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函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对初中函数的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同时还会对物理、化学等多个科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函数的内容,都是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知识,是为了学习高中函数而作准备的,只有完全掌握初中函数中的内容,才能为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呢?本文将简要探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函数
  函数是数学知识体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观的实际需要而存在的。所以说,在教师进行初中函数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对函数有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这是学生学习函数的首要任务。
  教师在对函数进行讲述时,最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含义和本质,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引用生活实例来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接下来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用图像将函数变量展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个整体的、基础的把握,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相互联系,运动发展”的数学理念
  初中数学中,函数能够有效地将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出来,这两个变量之间,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且可以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初中函数教学时,一定要培育学生们数学学科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理念,用运动发展的思维进行函数的学习。
  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的方式,采用形象的比喻来向学生展现函数中两个变量互相影响的关系,比如小学数学中最简单的求路程的问题,用速度乘以所花费的时间,就是所求的路程,在这一问题中,时间或者是速度的变化都会引起路程的变化,也就是说,路程是随着时间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我们所说的“一个量会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例子,很容易就会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理念,并且迅速理解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函数的学习有了最基本的学习理念。
  函数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科目的关联性也是极大的,对函数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对各个学习领域的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函数中抽象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学科中,都存在抽象与个体两种形式,函数也不例外。同数学中其他的概念相同,函数这一概念本身是具有抽象性的,它是对感性认识的高度凝练。首先,函数在现实中将数学的特征提炼出来,在这些特征中又抽取出一种抽象的关系,最终建立起函数关系,并对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函数能够解决许多现实的问题,例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求程问题,函数将时间和速度等数据带入到函数的变量之中,进而求出路程这一变化结果。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函数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并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以及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讲授,将这种抽象性和个体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指导学生能够将函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采用“数形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两种最基本的概念。在函数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数量关系与图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互相表现、互相映衬,更好地将函数的变量关系表现出来。
  在初中函数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能力受到年龄、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函数抽象性和个体性的理解是相当具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学生最能理解、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数形结合”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函数的变量关系能够在绘制的图形中真实有效的被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变量关系中也隐含着图像中所表达的信息,二者之间是互相体现、互相映衬的密切关系。
  因此,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教师将“数”与“形”进行有效地结合、灵活地转化,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掌握函数知识,对函数知识有全面的把握,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函数是学生对函数学习的起步阶段,打好学习函数的基础是保证日后对更深层次函数学习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性要求。
  对初中函数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认识到函数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函数。另一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的有效教学。教师要结合初中函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函数,明确函数的概念和实质,以提高他们对函数的学习能力。
  函数是连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此之外,函数还能够将多个学科和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学好初中数学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动脑勤钻研,增强参与意识,学会与人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巩固良好习惯。  【关键词】良好习惯;动脑;参与;创新;巩固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所说的本性当然不全是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与长期的习惯有关。  身处教育一线,在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后,回过头来想想,就发觉这些学生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创新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它并不是少数学生所独有的能力,而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等待发掘的内在潜力,只有我们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去把握契机,去设创氛围,去成为真正的挖掘者,不难达到可喜的目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重理论,重应用的自然科学,它独有的教材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好天地,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多范围,多渠道地去
期刊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知音乐教学课堂环节的重要性。尤其是新课改后,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的细节。音乐具有不准确特点,音乐有情感特点,音乐有弥漫性特点,音乐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的的特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应当避免从概念学习入手,摆脱过去音乐教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要把普通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迁移到音乐教学中来。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感性到理性
期刊
怎样有效地学好数学呢?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验生活;增强自信;日常积累;培养读写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了解他们所关注且经常谈论的话题,所追求的目标,所向往的生活,所崇拜的明星等,才能在课堂上跟学生更好地沟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期刊
距离2009年的中考还有三十几天的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冲刺阶段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基础知识要夯实,基础知识的记忆要强化  分析2007年和2008年的中考试题,试卷题题洋溢着时政热点的气息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但透过现象不难看出,要准确作答,要有坚实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如2008年试题中的11题、
期刊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我们觉得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朗读,可以牵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指导”而延伸为课外“自练”。  【关键词】 朗读重要性;朗读训练方法;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进行应用题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同仁都在探索的课题,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应用题;教学  打开小学数学课本,不难发现:不论是哪一册,应用题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从历年统考的试题、数学家庭作业、同步练习以及其他数学资料来看,亦然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题也随处可见,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杀菌、消毒、灭
期刊
【摘要】“专心有恒 ”是孟子一直遵循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心读,寻找朗读的乐趣。二、开心读,感受母语的魅力。三、诗心读,感悟国学经典。四、个性读,激发阅读兴趣。  【关键词】专心有恒;朗读;用心读;开心读;诗心读  “专心有恒 ”是孟子一直遵循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专心有恒,就要做到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教是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