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第三幕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12月1日,伍迪·艾伦出生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1945年2月9日,米娅·法罗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比弗利山。
  伍迪·艾伦
  伍迪的家庭不宽裕,妈妈在花店当会计,爸爸则是个游手好闲的乐天派。在离婚不流行的年代,两人凑合着生活在一起,要么连续几个月不说话,要么大声吵架,他们会为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哪个更伟大而声嘶力竭地争论。伍迪没有和父母建立起情感纽带。眼不见心不烦的他不跟爸妈一起吃饭,总是躲在地下室里一个人吃,整天抄写笑话、读漫画书或者练习魔术。
  对伍迪的性格更有影响的是母子关系。妈妈常常回忆说他在5岁之前是个多么可爱的宁馨儿,5岁后变得多动、吵闹、爱恶作剧,比如把她的高级羊毛衫染成金灿灿的黄色。下班疲惫的她不知该怎么办,只好揍他。伍迪每天都挨揍。伍迪的小伙伴们都惊讶于他的耐力,他从来没掉过一滴泪,也不吭一声,揍他就像揍一团棉花或揍一卷卫生纸一样。这种压抑情感的能力是他成功的最大法宝,当然也造成了他人际关系方面的冷漠。
  伍迪长大后即使过节也很少回父母家,一见面就埋怨他妈:“你整天除了打我就是打我,你应该庆幸我没成为瘾君子或者连环杀手。”伍迪胆子大,经常惹出乱子,他曾经号召小朋友帮他收集马粪,然后朝面包房的排气扇上扔,溅得行人满身都是。因为瘦弱,总有同学欺负他,但伍迪不是吃素的,为了报复,他把人家的床单掀起来,在垫子上撒尿。“他永远都不认为他有错,有错的总是别人。”他的一个发小回忆说。
  伍迪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学生。他在《安妮·霍尔》中发表的一句评论极大地拉低了教师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些什么都干不了的人就去当老师,连老师都当不了的就去当体育老师。”他的母校至今还视他为耻辱。从小学到大学,他的上学方式变化不大:坐上电车,经过校园,犹豫两秒钟,然后让车一直前行,拉他去时代广场。他在那儿的电影院看一上午电影,下午到魔术商店转转。因为逃课,伍迪被大学开除过三次。成名后他对记者说:“每天早上醒来我都死死地抓着床板,感谢上天我再也不用上学了。”
  当中学领导当着16岁的伍迪的面预言他将会成为一个废物时,他已经开始靠写笑话赚大钱了。刚开始只发表在报纸上,很快他就名声鹊起,有经纪公司雇他专门为明星和电视主持人写材料。上中学三年级时,他赚的工资甚至比父母加起来还多。伍迪长着一身的幽默细菌,他说自己坐一趟地铁就能写出50个笑话。
  在电视台工作几年后,伍迪的经纪人认为他不应该再把材料卖出去,而应该自己使用,成为一个单口相声演员。伍迪非常害羞、非常怯场,每次上台前都会紧张到在厕所里呕吐。经过一年的痛苦磨练之后,他才放松下来,在舞台上慢慢叙述他的人生经历:“我被人绑架了,爸妈立刻展开行动:他们把我的房间租了出去。”“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如果有陌生人给你糖块并让你上他们的汽车,赶紧上去。”
  某好莱坞制片人在看了他的表演之后,决定雇他写一部喜剧电影:《风流绅士》。剧本写得非常轻松。他以为自己的本子会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而实际上却被导演和制片改得面目全非。这次的经历让他下决心自己成为导演,不让任何人碰自己写的东西。
  伍迪先是编导了一系列纯喜剧电影:《笨贼入狱记》《香蕉共和国》《傻瓜大闹科学城》等,均被选入“好莱坞100部最有趣电影”;然后是一次严肃剧《我心深处》,结果惨败;接下来是那部经典的《安妮·霍尔》,在2015年美国作家协会“101部最有趣剧本”中排名第一位,赢得当年的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四项奥斯卡奖。但伍迪认为获得奥斯卡奖是对电影人的侮辱:“如果我的哪部电影广受欢迎,我就会怀疑它存在问题。”尽管他一逮到机会就攻击奥斯卡奖,却不妨碍他获得24 次提名,在“最佳原创剧本”这一项上保持着被提名次数的最高纪录。
