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自有宗祧力,会见松都业更昌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现代朝鲜,谚文取代汉字,汉诗创作告终。
  关键词;朝鲜汉诗;李氏朝鲜;壬辰倭乱
  中图分类号:I1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44-08
  
  李氏朝鲜之诗(下)
  
  1592年“壬辰倭乱”爆发。统一日本全国的丰臣秀吉野心勃发,叫嚷“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妄图借道朝鲜侵略中国,打到北京去当皇帝。《日本史记·丰臣秀吉世家》载其致朝鲜国王书称:“吾邦久属分离,秀吉起于细微,讨逆除暴,增不数载,定六十余国。夫人世年不满百,予亦安能郁郁久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凡海外诸蕃,后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焉。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会军营为我前导。”二十万日军遂由釜山登陆,疯狂北犯,连陷汉城、平壤,几乎占领朝鲜全境。只有李舜臣(1545~1598)率领的舰队大破日本海军。李舜臣《闲山岛夜吟》表现的就是一次海战前的报国情怀:
  水国秋光暮,惊寒雁阵高。
  忧心辗转夜,残月照弓刀。
  《阵中吟》则进一步表现其杀尽倭寇、挽救危亡的海誓山盟:
  天步西门远,君储北地危。
  孤臣忧国日,壮士树勋时。
  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
  仇夷如尽灭,虽死不为辞。
  在这场战争中,朝鲜人民还是表现出非凡的反侵略勇气。西山大师休静(1520~1604)就曾组织僧兵奋起抗敌,有无题诗表达他的匹夫有责的救亡热忱:“爱国忧宗社,山僧亦一臣。长安何处是,回望泪满巾。”其《龙湾书事》呼唤救国良将,抨击一些朝臣置国难于不顾,继续党争:
  国事苍黄日,谁育郭李忠?
  去邠存大计,恢复仗诸公。
  痛哭关山月,伤心鸭水风。
  朝臣今日后,宁复更西东。
  作为高僧,休静的另两首表现佛家境界和风姿的无题诗,在和平时期传诵更广:
  踏雪野中去,不须胡乱行。
  今日我行迹,遂作后人程。
  深院花红雨,长林竹翠烟。
  白云凝岭宿,青鹤伴僧眠。
  三次被革职流配的赵宪(1544~1592),于国难当头之时,组织义军转战沦陷区,终于以身殉国。其诗《师渡荆江有怀高而顺敬命》慷慨激昂:“东土貔貅百万师,如何无术济艰危。荆江有约人何去,不耐秋风击楫时。”所怀者高敬命,字而顺,亦为义军将领,与赵宪一同战死于锦山。
  还有黄慎(1560~1617),号秋浦,作为通讯使多次前往日本交涉,其船上诗亦掷地有声;
  丈夫不怕死,怕死不丈夫。
  白刃尚可蹈,鼎镬尚可趋。
  所愿全吾节,安得全吾躯。
  千载鵄述郎,至死心不渝。
  相传,新罗国王之弟在倭国作人质,有义士朴堤上,前往解救成功,自己却被倭王残杀。其妻女闻讯,上鵄述岭,望倭国痛哭而死。
  而战争爆发后不久,应朝鲜国王之请,明朝援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次年收复平壤、汉城,日军被迫议和。1597年,日军不甘心失败,兵分水陆两路再次北侵。次年,中朝联军奋起反击,丰臣秀吉野心破灭,忧忿而死,日寇终于败出朝鲜。
