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实证实验平台 推动光伏、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科技日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分析福建省用户侧储能的运行策略及经济效益,首先研究了福建省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储能相关政策;然后建立了用户侧储能的经济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政策下福建省用户侧储能的运行策略及不同运营模式下储能系统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用户侧储能通过参与“削峰填谷+辅助服务”的运营模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后为福建省用户侧储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并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作为思政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在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笔者立足于当下中学
伴随着随机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高”特点,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控制保护和建设成本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为了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储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发展储能产业既是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是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介绍了我国储能行业2021年发展总体情况,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预测了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是构建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
期刊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整合多种异质能源、降低碳排放成为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议题。储能系统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的优化配置需要考虑碳排放因素的各种影响。本文针对综合能源系统降低碳排放的需求,研究了碳排放下储能的优化配置问题,构建了电/热混合储能的双层优化模型。首先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的内层优化运行模型,考虑冷、热、电的能量平衡和蓄电、蓄热设备等运行等约束条件;其次构建了综合能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方案》作出了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通过源—网—荷三侧协同发力,促进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将大规模发展,适
期刊
[目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多能互补项目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保障多能互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热点。[方法]基于城市功能区不同应用场景,构建了负荷类型,通用能源需求,能源典型配置的对应关系,并基于现有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市场和碳排放权等市场开展项目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的研究。[结果]提出适应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多能互补项目的资产,服务,
储能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灵活性资源,但电网投资的储能无法纳入输配电价成本,制约了电网中储能规模化应用和效用最大化,因此梳理电网侧储能效益影响有助于为其发展提供推动力。基于此,首先介绍电网的基本收益计算模型,分析储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收益的途径;其次,从电网投资主体角度分析各典型应用场景下储能在电网应用中的可量化经济效益,以及对其他主体和全社会的效益影响;最后以实际案例进行验证,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