  当全世界观众都爱上这个缺乏安全感的小矮个儿时,他却在1980年主动抛弃了观众:一部“自杀式”的影片《星尘往事》横空出世,讽刺自己的“早期幽默电影”,讽刺那些喜欢他的粉丝们,把他们描绘成丑陋的脑残——要么是只会索要签名的马屁精,要么就是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如果伍迪·艾伦感到名声让人心烦并且希望粉丝可以离他远一点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是让他称心如意了。”一位影评人这样精辟地写道。从那以后,他的票房就开始下滑,但好处在于,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抛弃喜剧去探索正剧了。
  米娅·法罗
  米娅拥有伍迪想拥有的一切。
  米娅的父亲是好莱坞的导演、编剧和作家,母亲是演员,在《人猿泰山》系列中扮演珍妮。她从小住在比弗利山的豪宅里,在马里布海滩还有两处度假别墅,家里有单独的放映机和放映室,就连她家的狗都是《灵犬莱西》中莱西“扮演者”的第三代。生活中没有任何忧虑,不同于经常被小流氓欺负的伍迪,她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门前草坪里的自动喷水头,以及来好莱坞参观的游客们那好奇的目光。
  米娅从小就有善心,经常收养残疾动物,比如耳聋的猫咪。她想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到印度或非洲去服务穷人。但她又说生在这样的明星家庭中,除了演艺道路没有多少选择——她太习惯于万众瞩目的生活了。从8岁就开始演电影,小小年纪就在西班牙的德尼亚城被选为狂欢节选美皇后。她缺乏演技,但是长得俊俏:金发碧眼的娃娃脸,皮肤白皙透明得像保鲜膜,可以看到蓝色的血管;说话轻声细语,温柔可爱,以清纯形象示人。她的致命诱惑来自她的性格,伍迪说米娅“ 是那种‘被动进攻型’的人,总是一副‘我好可怜啊,你饶了我吧’的样子。凡是她想要的东西,都能到手”。
伍迪·艾倫一家

  米娅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大事业、大男人、大生活”。米娅先是在19岁时跟50岁的爵士歌王弗兰克·辛纳屈恋爱,年龄差距引起不少流言蜚语,结婚一年后分手。在和歌曲作家多莉·普列文成为闺蜜之后,她看上了多莉的丈夫安德烈·普列文,他是国际著名指挥家,曾获得包括《窈窕淑女》在内四次奥斯卡配乐奖。但安德烈是个工作狂,在全世界指挥巡演,一年在家的时间不到15天;最终米娅和安德烈都有了各自的情人,婚姻也在9年后告终。米娅在第二次婚姻摇摇欲坠时开始收养一些贫穷、患病的孤儿,前前后后十几个,有的患过脑瘫,有的是盲孩子,有的患有心理障碍,比如韩国孤儿宋宜。   1979年,她“收养”了她“最大的孩子”——伍迪 · 艾伦。
  伍迪和米娅
  四十出头的伍迪生活有些混乱。他身高只有1.65米,体重80斤,头发秃得一撮一撮的,这样的形象按说不会太有吸引力,但常有各种各样的女人投怀送抱。在 《呆头鹅》中,当朋友安慰离婚的他:“想想好的一面,你自由了啊……”他说了句:“你会厌倦的。”这句回答总能引起男性观众不以为然的大笑。没想到,他还真有厌倦这种桃花朵朵生活的一天。
  1979年11月,44岁的伍迪和34岁的米娅在伊莲饭店邂逅,很快两人就跟学生似的疯狂恋爱了。两人漫步在纽约街头,伍迪随身带着一瓶玛格酒庄的红酒和两只高脚杯,累了就坐下来小酌。他们一起逛书店,伍迪用诗人E.E·卡明斯的诗歌赞美米娅。他们的公寓楼隔着中央公园,两个人到家后会拿着望远镜对望,挥动手帕,或者熄几下灯作为暗号。他们成为美国大众心中的模范恋人。
  然而,伍迪和米娅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性格:米娅天生贵族气质,对吃穿从不讲究。伍迪像个暴发户,自从有了钱就为所欲为:在家有蓝带厨师给他做饭;出门有司机为他开劳斯莱斯;吃饭时只去最高档的饭店;他还花了近400万美元购买和装修了一套海边别墅,却从没进去住过;他在体育馆看篮球时有最好的位置,年费高达24万美元。米娅喜欢动物,家里养着狗、猫、鸭子、豚鼠、蛇、乌龟、树蛙、鹦鹉、鱼以及87只耗子,伍迪却讨厌一切动物,闲着没事就用玩具气枪打鸽子蛋;米娅喜欢晴天和阳光,伍迪喜歡阴天,要是下雨就更好了;米娅随和,伍迪紧张、毛病多——他随身携带体温计,每两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口袋里有各种抗抑郁的药片;米娅喜欢乡村,伍迪喜欢城市;米娅喜欢孩子,伍迪讨厌孩子;米娅不信心理医生,伍迪什么事都咨询心理医生,包括床单要用什么布料。