  一场惨烈的反侵略战争,使所有人都经历了铁血的洗礼,诗也经受了战火的淬炼。
  权粹(1569~1612),字汝章,号石洲。天性狂傲不羁,“不缔交于公卿当路者”,一生不曾应试,尝以布衣擢升朝廷制述官,复以教书为业。有诗指斥官场党争如狗争骨头,招致外敌入侵。终因“满城冠盖媚春晖”一诗讥刺朝廷的裙带之风,竟死于刑杖之下。其《忠州石歌(效白乐天)》讽刺达官贵人们一生乏善可陈甚至作恶多端,死后却要树碑立传欺世盗名,可谓鞭辟入里:
  忠州美石如琉璃,千人副出万牛移。为问移石向何处,去作势家神道碑。神道之碑谁所铭,笔法倔强文法奇。皆言此公在世日,天恣学业等超夷。事君忠且直,居家孝且慈。门前绝贿赂,库里无财资。言能为世法,行足为人师。平生进退间,无一不合宜。所以垂显刻,永永无磷缁。此语信不信,他人知不知。遂令忠州山上石。日销月铄今无遗。天生顽物幸无口,使石有口·应有辞。
  《贼退后入京》摄入倭乱之后,其国都汉城的一组触目惊心的历史镜头:“故国荆棘没黄埃,归家空携一影来。千里山河流碧血,百年城阙有荒台。南天画角何时尽,西塞鸣銮几日回。独向松郊寻旧路,断云乔木有余哀。”
  其小诗《途中》意趣略似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在朝鲜广为传诵:
  日入投孤店,山深不掩扉。
  鸡鸣问前路,黄叶向人飞。
  许筠(1 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其父许哗,兄许筬,自篈,姐许楚姬,皆有文名,许筠更为文科状元。曾三次出使中国。却于党争中屡遭革职、流放。终因图谋推翻国王,事败被凌迟处死。其小说《洪吉童传》写尧舜盛世的理想。壬辰倭乱后,协助明朝援军的随行文士吴子鱼编成《朝鲜诗选》。有诗《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送别明朝使臣,歌颂中朝情谊:“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其《晚咏》为风物小品:“重帘隐映日西斜,小院回廊曲曲遮。疑是赵昌新画就,竹间双鹤坐秋花。”赵昌,中国北宋画家,擅花鸟写生。
  《老客妇怨》则是许筠的汉诗力作,写倭寇侵略滥杀无辜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东州城西寒日曛,宝盖山高带夕云。皤然老妪衣褴褛,迎客出屋开柴户。自言京城老客妇,流离破产依客土。顷者倭奴陷洛阳,提携一子随姑郎。重趼百舍窜穷谷,夜出求食昼潜伏。姑老得病郎负行,跖穿峥山不追息。是时天雨夜深黑,坑滑足酸颠不测。挥刀二贼从何来,闯暗蹑踪如相猜。怒刃劈脰脰四裂,子母并命流冤血。我挈幼儿伏林薮,儿啼贼觉驱将去。只余一身脱虎口,苍黄不敢高声语。明朝来视二骸遗,不辨姑尸与郎尸。鸟鸢啄肠狗啮骼,纂梩欲掩凭伊谁。辛勤掘得三尺容,手拾残骨闭幽坎。茕茕只影终何归,邻妇哀怜许相依。遂从店里躬井臼,馈以残饭衣弊衣。劳筋煎虑十二年,面黧发秃腰脚顽。近者京城消息传,孤儿贼中幸生还。投入宫家作苍头,余帛在笥困仓稠。娶妇作舍生计足,不念阿娘客他州。生儿成长不得力,念之中宵涕横臆。我形已瘁儿已壮,纵使相逢讵相识。老身沟壑不足言,安得汝酒浇父坟。呜呼何代无乱离,未若妾身之抱冤。
  抗倭战争一百余年后,为纪念北关大捷,1709年朝鲜人民立碑于咸镜道北关。北关大捷的基本史实是,朝鲜叛徒鞠景仁抓了两位王子献给倭军投降,文臣郑文孚领导的义军斩了鞠景仁,并打败了倭军加藤正清部,守住了关北。之后郑文孚却被诬以谋逆之罪见诛。《北关大捷碑》全称《有明朝鲜国 咸镜道壬辰义兵大捷碑》,碑文由中训大夫崔昌大(1669~1720)撰写,共一千四百余字,以一首铿锵痛切的四言诗结束:
