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教学过程因素,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寻找新旧知识的相似处,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联的经验,促使学习正迁移的产生。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提高效率 有效课堂 自主探索 突出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学习的活动性本质,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再创造”过程,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实践证明,对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学生经验——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新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相似,同化越容易,也越容易产生知识的正迁移。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当致力于寻找新旧知识的相似处,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联的经验,促使学习正迁移的产生。
  学习“比的应用”时,要抓住比与分数、比与倍数的联系,进行教学。(1)出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2。让学生根据这个比说说能够知道什么?学生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的经验回答:男生是女生的3/2,女生是男生的2/3,男生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5份,女生有2份,一共5份……(2)出示:把60本书分给学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2,男生和女生各分到多少本?
  由于有了比与分数、倍数转化的基础,学生的经验已经被激活,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很轻松的得出了两种基本方法:
  方法一: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解答。60×3/5=36(本),60×2/5=24(本)
  方法二:转化为归一法的方法来解答。60÷5=12,12×5=56(本),12×2=24(本)
  这两种方法显然都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老师在教学时已经激活了比与分数、倍数可以相互转化的经验,因此,在面临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学生在头脑中就自觉地进行了迁移,把它纳入到了分数乘法和归一应用题的范畴之中进行解答。
  
  二、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载体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创设数学活动,实现过程的再创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的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知识的应用。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具有自主性。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充满激情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主导过多,学生可能只是听众,将失去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难显现出来。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深入思考——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数学思考亦即数学思维,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和原料的思维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调控、探索等。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
  1.在动手实践中思考。动手实践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在活动中学数学。它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境感受,形成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在动手实践中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动手实践的目标、策略、起点、方向与程序;观察实践前、中、后情况状态的变化;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对活动过程的表现、体验及成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2.在自主探索中思考。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它是发展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主要途径。自主探索时应着重思考: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探索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怎样对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新知识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等。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彰显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灵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整体把握,课堂的整体进入;增强大环节的意识,大问题的设计;提升捕捉资源、整合处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开放,更有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感悟 数学魅力    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又要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受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作为高校教职员工重要组成群体的高校农民工对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很低,这种现象既不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利于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如何在语文
摘要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在教什么、怎么教方面通过中介的桥梁作用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变“教”为“学”。学生是教学的个体,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自主 参与 能力 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是衡量课堂教
2001年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从事远程开放教育同仁首次聚会,召开“两岸开放及远距教育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达到相互沟通和了解,达成共识,为今后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使其充盈理性与灵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多维引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教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