  米娅很博爱,一直从事慈善事业,伍迪却不喜欢人。对他来说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感情之类是为工作提供灵感。他成为导演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剧本,实际上他对导演的活儿并不喜欢,毕竟当导演是要和人打交道的。他在片场的话不多,既是害羞也是冷漠。常常演员就在他身边,他却不能直接跟人对话,非得转身对助理说:“告诉他……”伍迪害怕人多的地方,聚会时总躲在角落里,进了电梯就背对着门站在最里面,等别人都出去了才往外走。有一位制片人故意搞恶作剧,电梯门打开后呆着不走,伍迪背对着他等着、等着,最后实在等不下去,转过身惊恐地冲了出去。另一方面,他又对仅有的几个朋友极端忠诚,他的经纪人在退休之后,伍迪仍坚持把他列在电影片头的制片人中,并给他原先的分红。
  在爱情的权力斗争中,伍迪占据着主导地位。他的毛病太多,就连米娅的孩子们都得让着他:伍迪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伍迪有令人难以捉摸的一面,比如他外套喜欢穿名牌,但贴身汗衫却都是窟窿。他害怕失去独立的空间,所以拒绝让米娅搬到他那边住。伍迪也不愿去米娅的乡间别墅,因为不想和她用同一个浴室。米娅找人给他单独建了一个浴室,他洗了一次澡又跑出来,阴沉着脸说排水口在浴室中间——这让他很不舒服。
  伍迪是米娅的导演和老板,米娅是伍迪的女主角和缪斯。在他们恋爱的12年里,伍迪写出了许多票房不高但质量上乘的佳作,如《泽里格》《开罗紫玫瑰》《百老汇丹尼·罗斯》等,其中《汉娜姐妹》《罪与错》与之前的《安妮·霍尔》《曼哈顿》一起被选入“好莱坞101部最伟大的剧本”。
  爱情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恋10年之后,所有的激情都将归于平静。为了挽救爱情,米娅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迪伦”,她知道伍迪喜欢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希望迪伦能成为两人共同的孩子。她的计划奏效了:伍迪非常喜欢她,拍电影时也抱着她,并最终走法律程序确定和米娅共同抚养迪伦。很快米娅就有更好的理由乐观了:她为伍迪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赛切尔。然而事实是,伍迪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迪伦和赛切尔身上,对米娅更加冷淡了。
  或许是因为他从未打算和米娅结婚,所以一直与她的其他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保持礼貌的距离。其中尤以宋宜为甚。宋宜从小就讨厌伍迪,她笑他长得丑,而且明白地把自己的恶意表现出来。伍迪也故意忽略宋宜,带孩子们出去玩时把她排除在外,只有在米娅的央求下才会带宋宜出去买冰激凌。
伍迪·艾伦与米娅·法罗

  宋宜出生在朝鲜战争时期的首尔,她在三四岁的时候和其他孤儿一起流浪街头,在垃圾箱里找吃的。在米娅把她带到美国之前,她从没见过镜子、旋转门、地毯、电梯、冰块甚至小草和花朵。吃鸡蛋时带着壳吃,给她东西她全部藏到裤子里。宋宜7岁时仍不会说话,上小学时也很迟钝,只能上特殊班,并且长时间接受家教辅助,考SAT(美国高考)时被允许以两倍时间答题。
  但宋宜绝不是一个容易上男人当的傻女孩。她很有毅力,把落后于别人的都赶了上去。或许是因为早期的经历,她从来不相信任何人——这点像伍迪一样——包括救她的米娅。
  两个人的战争
  1992年1月13日,下雨。伍迪在工作室忙着剪辑电影,米娅带赛切尔到伍迪的公寓里,她在这儿约了医生给孩子看病。伍迪打来电话,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家常,然后挂断。米娅转身看到壁炉上有几张女人露骨的照片,拿起来仔细端详,发现那女人竟是宋宜。打死不承认,打死不认错,打死不道歉,这是伍迪三重防御策略。他就像自传电影《解构爱情狂》里的哈利,当妻子发现他背着自己乱搞时,他荒谬的解释令人无语。