  有盗自南,仇我大邦。我王于藩,以国受锋。屹屹北原,狼虺穴墉。有蠢者氓,不抗而从。血口胥吞,济毒以凶。士也朅朅,俊群攸同。兵义莫利,不屑戈弓。既歼叛徒,蔻莫我冲。武夫鼓呼,山摧海汹。师征孔赫,厥丑崩恟,协底帝罚,匪私我忠。北土既平,尔蚕我农。大君日咨,孰尚女功。赠官命祠,光惠始终。士风其烈,民可即戎。临溟之压,有挺。刻之诵词,用砺无穷。
  “朝鲜国”前,冠以“有明”,明言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碑文后署“崇祯甲申后六十五年十月秝日立”,则是当时惯例,尽管满清入主中国已经半个多世纪,朝鲜仍视之为“胡皇”、“虏主”,而奉故明为正朔,不忘明朝援救(甚至因几十万援军两度开赴朝鲜耗尽国力而导致最终覆亡),所谓“再造藩邦之恩”,常有反清复明之念。在朝鲜,“壬辰倭乱”有时与“丙子胡乱”相提并论。后者是指1636年清军十万人马入侵朝鲜,攻陷其国都汉阳(汉城),强迫朝鲜国王将九年前被迫与后金订立的“兄弟之盟”改为“君臣之盟”,背弃明朝,奉清朝为宗主,
  曾出使明朝的金尚宪(1570~1652),字叔度,号清阴,“丙子胡乱”时坚决反对称臣于清,并撕毁降书,因而被清廷拘禁于沈阳等地,直到顺治二年才放归。在沈阳狱中,有《秋日感怀》写其不屈意志:
  忽忽殊方断送秋,一年光景水争流。
  连天败草西风急,幂碛寒云秋日愁。
  苏武几时终返国,仲宣何处可登楼。
  骚人烈士无穷恨,地下伤心亦白头。
  诗人以牧羊北海的苏武自况,与苏武并举的仲宣,即东汉末年的王粲,抒写忧思的《登楼赋》是其名作。清人王士禎《池北偶谈》有一题《朝鲜诗》,称金尚宪有《朝天录》一卷,其中诗多佳句,如《晓发平岛》:“三秋海岸初宾雁,五夜天文一客星。”《蓬莱阁》:“桥石已从秦帝断,星槎惟许汉臣通。”《登州次吴秀才韵》:“澹云轻雨小姑祠,菊秀兰衰八月时。”《九日》:“黄县城边落日,朱桥驿里重阳。菊花依然笑客,鬓发又度秋霜。”《早春》:“水际城边野马飞,渐闻宫漏昼间稀。东风日日蘼芜绿,塞北江南总忆归。”王士禎此一记述,也应寄托着他自己的故明之思。
  由于清廷后来的刻意怀柔,北京与汉城的心结有所化解。朝鲜军队还应邀出征,与八旗军队一道,北上抵御沙俄侵略。李朝后期的汉诗风格受清代诗坛影响,兼宗唐宋,繁荣依旧,名篇佳作仍不时问世:
  李明汉(1595~1645),字天章,号白洲,曾任大提学。其诗《闻玉娥歌故寅城郑相国思美人曲》似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慨:
  十年湘浦采江篱,望断瑶台怨别离。
  儿女不知时世态,至今空唱美人辞。
  郑斗卿(1597~1673),字君平,号东溟。韩国人乐道其《天安王子城》,以回顾往昔的光荣:“丽祖当年气势雄,精兵十万住城中。至今形胜留天地,千里争珠见五龙。”以诗艺论,其《塞上曲》写边将风神,有唐诗逸响,则为精品;
  花门番将气雄豪,八尺长身带宝刀。
  犬猎天上三丈雪,帐中归饮碧葡萄。
  姜年(1603~1681),字叔久,号雪峰、闲溪,其诗以清隽委婉、余味绵长见称。试读其《次唐诗高适除夜韵》:“酒尽灯残也不眠,晓钟鸣后转依然。非关来岁无今夜,自是人情惜去年。人生的恋旧、伤老,种种情怀尽在喃喃自语中。《金刚途中》关于问路的记叙,颇具哲思:
  百里无人响,山深但鸟啼。
  逢僧问前路,僧去路还迷。
  金得臣(1604~1684),字子公,号柏谷,出身豪门,官至嘉善大夫,却酷爱读书,尤喜骑驴觅句。今有论者以为,中国诗人爱骑驴,朝鲜诗人好骑牛,至少这位自号龟石山人的是一个例外,有其多首“驴诗”为证:
  驴背春眠足,青山梦里行。
  觉来知雨过,溪水有新声。
  湖西踏尽向秦关,长路行行不暂闲。
  驴背睡余开眼见,暮云残雪是何山?
