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以及农业比较收益较低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地区和非农部门进行转移,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我国丘陵山区农地经营粗放化甚至抛荒化的规模呈上升趋势。而农地流转是缓解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地经营规模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地流转有赖于农村劳动力有效、稳定、长期的非农转移。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进行有效以及永久性的非农转移从而制约了农地流转。本研究基于劳动力转移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决策机理的分析框架,探究在劳动力非农转移背景下家庭照料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永新县178份农户调研数据,应用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法,以探明家庭照料如何通过影响农户劳动力非农转移进而对农地流转产生影响,即探明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家庭内部需要照料的成员越多,农户倾向转入更多的农地。老年人照料和0-4岁的小孩照料对农户转入农地没有显著影响,但5-15岁小孩的照管显著促进了农户转入农地,即家庭内部需要照管的5-15岁的小孩越多,农户转入农地的规模可能会越大;(2)家庭内部需要照料的成员数量不会显著抑制农户转出农地,但0-4岁儿童的照料会明显降低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3)家庭照料通过抑制劳动力非农转移进而使得农户不愿转出农地且想要转入更多的农地。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在家庭照料对农地流转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显著而本地务工的中介效应不具有显著性。(4)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中是否有养老收入、家庭收入水平、地形条件、灌溉条件、务工工资水平以及离县工业园区的距离也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促进丘陵山区农地流转的五点政策建议:(1)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照料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2)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为农村劳动力进行有效的非农转移提供政策条件;(3)丘陵山区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为加快吸收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4)应注重农村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改善,为农村农地流转创造较好的社会保障条件。例如,当地社区医院定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通过社区宣传等方式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等;(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丘陵山区农地高效流转利用。良好的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