  为了息事宁人,伍迪和宋宜都答应米娅就此收手,但俩人暗地里藕断丝连,米娅发现后大发雷霆,跟宋宜动了皮锤。宋宜干脆破釜沉舟把退路毁掉:她搬出了家门,跟米娅以及兄弟姐妹断绝来往。伍迪安排她上大学学习,后来她还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米娅变得精神恍惚,有点“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的感觉,有时显得平静,甚至打算原谅伍迪并且和他结婚;有时则歇斯底里,在大街上掐伍迪的脖子,对他拳打脚踢。她整宿睡不着觉,就打电话骚扰伍迪,发出恐怖的声音威胁说要毁掉他。她给伍迪的妹妹打电话:“伍迪抢走了我的女儿(宋宜),现在我要抢走他的女儿(迪伦)。”   报复来了。同年8月,米娅对外宣称伍迪在她外出时曾性侵7岁的迪伦,她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迪伦的口述。警方展开调查,全国的报纸、电视台记者都兴奋不已,在伍迪家和米娅家门口布下天罗地网,一向善于躲避媒体的伍迪现在却被狗仔包围了,他的形象一落千丈。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警方得出结论:迪伦的控诉要么是自己想象,要么是被米娅灌输的结果,并建议米娅应该看心理医生。
  伍迪逃过了牢狱之灾,但他是否猥亵过迪伦?
  是的理由:伍迪一向对迪伦过于亲昵,很长时间以来家人和心理医生都在引导他如何正确地与女儿接触。据传有上层对警方施压,要求放弃对此案的调查,因为伍迪是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名人,于是调查人员只公布了结论,调查过程的笔记全部销毁,这一点很可疑。
  否的理由:迪伦的几次口供前后不一致,米娅的录像也断断续续,缺乏流畅性,很可能是停下来教迪伦按她的方式描述。此外伍迪通过了警方的测谎,他要求米娅也进行测谎,米娅予以拒绝。
  伍迪没有被确立罪名,但很多人在心里为他定了罪,认为他有恋童癖,并常常把他和宋宜的恋情和性侵女童这两件事混在一起。伍迪失去了一大批粉絲,本来票房不高的他似乎陷入绝境。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可以刷洗掉一切污垢,伍迪的国际声誉使他成为好莱坞最依赖海外票房的导演。
  枪声过后
  当他心情好时,伍迪这样说:“如果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那太冷酷无情了。但如果你按照外界的要求做决定而不是听从自己的内心,那你就活得太假了。”当他心情不好时,他说:“我怎么生活是我的事,关别人屁事!”看他从小到大的经历就知道,他从来不委曲求全、违背心意地去迎合别人、好莱坞、媒体甚至观众,这看上去有些桀骜不驯,但别忘了,特立独行比随大流要面对更大的压力。
  5年后,与公众希望他反悔的呼声相反,伍迪和宋宜在威尼斯成婚,在街上公开和她卿卿我我。两人随后还领养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儿。他常常说“和宋宜的婚姻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只有桀骜不驯的宋宜能说服伍迪做出改变:他打扮得更时髦,还换了发型;他甚至还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以前总视之为白痴的聚集场所。不过他在别的地方依旧顽固,比如不用电脑,也不上网;他有苹果手机,但只用来打电话。
  在《解构爱情狂》中,伍迪引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教育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性,一个是工作。”前者给他带来不少麻烦,后者则拯救了他。尽管生活奢侈,但他没有任何吸烟、酗酒等坏习惯,围绕工作而设计的作息时间几十年如一日:起床,在跑步机上跑20分钟,洗澡,早饭吃麦片和葡萄干面包,然后工作到中午,午饭是金枪鱼沙拉——一吃就是50多年,下午接着工作,晚上看场球赛或者回家看电视,之后用牛奶送下两片巧克力饼干,然后就睡下。
  伍迪从小被“人终有一死”的事实困扰,他说只有“保持忙碌才可以避免抑郁”,而一年拍一部电影是他延续生命的方式。即使在自己随时有可能被当做罪犯抓进监狱的时候,他仍然写出了像《子弹横穿百老汇》那样的优秀剧本。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似乎步入低谷,接连出现不少失败之作。或许伍迪和其他同年龄段导演一样过时了。