  洪世泰(1653~1725),字道长,号柳下、沧浪,布衣一生,有诗《送郑惠卿往日本》,其中洋溢着一个饱受侵略的民族的不平之气:
  此去扶桑大壑东,孤帆上拂日轮红。
  曾闻汉使从天上,即见蛮王坐岛中。
  瘴海风涛何日息,仇廷玉帛至今通。
  君能用笔如霜戟,一扫殊邦亦战功。
  申维翰(1681~?),字周伯,号青泉,官至奉常寺佥正。其《晋州矗石楼》乃一曲英雄颂歌,所歌三壮士牺牲于壬辰抗倭战争:
  晋阳城外水东流,丛竹芳兰绿映洲。
  天地报君三壮士,江山留客一高楼。
  歌青日暖潜蛟舞,剑幕霜侵宿鹭愁。
  南望斗边无战气,将坛茄鼓伴春游。
  郑来侨(1681-1757),字润卿,号浣岩,其《农家叹》则为现实主义的悲吟,揭露苛政横行,民不聊生:
  白骨之征何惨毒,同邻一族横罹厄。
  鞭挞朝暮严科督,前村走匿后村哭。
  鸡狗卖尽偿不足,悍吏索钱钱何得。
  父子兄弟不相保,皮骨半死就冻狱。
  申光洙(1712~1775),字圣渊,号石北,曾任宁越府使。其长篇歌行《登岳阳楼叹关山戎马》笔力雄健,境界壮阔,为朝鲜诗史上的名作;秋江寂寞鱼龙冷,人在西风仲宣楼。梅花万国听暮笛,桃竹残年随白鸥。乌蛮落照倚槛恨,直北兵尘何日休。春花故国溅泪后,何处江山非我愁。新蒲细柳曲江岸,玉露清枫夔子州。青袍一上万里船,洞庭如天波始秋。无边草色七百里,自古高楼湖上浮。秋声乍倚落木天,眼力初穷青草洲。风烟非不满目来,不幸东南飘泊游。中原几处战鼓声,臣甫先为天下忧。青山白水寡妇哭,苜蓿葡萄胡骑啾。开元花鸟锁绣岭,泣听江南红豆讴。西垣梧竹旧拾遗,楚户霜砧余白头。萧萧孤棹泛百蛮,暮年生涯三峡舟。风尘弟妹泪欲枯,湖海亲朋书不投。如萍天地此楼高,乱代登临悲楚囚。西京万事弈棋场,北望黄屋平安不。巴陵春酒不成醉,锦囊无心风物收。
  还有洪良浩(1724~1802),字汉师,曾任两馆大提学,出使中国,有《耳镁集》。其《舟中望皋兰寺》可谓怀古咏史的上乘之作=‘‘江雨霏霏满客船,扶苏王气冷如烟。惆怅千年歌舞地,短灯疏磬一僧眠。”扶苏,即扶余,百济旧都,有皋兰寺。又擅为歌行长调,如《晚晴簃诗汇》所载其《挂弓松》,试以咏物讴歌一种民族精神,笔墨酣畅,才情如涌:
  “挂弓松,乃在成州之本宫。云是圣祖手所植,尚馀三枝后庭中。亭亭偃盖荫十亩,上有光怪干碧穹。龙拏虎蹲势欲腾,柯如苍玉根如桐。雪峰山下驰马归,三尺乌号挂如虹。枝头袅袅上弦月,叶间瑟瑟带箭风。南征北伐倚神器,鸟喙努面无全瞳。孤矢方徉数十载,天地清夷日域东。威加宇内眷故乡,仙跸重来似旧丰。銮声兮哕哕,翠盖兮童童。清阴芳草宴父老,大风之歌何沨沨。祥云常绕万年枝,古袜扶疏立穹窿。往岁岛夷犯大邦,兴王旧壤烟尘濛。敢以斧斤入宫树,龙鳞一片鲜血红。忽然惊风掣地起,若有轰雷殷半空。群盗相顾尽兽骇,不觉叉手仍鞠躬。树 木尚为神灵护,枝叶皆与造化通。从此骄虏折凶图,成识圣人树立雄。苍髯屹然四百年,铁山扶桑相始终。呜呼!欲知当日栉沫功,须看金绛纱笼,中有十三羽箭一角弓。”
  18~19世纪,实学思想流行于朝鲜文坛,程朱理学受到挑战,一些作家反对空谈性理、吟风弄月,主张研究强国富民和社会改革的实用学问,强调文学的美刺劝惩功能,艺术形式上也反对模仿,呼吁创新,模写真境。实学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朴趾源、丁若镛等。
  朴趾源(1737~1805),字仲美,号燕岩。五十岁始入仕途,做过几任地方官。曾随使团到中国祝贺乾隆七十寿辰,写成一部介绍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热河日记》。倡实学,重农耕,体现其实学思想的有讽刺小说《两班传》及大量讽刺散文。诗多表现农村生活,如《田家》:
