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心是佛前的一缕清香,纤指一拈,便将善念传递给芸芸众生了;爱心是寒夜里的一袭薄衫,随手一披,便将温暖传送给他人;爱心是疲惫时的一曲绝唱,琴弦一拨,便瞬间将轻松传递给每一个人。传递爱心,让爱无处不在,生活处处可见爱的身影。
  清晨起床,看看窗外懒洋洋的太阳,望着远方熠熠生辉的树叶,一周的疲劳瞬间消失殆尽。
  “妈,这件蓝色大衣不是已经扔了吗?怎么还在这里?”我挠着“鸡窝头”,疑惑地问。
  老妈立马板起了脸,严肃地说:“还好意思问,好好的衣服说扔就扔啊!”只见老妈一边叠衣服,一边低声道,“等会儿看看还有没有不穿的衣服,都拿出来,我给李鑫送过去。”
  老妈就是这样,总是干什么都想着别人,家里有什么多余的东西,总觉得别人也许需要。不过,每次看到老妈这样做,我心里都会流入一股暖流,暗暗被老妈的“菩萨心肠”感动。
  “知道了,知道了,瞎热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还会穿別人的旧衣服啊!”我伸了伸懒腰,百无聊赖地说。
  想到李鑫,去年的那场车祸至今让我难忘。
  去年九月份的一天晚上,我记得下着讨厌的牛毛细雨,李鑫的妈妈哭着跑到我家,不停的抽泣使这个坚强的女人说了好几遍,才讲明白来意——借钱。因为下雨,路面太滑,李鑫的爸爸在下班的路上与一辆货车相撞,一条腿骨折了。直到现在,李鑫爸爸的腿还没完全康复。养伤再加上停工,李鑫家现在的生活很拮据。
  “你们这些孩子啊!没过过苦日子,不知道珍惜。一件衣服在你这没用,传到别人手里就能当宝……”老妈郑重其事地说着,瞬间让我觉得老妈的话意味深长。
  太阳越升越高,天气也更加温暖了。春日的阳光恩泽万物,抚摩着我的脸颊,如妈妈的手,那么轻柔,那么温暖。
  “李鑫妈,你看这几件衣服怎么样,合身了就拿着。”看着老妈和我抱着衣服走进院子,李鑫一家人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走路一瘸一拐的李鑫爸爸还笑着说:“上次你给的裤子,我穿着啊!特舒服!”
  老妈一边打开包袱,一边笑着说:“穿着舒服就行,回头我把孩子她爸刚买的那件袄子拿来让你试试,合适的话你就穿着。”我看到老妈当时高兴得就像个孩子,好像帮助别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我要这件大衣!”“这个毛衣,你得让给我……”李鑫三兄妹你一言我一语,仿佛捡到了宝贝,个个乐开了花。
  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爱心需要传递,万一别人正需要呢!
  抬头仰望苍穹,明亮而美好,一阵微风吹过,裹挟着关怀、温馨的气息,传递给小院里的每一个人,也穿透到我的每一个毛孔里。
  点评
  全文语言清新淡雅,夹叙夹议,有很强的画面感。开篇以排比的句式引出爱无处不在,需要传递。接着以“我”和妈妈的对话,叙述了一件小事——把自己不用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就是传递爱心。环境描写的不断变化,不但推动情节的发展,且温暖而富有诗意,更为作文的主旨增添了表达效果。
  (潘蕊蕊)
其他文献
在英剧中,《神探夏洛克》算得上最奇葩的神剧了。这部剧风靡全球,拥有大批“死忠粉”,中国的粉丝也很疯狂。2015年5月,卡梅伦连任英国首相,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時,网友们留言最多的竟然是“《神探夏洛克》什么时候更新?”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神探夏洛克》讲述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时尚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H·华生经历的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该系列剧集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
期刊
学生写作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是描写。但学生写作最缺乏什么技巧?还是描写。不过,这些年来批改了许多学生作文,我发现学生并非不知道那些修辞手法,不懂那些句型句式,而是不知如何将之用得恰到好处。究其根本,就是他们不知道描写的对象,以及如何通过描写将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因此,在指导学生描写身边景物时,我的教学重点在于细节。春天,是一个广泛的意象,学生描写春天往往喜欢泛泛而谈,成文時就千篇一律。但是,如果能
期刊