  进入21世纪,从《赛末点》开始,他不再驻足纽约,而是转战国外寻求突破口。《赛末点》是一部受《卡拉马佐夫兄弟》启发的犯罪心理电影,讲述主人公在杀人后因为运气好得以逃脱,让人遐想伍迪是否也在说自己的性侵案。《午夜巴塞罗那》赢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2011年的《午夜巴黎》让伍迪再次登顶,在全世界赢得了无数年轻人的心:明信片似的摄影、文艺典雅的音乐、幽默的爱情故事,证明伍迪根本就没有老,也没有过时。影片为他赢得了第三个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他是奥斯卡史上这一奖项的最老得主。
  2014年,由伍迪编导、凯特·布兰奇特主演的《蓝色茉莉》证明伍迪的写作越来越成熟、细腻。奥斯卡委员会在2014年1月16日提名布兰奇特为最佳女主角,金球奖委员会准备为伍迪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
  2月1日,女儿迪伦发布公开信,呼吁评奖委员会抵制伍迪,否则是对女性的侮辱。当又一轮声讨伍迪的浪潮袭来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米娅的另一个养子摩西在长大后与米娅越走越远,与伍迪越走越近,他跳出来指证当年的性侵案是米娅一手捏造的——尽管22年前摩西还称伍迪道德败坏,并希望他能“自杀谢罪”。
  3月3日布兰奇特获奖,伍迪也随后获得终身艺术成就奖。
  2017年,伍迪82岁,米娅72岁。在1984年两人合作的第三部电影《百老汇丹尼·罗斯》中,米娅和伍迪扮演的角色因背叛而分道扬镳,但最终以“爱、遗忘和原谅”走到了一起。可电影并不是人生,电影有解决一切矛盾的第三幕,而人生大多只有产生冲突、积累矛盾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吧。
其他文献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随着条约体系的建立来到中国,纷纷建校,进行传教。宁波作为最早开辟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在1844年率先建立一所女校,史称为“宁波女塾”。有趣的是,这个中国第一所女校的创办者并非中国人,而是一位外国的基督教女传教士。她就是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女传教士、被西方历史称为“宁波女巫”的爱尔德赛女士。  向往到中国去  爱尔德赛(Mary Ann Aldersey,1797—1868)生于英
当你老了,两鬓染白,睡意沉沉,  在炉火边打盹,请取下这部诗,  慢慢品读,回想你当年的双眸,  何等温柔,还有那波影深深。  多少人曾经爱慕你妩媚的青春时光,  爱慕你的美貌,或是真情或是假意,  但有一个人爱你那颗圣洁虔诚的心,  爱你那日渐衰老的脸上的悲戚。  冬日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坐在炉火旁,似有睡意。她随手取下一部诗集慢慢地读起来,那是爱她的人送的情诗。透过诗句她回忆起自己昔日的绝代风
来自英国的一项睡眠研究发现,人们在床上睡觉的位置与他们起床后的精神状态有着明显的关联。当人们睡在床垫右边的时候,醒来后人会表现出相对悲观的情绪,脾气也会显得暴躁,心情不爽,同时讨厌工作。相反,睡在左手边的人会对生活更加积极、乐观。虽然这一区分边界有些小,但确实总结出了有意思的行为倾向。夫妻双方在睡觉方面往往会有比较强的“领地意识”,因此要换边睡也非易事。独居的人更喜欢睡在右面,而交友广泛的人则更喜
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位置,国土面积只有8.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713万。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个前南斯拉夫加盟小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战乱,直到20世纪末才稳定下来,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由于免签的便利,我用两周时间参观了塞尔维亚五个主要城市:首都贝尔格莱德、南部古城尼什和新帕塞尔、北部古城诺维萨德和边境小城苏博蒂察。尽管走马观花,但之前关于前南斯拉夫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早已烟消云散,