  老翁守雀坐南陂,粟拖狗尾黄雀垂。
  长男中男皆出田,田家尽日昼掩扉。
  鸢蹴鸡儿攫不得,群鸡乱啼匏花篱。
  小妇戴丰棬疑渡溪,赤子黄犬相追随。
  丁若镛(1762~1836),字美镛、颂甫,号茶山。二十二岁中进士,实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曾任京畿道暗行御史,勇于弹劾贪官。后被指为天主教的主导人物,流放十八年之久。诗存两千五百多首,多写忧国忧民的情怀。如长篇乐府《饥民诗》尖锐地揭露人民的苦难和统治者的伪善:“旷野多悲风,哀鸿暮何之。县官行仁政,赈恤去捐私。行行至县门,喁喁就汤糜。狗彘弃不顾,乃人甘如饴。”《龙山吏》《波池吏》《海南吏》次韵杜甫的三吏。其《忧来》(之三)嘲弄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的荒谬和无耻:“虎狼食羊羖,朱血膏吻唇。虎狼威既立,狐兔赞其仁。”其《述志》抒发朝鲜民族的危机感:
  嗟哉我邦人,辟如处囊中。
  三方绕圆海,北方绉高嵩。
  四体常拳曲,气志何由充。
  圣贤在万里,谁能豁此蒙。
  申纬(1769~1845),字汉叟,号紫霞。诗书画兼工。宦途坎坷,几度退隐。曾出使北京,与翁方纲等友好。诗学王维,淡而有致。如《卢家庄》:
  孤村烟火隐平芜,山人遥天淡霭无。
  记否停车曹此地,卢家杨柳第三株。
  有诗如《登会宁岭》则被认为有苏黄之风:“匝地群山忙自退,全辽岭阢此为雄。天垂缭白萦青外,秋入丹砂点漆中。峡斗虎狼霾短景,城昏鸦鹘舞回风。云层笑语时将失,山半荒祠一会同。”小诗《梧桐岛》亦有别趣:“二水萦回处,梧桐岛欲浮。琴材虽已爨,古意吾当求。”不过,称其“神悟驰骋,万象具备,为吾韩五百年之大家”,似乎有失过誉。
  金正喜(1784~1856),字符春,号秋史、阮堂。1809年科举及第,随其任冬至副使的父亲金敬鲁到过中国。曾任成均馆大司成、兵曹参判等。1840年被流放。擅长篆刻、考古,书法苍劲有力,称“秋史体”。其《无题》:“清晨漱古井,古井红如燃。不知桃花发,疑有丹沙泉。缘溪行且止,芳绿近人情。爱到源深处,有村花柳明。”诗思始于陶潜桃花源,终于陆游山西村。《秋庭》:“老人看黍席,满屋秋阳明。鸡逐草虫去,菊花深处鸣。”一幅村居小景,点染人生真趣。《配所挽妻丧》于流放之地遥祭亡妻,犹作调侃之语,较之一味悲绝,也算是一种豁达与解脱之法:
  聊将月老诉冥府,来世夫妻易地为。
  我死君生千里外,使君知有此心悲。
  金笠(1807~1863)原名炳渊,字性深,号兰皋。六岁时,任宣川府使的祖父金益淳因投降洪景来农民起义军,被朝廷处死。二十二岁起,自谓罪人不敢仰天,戴着斗笠流浪朝鲜各地,得名金笠。其诗多写人间悲苦,语含讽刺。《漂浪一生叹》是其自我写照:“鸟窠兽穴皆有居,顾我平生独自伤。芒鞋竹杖路千里,水性云心家四方。”《是非歌》讽刺人间是非颠倒:“是是非非非是是,是非非是非非是。是非非是是非非,是是非非是是非。”《两班论》讽刺官僚贵族:“彼两班,此两班,班不知,班何班。朝鲜三姓其中班,驾洛一帮在上班。来千里此月客班,好八字今时富班。观其两班厌真班,客班可知主人班。”因朝堂之上,文武官员分列两班,朝鲜人习惯称官僚贵族为两班。此诗之中,朝鲜,指古朝鲜。驾洛,为东汉初半岛东南端兴建的小国。
  彼坐老人不似人,疑是天上降真仙。
  其中七子皆为盗,偷得碧桃献寿筵。
