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共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0例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15例,前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者行原发病变切除术和三叉神经脑池段探查术并微血管减压术,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听力下降、症状性缺血性卒中、面神经损伤)。结果 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8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均采取患侧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85例,100%);81例(95.29%)术中可见责任血管;84例(98.82%)术后疼痛缓解;1例(1.18%)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为患侧听力下降。1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原发病变切除术和三叉神经脑池段探查术并微血管减压术,12例(12/15)采取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3例(3/15)采取颞下经天幕入路;术中除切除原发病变外,同时探查三叉神经脑池段,3例(3/15)可见责任血管;术后均疼痛缓解(15/15);7例(7/15)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分别为患侧听力下降5例、症状性缺血性卒中1例、面神经损伤6例;术后除1例(1/15)蛛网膜囊肿未行病理学检查外,余14例(14/15)病理诊断均与术前诊断相符,包括听神经瘤5例(5/15)、表皮样囊肿4例(4/15)、内皮型脑膜瘤(WHOⅠ级)2例(2/15)和过渡型脑膜瘤(WHOⅠ级)2例(2/15)、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1/1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首发症状发病年龄高于[(51.61±12.21)岁对(44.87±11.87)岁;t=1.988,P=0.049]、术前听力下降比例低于[0(0/90)对7/15;校正χ2=37.813,P=0.000]、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比例高于[100%(85/85)对12/15;校正χ2=11.327,P=0.001]、术中可见责任血管比例高于[95.29%(81/85)对3/15;校正χ2=48.325,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18%(1/85)对7/15;校正χ2=29.934,P=0.000]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结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听力下降作为早期症状提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发病变,从而选择适宜手术入路,同时行三叉神经脑池段探查术并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缓解率较高,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其他文献
随着水质监测自动化的普及,连续流动分析仪在黄河水质监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试验摸索出一套适合SKALAR SAN++8505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挥发酚、氰化物、氨氮、阴离子洗涤剂
移动床液化气芳构化工艺是以液化气中C4组分为原料,在固定床芳构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工艺,与固定床相比可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在移动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计算机的核心技术——电子控制被广泛的使用在该领域。在车辆工程的发展中,电子控制技术不断助推其发展,二者之间的
为了解决交通系统中车辆型号识别率还不够高的情况,通过可视化手段优化了特征提取的步骤,同时设计了车辆识别的分类器模型和一系列训练策略。运用选择性搜索方法对样本进行分
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微生物代谢与有机酸合成的关联性分析,对阐释白酒微生物产酸机理和风味骨架物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分离得到了产乙酸(醋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正由信息时代走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智慧时代。作为一门面向大中小学全体学生开设的时代化信息技术课程,在
目的探讨苗药金乌健骨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血清IL-17表达的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快递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愈发凸显,因此,行业做出了便利店代收、智能快递柜等多种尝试,但仍然需要不断探索,本文正是在分析了难题产生的
目的通过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甲1型多聚酶蛋白(PA)基因,了解双黄连作用病毒的效应。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标准曲线测药物抑制甲1型PA病毒基因效应。结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自制均匀分散的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纳米Al2O3表面成功接枝了KH550。热失重分析得出KH550的最佳用量为2.5%,最佳改性时间为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