8岁的英国男孩杰伊很聪明,但他不幸罹患脑瘫,这导致他不能坐起来,双手也很不方便使用。他不能说话,但他能和家人一起玩耍,并且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杰伊还很年幼时,他的母亲茜帕就很想找到能帮助他的疗法。一天晚上,茜帕在互联网上查到一条信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正在进行一项干细胞疗法实验,据说该疗法对脑瘫有效。不过,杰伊不符合该实验要求。  当杰伊的弟弟凯拉于2015年出生后,茜帕和丈夫储
英国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是“英国青年艺术家”(YBA)群体的领军人物,也是世界当代艺术领域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同许多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艺术家一样,达米安·赫斯特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争议。他夺人眼球的艺术创作及庞杂的商业活动一次次将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恨他的人斥责他为哗众取宠靠艺术吸金的伪艺术家,爱他的人把他奉若明星偶像,将他同安迪·沃霍尔和弗兰西斯·培根等艺术大师相提
他出生之时连气味都没有,就如同真正的赤子降临人世,然而死时却带着足以令全世界臣服的香气而死。这本应动人又经典的桥段放在格雷诺耶身上反倒成了最大的讽刺。  我们这位极富天赋的主人公名为让一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于18世纪法国一个肮脏不堪的鱼市的桌板之下,受到了死鱼和蛆虫的热烈欢迎。他从出生之时便同世界格格不入,不属于美好的一方亦不属于丑恶的一派,因为他没有任何体昧。尽管幼时的他对自己这一特性还毫
拔示巴画像  “出浴图”的主角必是女性,更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女性的专利。中国画家根据白居易《长恨歌》对杨玉环和唐明皇忠贞爱情的歌颂,想象的翅膀支配着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神态各异、风格不同的“贵妃出浴图”,古有明代仇英的设色绢本画,今有翁祖团的水墨画。《圣经》里也有这么一位“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美人——拔示巴(Bathsheba)。  拔示巴本是以色列王大卫的下属军官乌利亚(Uria
20世纪的欧美社会动荡不安,十月革命、世界大战、经济危机、频繁更迭的社会思潮……人的精神骚动而多变。这种背景下,20世纪的欧美文学出现了不同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格局和新特征,它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背叛,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凝结着现代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背叛的一代    这里的“背叛”并不包含任何价值判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并不缺少书籍,可是却缺少一种对于书籍的选择。而一家好的书店,无疑可以起到择良弃莠的作用;如果是一家特别优秀、自成风格的书店,则更能够作为一种地标性的存在,使得所处的城市都因此而增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犹如启明星一样指引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索的方向。这样的书店,是有着通透美丽灵魂的一一让我们徜徉在巴黎的塞纳河畔、流连于伦敦的氤氲雾气中,去找寻那种地标性的书店吧!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