  这是金笠名下的另一首《还甲宴》,妙则妙矣,却不免有著作权纠纷。因为中国也流传一首类似的打油诗。据说,明代大才子解缙(1389~1415)有一次赴宴,为一老妇祝寿,有诗助兴:“这位太婆不是人”,一语既出,四座哗然,解缙不慌不忙补上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转怒为喜。不料他又来了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众人又惊讶一片。待第四句“偷来蟠桃献寿辰”出来,举座欢腾。此诗在中国有不同的版本,文字略有出入,其作者则众说纷纭,包括唐伯虎、徐文长、纪晓岚、郑板桥……,也许是民间某位无名诗人的妙手偶得之作,附会到名人头上去了。就风格而言,中国流行的版本更为口语化,也更为得体。但究竟是中国诗流播去了朝鲜,还是朝鲜诗回流到了中国,还有待考证。
  不过,朝鲜汉诗中,抄袭之作并不鲜见。如前述许兰雪轩的《采莲曲》,如十八世纪末成书的朝鲜长篇小说《春香传》里,主人公李梦龙讥骂贪官的一首七言绝句:“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此诗就明显是从中国明代的一首律诗《虐政谣》中截取,稍作修改而已。据冯梦龙编《广笑府》记载,荆州太守贪贿虐民,民怨兴谣,日:“食禄乘轩著锦袍,岂知民瘼半分毫?满斟美酒千家血,细切肥羊万姓膏;烛泪淋漓冤泪滴,歌声嘹亮怨声高;群羊付与豺狼牧,辜负朝廷用尔曹。”
  近代以后,由于西学取代中学,由于言文统一运动的兴起,更由于凸现其民族独立意识的需妻,作为拼音文字的谚文日渐取代汉文,汉诗在朝鲜终于式微。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的汉诗创作已是余音袅袅,虽不绝,已如缕了。
  《晚晴簃诗汇》录有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年逐年的朝鲜朝贡使的诗,请看其中两首。
  郑景云,字其山,光绪十七年(1891)来北京朝贡。有诗《访黄农部不遇有作》,衍化着唐人贾岛寻隐者不遇的余绪:
  旅馆沉吟久,闲探高士扉。
  园童迎客拜,庭鹤向空飞。
  采药知何处,停云尚不归。
  松间怊怅立,无语对斜晖。
  黄章渊,字晚堂,他所属的朝贡使团到北京已是光绪二十年(1894),这一年甲午战争中国告败,属国朝鲜被日本所夺,中朝之间始于箕子东迁的三千年的宗藩关系结束。作为最后一届贡使,其诗《题献馆泳春集》已不掩历史的凄凉:
  春日城西馆,有期君子来。
  诗书留汉殿,剑筑上燕台。
  此地登高赋,何人专对才。
  空堂先哲在,多士扫青苔。
  再看几位反日义士的绝命诗。
  白乐观(1846~1883),字景教,号秋江,因力主抗日,参与兵变,获罪问斩。诗云:
  朝天浦近泣孤臣,万古烈风吹白萍。
  苍波浩浩葬鱼腹,老树森森抉目神。
  回首鲽城无君子,此去龙宫有故人。   三十七年冬至日,任他白骨化为尘。
  李偰(1850~1906),字舜命,号复庵,官至承旨,1905年上书要求诛杀卖国五大臣,于是被捕,翌年遇害。其《善竹桥》诗云:
  善竹桥边血,人悲我亦悲。
  孤臣亡国后,不死竞何为!
  安重根(1879~1910),1909年12月26日追踪前往哈尔滨与俄国谈判修订密约的日本前首相、首任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将其击毙于火车站。就义前以诗书怀,或称《哈尔滨歌》,今见好几种版本,一作:
  丈夫处世兮,其志大矣。
  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
  雄视天下兮,何日成业?
