132.5kg/667m2,增产33kg/667m2,增长24.9%,共增产402.6万㎏,增收2 049.6万元。2011年行流镇仁和行政村连片种植皖豆28计73.3hm2,由于实施模式化栽培技术,平均186.5kg/667m2,较示范区外增收54.0kg/667m2,增长40.7%。2012年伍明镇章集行政村共种植阜豆9号50hm2,虽受7、8月份干旱影响,由于及时采取措施,技术到位,平均175.5kg/667m2,较项目区外,增产35.5kg/667m2,增长25.3%,共增收14.9万元。仁和行政村郁庄自然村李登坤种0.167hm2皖豆28号,6月11日播种,每667m2施尿素10kg,复合肥30kg,平均225kg/667m2,创2012年全区大豆高产纪录。
  2013年在颍泉区行流镇高产示范区,仁和行政村13个自然村集中种植阜豆9号102hm2,马庄和邵营行政村累计种植80hm2,播期为6月11~13日。仁和行政村郁庄自然村陈子玉6月10播种经室内考种,百粒重比豫豆17提高2.1g,植株高度增长12cm,220.5kg/667m2,其中0.053hm2,折合产量262.5kg/667m2。绿柳自然村李颍业0.38hm2大豆分别种植0.186hm2阜豆9号和0.153hm2豫豆17(驻8305),阜豆9号达到kg/667m2,而豫豆17只有164kg/667m2,比豫豆17增产31.7%。据统计仁和行政村种植的阜豆9号在160~222.5kg/667m2之间,平均191.5kg/667m2,比当地主栽品种豫豆17平均增产30%以上,创阜阳市大豆大面积高产纪录。
  2 主要模式化栽培技术
  2.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自2010年开始,我们先后引进了阜豆9号、阜豆9765、皖豆24、皖豆28、中黄30、徐豆14、周豆17等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皖豆28、阜豆9号、皖豆24、阜豆9765表现较好,田间试验结果为皖豆28 210.5kg/667m2,阜豆9号198.5kg/667m2,皖豆24 189.5kg/667m2,阜豆9765 177.5kg/667m2,分别比对照豫豆17的168.5kg/667m2增产24.9%、17.8%、12.5%、5.3%。这4个品种在当地表现为增产潜力大、抗倒(下转45页)(上接42页)伏能力强、稳产、高产,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使我区大豆产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一般增产幅度为20%~25%。
  2.2 优化种植规格 自2011年开始,我们分别对二垄靠扩行栽培、三垄靠、五垄靠以及常规种植等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二垄靠扩行栽培效果最好,一般增产幅度20%~30%。(1)二垄靠的做法是:把机播楼腿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宽行46cm,窄行23cm的种植方式。在大豆封行前高培土,培土高达10~13cm。宽窄行种植,通风透光,防旱防涝,保水保肥,又可增加活土层和促进侧根发育,起到防止倒伏的效果。行流镇新闸村66.7hm2阜豆9号实行该项技术,平均213kg/667m2,比等行条播种植方式增产30.6%。(2)扩行栽培:将行距由20cm扩大到40cm,等行播种,通风透光,便于管理。伍明镇彭庄村53.3hm2皖豆28,采取扩行栽培种植,由于技术措施到位,示范区平均220.5kg/667m2,比等行条播种植方式增产31.3%。在播种过程中,一是要选择好播期、播量。一般情况下,大豆适播期为6月8~15日。播量:大粒5~6kg/667m2,小粒4~5kg/667m2。二是要求一播全苗,达到苗全、苗匀、苗壮。
  2.3 建立合理的大豆群体结构 大豆密度是否合理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5~1.8万株/667m2产量最高,低于1.4万株或高于1.8万株产量最低。一般情况下,我区大豆适宜种植密度1.6~1.8万株/667m2。要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必须靠人工间苗来实现。一般当豆苗出齐后,即2叶1心阶段间苗最适宜,要求2~3d突击完成。间苗和定苗必须及时,以达到苗匀苗壮。
  2.4 科学施肥 实行科学施肥,做到实施苗期施磷肥,以磷增氮;初花期追施氮肥,增加结荚数;结荚期根外追肥,防早衰、增粒重。实行科学施肥是当前大豆增产的关键,特别是皖豆24、皖豆28、阜豆9号、阜豆9765等品种施肥增产效果明显。根据我区土壤肥力和大豆需肥特点,制订了大豆200kg/667m2全程施肥方案,每667m2总施肥量:尿素10kg,三元复合肥15~20kg,分别作底肥、初花期追肥和结荚鼓粒期根外追肥,其中:底肥用量60%,余下40%花期追施。结荚鼓粒期根据情况进行1~2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0.5kg,硫酸二氢钾150g,兑水60kg喷洒。
  2.5 推行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为做好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制订防治预案,以村和种植大户为依托,建立专业防治队伍。其次,选择最佳防治时期,确定用药种类,提高防治效果。大豆虫害主要有蚜虫、造桥虫和食心虫,棉铃虫;病害有:大豆病毒病和紫斑病时。不同年份,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程度不同,在防治方法上做到生物防治与农药防治相结合。如大豆食心虫最佳防治时间为8月18~23日,一般采取BT生物制剂与菊酯类农药相结合,对于大豆食心虫可加50~80mL敌敌畏进行防治,虫食率一般可以降至1.5%~2.0%;大豆病毒病、紫斑病主要用多菌灵或菌毒清100~150mL/667m2,加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30~40kg,每7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通过室外调查及室内饲养的方法,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该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球蚜在塞罕坝地区1a发生3~4代,具有转主寄生的
简要介绍了软硬件协同仿真技术,指出了在进行SoC设计时软硬件协同仿真的重要性,提出了SoC-DSP模块的一种软硬件协同仿真的方法.
作者在B度量空间中,讨论了一些单值与集值映象的不动点和重合点的存在性,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如何快速有效地搜索出激励码书中的最佳激励矢量是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得以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结合遗传算法的优点,将遗传算法应用于CELP的码字搜索,利用遗传
摘 要:试验结果显示,矿物钾每667m2基施25kg的用量与氯化钾667m2基施10kg用量对早稻增产效果相当。改善早稻穗部性状,提高早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水稻生产上可以推广矿物钾肥替代氯化钾肥。  关键词:矿物钾;早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96-02  我国是一个钾肥资源异常短缺的国家,全国可耕农田中约有60%缺钾。国内可开
摘 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颍泉区蔬菜产业发展步伐,阜阳市颍泉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周边棚室蔬菜生产的发展,而且全面提升颍泉区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档次。该文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配方施肥以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和配套高新适用技术进行介绍,供蔬菜生产经营者参考。  關键词: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配套高新适用技术;应用推广;颍泉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于2012年在霍邱县进行了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m2用30~40mL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兑水45kg在水稻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均匀喷雾,
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简便易行且生态环保的新技术,它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且能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该文归纳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覆盖稻草的厚度、
机密性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安全服务.信息隐藏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机密性.作者分析了BMP格式图象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该格式图象的数据冗余性,将信息隐藏于BMP图象中
摘 要:我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出台后,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结合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继开展达标规划的编制。结合编制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了老工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编制原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达标;规划;编制原则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93-02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以下简称“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