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专业课教学是育人的主体,但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本文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的具体原因和内容进行了专题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和对策,期望能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本文根据SPOC混合教学和学堂云平台的特点,整合慕课资源,在分析学生特征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基于SPOC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根据课堂反馈及学生成绩分析教学效果,旨在推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改革.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具有短小精悍、高度聚焦、便于共享的特点,迎合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现下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本文对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做出了相关介绍,将微课的运用设定为三个环节,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增添助力.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英语作为高中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进行词汇学习,长期以来一直是阻碍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难题.词汇的记忆对于英语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生必须在充分掌握大量英语单词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各种段落与篇章的阅读与学习.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根词源教学法对于词汇教学效果的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是人类交际中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材工具性的体现就是传统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众所周知,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有我国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古诗词作为其中的一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的学习和传承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着重对学生实施优秀文化的渗透.从而才能达到在传承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中职英语教师对以往比较死板、机械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运用切实可行的策略来活跃比较沉闷、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中职生不再认为中职英语教学比较枯燥、无聊,而是非常有趣、生动,真正做到从内心感受英语学习,可以助力中职生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取得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双赢.为此,广大中职英语教育实践者要做好活跃中职英语课堂氛围的工作,让学生在充满诱惑力的课堂中进行有效探索,从而能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本文将对活跃中职英语课堂氛围的技巧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就需要能够切实地使用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架构新的德育格局和环境,继而切实地发挥德育的效能.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网络时代下中小学德育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改善方案,希望可以引导小学德育新格局得以架构.
互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此种教学方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致力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互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本文浅谈几种互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但是,现在有许多幼儿园教师不重视教学方式,他们采用简单的演示法、讲授法开展幼儿数学活动,这种做法难以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等优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数学活动,可以打开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新局面.本文将讨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地域文化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幼儿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幼儿课程内容,提升幼儿课程质量,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教育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以整合的方式,将教育资源运用到幼儿课程之中,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课程游戏化概念也强调幼儿课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幼儿与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实现幼儿自身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课程内容”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
针对人工智能教学和交通行业需求相脱节、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传统实践环节无法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本课题建设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实践体系建设和综合创新设计,探索实施人工智能+交通专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方法.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