  东风渐寒兮,壮士义热。
  愤慨一去兮,必成目的。
  黄弦(1855~1910),字云卿,号梅泉,1888年状元,诗文学问名重一时。朝鲜亡国后,绝食六日殉国,留下《绝命诗》四首:
  乱离裒到白头年,几合捐生却未然。
  今日真成无可奈,辉辉风烛照苍天。
  妖氛掩翳帝星移,九闭沉沉昼漏迟。
  诏从今无复有,琳琅一纸泪千丝。
  鸟兽哀鸣海岳颦,槿花世界已沉沦。
  秋灯掩卷怀千古,难作人间识字人。
  曾无支厦半椽功,只是成仁不是忠。
  止竟仅能追尹毂:当时愧不蹑陈东。
  全海山(?~1910),反日义军将领,战败被俘,旋遭杀害。其《狱中吟》诗云:
  书生误著战征衣,太息空囚素志违。
  痛哭朝廷臣作孽,忍论海外贼侵围。
  白日吞声江水逝,青天洒泪雨丝飞。
  从无忘却荣山路,化作鹃啼带血归。
  金祉燮(1885~1928),号秋岗,1922年在上海加入义烈团,1923年底携炸弹乘船东渡,谋刺日本政要,途中吟成一诗。其中,张良之椎、荆轲之剑,鲁仲连辞爵遁海、屈原亡国沉湘,以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皆出于中国:
  万里飘然一粟身,舟中皆敌有谁亲?
  张椎荆剑胸藏久,鲁海屈湘梦入频。
  今日腐心潜水客,昔年尝胆卧薪人。
  此行已决平生志,不问关门要问津。
  朝鲜汉诗的绝响,还包括一些爱国志士的述怀之作和遗民的哀歌。
  柳麟锡(1842~1915),字汝圣,号毅庵。1894年起兵反抗亲日政府,兵败后,到中国东北及俄占远东地区坚持反日斗争,有诗《忧国》:
  忧国复忧国,天涯老白头。
  春风倘借力,吹散隮山忧。
  金泽荣(1850~1927)。字于霖,号苍江,中枢院秘书官,1905年流亡中国,有《沧江诗集》。其《追感》一诗抒写亡国之痛及复国之志:
  半夜狂风海上来,玄冬霹雳汉城摧。
  朝衣鬼泣嵇山血,犀甲天悭范蠡才。
  炉底死灰心共冷,天涯芳草首难回。
  兰成识字知何用,空赋江南一段哀。
  诗中屡用中国典故。春秋时,吴越相争,越王句践大败,仅剩五千残兵逃入会嵇山。赖范蠡献计,屈身事吴,卧薪尝胆,终于反败为胜。南北朝时,梁朝庚信,小字兰成,出使西魏被羁留。梁亡,作《哀江南赋》。
  辛亥革命爆发,金泽荣为之鼓舞,为之感慨:“夫以泽荣之俘虏之漏网者,而视今日之中国,犹嫠者之见人新婚,方且羡之不暇。”联想到“反清复明”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历史背景,以及朝鲜亡国后,其爱国志士相似的历史使命,我们就更能体会其《感中国义兵事》:
  武昌城里一声雷,倏忽层阴荡八垓。
  三百年间天帝醉,可怜今日始醒来。
  李建昌(1852~1898),字凤藻,号宁斋,二十二岁出使中国,后任御史,迭遭贬谪,忧愤而终。诗文号为大家。试看其《无忘楼感怀》:
  百济宫边雪满城,三田渡外少人行。
  穿仓老鼠长搜粟,绕堞寒鸦大点兵。
  弱国君臣千载恨,异时中外一家情。
  登临此日重惆怅,汉上高楼已失名。
  申圭植(1880~1922),1911年来中国,1912年创立同济社,献身于反日复国斗争。1921年以大韩民国流亡政府(设上海)代总理兼外长的身份,到广州会见孙中山,有诗相呈:
  荆天棘地一身轻,楚水吴山路不平。
  铁血疆场当日愿,数千万口是同声。
  
  结语
  
  李氏朝鲜国王宣祖曾说:“设使以外国言之,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中国遂失东藩。1897年,在俄罗斯支持下,朝鲜宣布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重新控制韩国。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名日“日韩合并”。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美、苏支持下,1948年南北分别建国,南方称韩国,北方称朝鲜。
  中国清末,国势衰微,武不能捍卫边疆,文不足凝聚藩属,在列强的胁迫和诱惑下,四边的离散就是难以避免的了。而国家衰败,金瓯残缺。亦累及汉字、汉诗的尊荣。十九世纪末,谚文在朝鲜已与汉字平分秋色。1945年以后,半岛南北不约而同地停用汉字,汉诗遂成明日黄花。在箕子故国,在昔日的“小中华”,存在了两三千年,繁荣了一千多年的汉诗,对于只识谚文不习汉字的现代朝韩人,已经无异于“外国文学”了。当年,李朝国王世宗传旨:“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1567年,朝鲜大儒李珥作为使团成员,从松都出发,前往北京进贺太子新立,路过平壤,凭吊箕子遗迹,留下《箕子殿》一诗:“麦秀悲殷祚,彝伦叙我东。转深微禹叹,只有变夷功。閟殿苔昏画,宏庭柳拂空。井田今有址,安得挽遗风?”深怀箕子东来教民礼义田蚕织作变夷为夏之功。如今,井田或犹在,何人识遗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但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历史进行反思。我们该有的,只是复兴中华的责任,再造盛世的使命。毕竟,只有在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才有人“每慕中华”,“愿生中国”,“梦至京师”;只有在中华民族强盛的时代,才见“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才有人僭称中华。虽然今天的世界格局和潮流已经不同了,夷夏之辨的古典主义世界观已经不属于今人,但是,只见无可奈何花落去,不闻似曾相识燕归来,总不免让国人感伤、汗颜,
  近年来,汉字在韩国有复兴之势。笔者起草此文,许多资料便得之于韩国的一些文化网站。顺致谢忱。
  
  责任编辑:吴晓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西厢记》作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改创的戏曲菁华,上承唐宋诗词传奇,下启明清小说经典,其审美情趣和 审美意象集中反映了作为封建时代非主流文化的爱情类故事的基本创作理念。其中《西厢记》之“西”看似无意,但从“西”在文学中所蕴含的 佛教、红娘、美人与温馨、寂寥情感等不同含义出发,可帮助我们构建从《西厢记》到《红楼梦》的欣赏之路。  关键词:《西厢记》;西;《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
