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依据
1、基于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于学材
本课时基础学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版的《生命教育》中感谢生命部分第十三课《感恩养育》的内容,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的内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多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来展示了爸爸妈妈、老师和祖国妈妈对我们伟大的爱,引导孩子们主动去爱爸爸妈妈、爱老师、爱祖国。但教材的内容只是可供师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学材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加深入地体会父母、老师、祖国的关爱、寻求报恩方法、有效落实学习目标,还需要师生进一步开发和挖掘身边的其他资料,进行对学材内容和范围的补充和优化。
3、基于学生
从学情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祖国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但是苦于无法言表、不会报恩。但是部分学生已经按照要求在课前对此课时相关内容做了预习、准备了相应的材料,为进行本课时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这些孩子活泼好动,非常喜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等以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为有效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知恩、解恩、报恩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设计思路和关键词
(一)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通过亲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和老师培养自己的辛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老师的关爱,祖国的温暖;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2、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社会关系;3、技能目标:针对小学生尚不能有效掌握与父母、老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的特点,通过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形成与父母、老师沟通的意识,掌握一些与父母、老师相处的技巧。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
从学情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祖国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但是苦于无法言表、不会报恩。但是部分学生已经按照要求在课前对此课时相关内容做了预习、准备了相应的材料,为进行本课时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这些孩子活泼好动,非常喜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等以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为有效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知恩、解恩、报恩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内容分析指导
1、知识要点:通过亲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和老师培养自己的辛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老师的关爱,祖国的温暖;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
2、重点及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叙述父母、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使学生与自己的父母情感交融,并乐于感激和报答父母;(2)教学难点:会用语言去感激和报答父母、老师,并知道其他感激和报答父母、老师的方法,教育学生要爱爸爸、妈妈和老师、祖国,并让这爱永不止息;3、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四)内容指导
1、全家福引话题
(1)谈话引题;(2)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以歌激情;(3)成长照片体会亲恩;(4)实践感受父母之爱。
2、父母子女心连心
(1)通过游戏,测一测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程度;(2)录音传心声;(3)集体朗诵诗歌《游子吟》,感受父母之爱。
3、我向父母表心意
(1)在贺卡里写一写,要写出对爸爸妈妈、老师说的心里话;(2)观察记录父母一周的家务工作和自己一周的生活,并写写自己的感想;(3)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向自己的父母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心语贺卡。
(五)关键词:知恩 解恩 报恩 爱父母 爱老师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和老师培养自己的辛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老师的关爱,祖国的温暖;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
(二)准备要点
1、过程指导
(1)全家福引话题
①谈话引题
师:(手指着背后的多媒体呈现的照片,照片是一位同学的全家福)请看这张照片。家是我们温暖的摇篮。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血脉相融,和睦相处。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家有哪些人?(学生自由说,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他们的全家福)
②以歌激情
师:我们的家庭虽然组成的人员各不相同,但幸福的家庭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家里的人互相关心,互相包容。今天老师就想和大家谈论一下构建和谐家庭这个话题。今天我们的家长也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对他们表示欢迎。老师这里先让大家欣赏一首歌,听了之后说说你的感受。(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学生对这首歌很熟悉很喜欢,所以能产生共鸣)
③成长照片体会亲恩
师:大家谈了很多,都说到了孩子和父母是最亲的。是啊,只有在父母身边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吗?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父母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你有小时候的照片并经常看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看一位同学小时候的几张照片,你来猜一猜这是我们班的谁。(老师出示一学生的成长照片,先让学生猜一猜,最后照片定格在该生的全家福上,让该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
1、基于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于学材
本课时基础学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版的《生命教育》中感谢生命部分第十三课《感恩养育》的内容,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的内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多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来展示了爸爸妈妈、老师和祖国妈妈对我们伟大的爱,引导孩子们主动去爱爸爸妈妈、爱老师、爱祖国。但教材的内容只是可供师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学材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加深入地体会父母、老师、祖国的关爱、寻求报恩方法、有效落实学习目标,还需要师生进一步开发和挖掘身边的其他资料,进行对学材内容和范围的补充和优化。
3、基于学生
从学情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祖国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但是苦于无法言表、不会报恩。但是部分学生已经按照要求在课前对此课时相关内容做了预习、准备了相应的材料,为进行本课时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这些孩子活泼好动,非常喜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等以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为有效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知恩、解恩、报恩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设计思路和关键词
(一)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通过亲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和老师培养自己的辛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老师的关爱,祖国的温暖;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2、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社会关系;3、技能目标:针对小学生尚不能有效掌握与父母、老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的特点,通过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形成与父母、老师沟通的意识,掌握一些与父母、老师相处的技巧。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
从学情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祖国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但是苦于无法言表、不会报恩。但是部分学生已经按照要求在课前对此课时相关内容做了预习、准备了相应的材料,为进行本课时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这些孩子活泼好动,非常喜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等以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为有效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知恩、解恩、报恩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内容分析指导
1、知识要点:通过亲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和老师培养自己的辛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老师的关爱,祖国的温暖;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
2、重点及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叙述父母、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使学生与自己的父母情感交融,并乐于感激和报答父母;(2)教学难点:会用语言去感激和报答父母、老师,并知道其他感激和报答父母、老师的方法,教育学生要爱爸爸、妈妈和老师、祖国,并让这爱永不止息;3、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四)内容指导
1、全家福引话题
(1)谈话引题;(2)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以歌激情;(3)成长照片体会亲恩;(4)实践感受父母之爱。
2、父母子女心连心
(1)通过游戏,测一测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程度;(2)录音传心声;(3)集体朗诵诗歌《游子吟》,感受父母之爱。
3、我向父母表心意
(1)在贺卡里写一写,要写出对爸爸妈妈、老师说的心里话;(2)观察记录父母一周的家务工作和自己一周的生活,并写写自己的感想;(3)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向自己的父母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心语贺卡。
(五)关键词:知恩 解恩 报恩 爱父母 爱老师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和老师培养自己的辛苦,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老师的关爱,祖国的温暖;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
(二)准备要点
1、过程指导
(1)全家福引话题
①谈话引题
师:(手指着背后的多媒体呈现的照片,照片是一位同学的全家福)请看这张照片。家是我们温暖的摇篮。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血脉相融,和睦相处。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家有哪些人?(学生自由说,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他们的全家福)
②以歌激情
师:我们的家庭虽然组成的人员各不相同,但幸福的家庭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家里的人互相关心,互相包容。今天老师就想和大家谈论一下构建和谐家庭这个话题。今天我们的家长也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对他们表示欢迎。老师这里先让大家欣赏一首歌,听了之后说说你的感受。(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学生对这首歌很熟悉很喜欢,所以能产生共鸣)
③成长照片体会亲恩
师:大家谈了很多,都说到了孩子和父母是最亲的。是啊,只有在父母身边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吗?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父母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你有小时候的照片并经常看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看一位同学小时候的几张照片,你来猜一猜这是我们班的谁。(老师出示一学生的成长照片,先让学生猜一猜,最后照片定格在该生的全家福上,让该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