在柯南·道尔的小说中,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于1881-1904年间居住在伦敦贝克街221B号维多利亚公寓。而在現实中,贝克街原本是没有221B的,就是因为仰慕福尔摩斯而慕名前来找寻的拥趸太多,英国政府特意设立了这个门牌。1990年又在此成立了福尔摩斯博物馆,馆内的布置摆设都以小说中提及的情节为佐,更增添了福尔摩斯旧居的真实性。
期刊
《老王》的教学,我主要作了如下策划:  课前预习思考,这是一篇怎样的散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语言和内容上各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分小组交流预习中的困惑,求同存异;就本文的写作意图提炼关键詞并作阐述,再提出小组共性的问题;各小组在班级中顺次阐述《老王》的写作意图,各小组提出的问题交由班级讨论;组内交流和班级讨论后每人写一篇阅读《老王》的小短文。  《我眼看〈老王〉》便是我的学生们思维碰撞的成果。 
期刊
老王在离开杨绛先生家的第二天就走了。或许是他大去之期已至,又或许他从杨绛家回来后,心灰意冷,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其实老王的离开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老王生命结束之前唯一的夙愿就只是去自己亲人家中坐一坐,喝口茶。只是他没想到这个亲人終究只是善良的陌生人。那恰到好处的善良不足以支撑两人的关系。至少,在杨绛的心中老王从来都不是他的亲人。老王应该是懂了这一点吧。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的他
期刊
老王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钱,而是家庭的温暖。临死之前,他是多么渴望能够感受一下家的感觉。他或许希望杨绛先生能陪一陪他,如同往日一般说说闲话。但是杨绛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只是敷衍地回答,希望老王尽早离开。这其中就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心情。杨绛一方面想老王尽快离开,另一方面又希望老王能够领受到自己的谢意。所以让人觉得他们两人之间有一层隔膜,谈话之中并不那么自然。那么这层隔膜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或许是因为杨绛潜
期刊
有时,我们不禁会问,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等级差距和心灵距离?不单是老王,世界上有无数像老王这样举目无亲但却有着金子一般内心的人,他们或许会为一个陌生人偶然的闲聊而感到遇到知己般的快乐,但对方却只把这作为一种关怀,他们往往会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底层人们心灵最好的疗方。“我不是要钱。”无数的像老王般艰苦、卑微但却品德高尚的人们会在心底喊出这句话。他们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一种比金钱重要得
期刊
我眼中的《老王》,写的是一个善良人、不幸人的故事。老王的善良,是对杨绛夫妇的热情与付出。他认为杨绛先生把他视作亲人,给了他温暖和慰藉,就不惜一切想要对她好。他的不幸也从此衍生。生活上的不幸自不必多说,他更深层次的不幸,是他一厢情愿地把杨绛视作亲人,在死前一天,苦心却全都破碎了。他仍想死死攥着杨绛给他的钱,仿佛他仍想把这钱视作一开始的温暖,仿佛只要这样攥着,温暖就永远不会从手中流走。可惜杨绛没有明白
期刊
第一次读《老王》,只觉得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各种人性的美德:善良、关爱、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提出自己的两个观点:首先,读过杨绛先生的作品就很容易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作为一个文化水平颇高的知识分子,却处处关照着老王这个平凡的三轮车夫。“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
期刊
黎明的雾气掠过树梢,和煦的阳光染红了几片树叶。我和妈妈、弟弟来到了自家的红芋地。想着今天要把这片绿油油的叶子一扫而光,我内心的成就感满满的。  眺望远处,一群男孩子弓着身子,屏住呼吸,侧耳倾听蟋蟀的声音,都不敢大步向前,唯恐一不小心踩着玉米秆,弄出声响,惊动了蠢蠢欲动的“小精灵”。看着这群“谦卑”的孩子,再想想他们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我的双颊瞬间潮热起来。  突然,两个高个子男孩停下来,半蹲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