期刊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两个文本《美狄亚》和莫里森的《宠儿》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将“弑婴行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能指进行文化解读,指出真正的弑婴者不是古希腊社会的父权制和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而是两位悲惨女性背后不断成长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互文性;文化内涵;弑婴行为;能指}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51—05    
期刊
摘要: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媒体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达某种信息,它更多地承担起建构某种思想观念,并赋予对象以价值与意义的功能。通过对旅游丛书《广西行知书》的文化分析,肯定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媒体是编辑者思想观念的传播,不一定具有完全的客观意义,并提出旅游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释放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媒体;架构;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依据31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了解了安徽理工大学学生的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问题,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存在的误区。着重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问卷调查;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29-0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的生
期刊
摘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这就需要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对社会影响进行必要的滤清与优选,使之符合教育目的性转化,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对社会影响进行必要的滤清与优选,需要学校生态环境自身的优化。而学校能否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更深层次的支持性条件。  关键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滤清;优选  中图
期刊
就像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分析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指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及对其进行周密研究的途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一些思想动机,无法找到这些动机的真实原因,特别是社会的经济根源,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类任何共同生活中的基本事实即生活
期刊
摘 要:根据空间理论——尤其是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美国浪漫主义经典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建构了三个空间: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三个空间并非简单的并置,而是互相介入、互相结合、互相叠加,有时甚至互相抵触与冲撞。正是通过空间的构建,霍桑把严肃的道德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红字》强大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也正是通过空间的构建,小说关于人类精神生态
期刊
摘 要: 江泽民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历史教育思想。阐述了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 重大意义、目的、方法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对于增强民族精神、促进个人发展、提高工 作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 旨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和党的革命传统;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坚持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
期刊
摘 要: 高校“职工小家”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的前沿阵地,是高校工会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工小家建设正是顺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和谐社会建设 的“善举”。通过对基层分工会建小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职工 小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职工小家;建设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