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教育筑梦多彩童年
【出 处】
:
语言文字报
【发表日期】
:
2020年01期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0~3岁与3~6岁两个年龄段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其中3~6岁学段的幼儿教育己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占学前教育"半臂江山"的婴幼儿教育却成为了"盲区",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据统计,陕西省近年来的人口出生率由10.1‰上升至11.11‰,截止2018年底我省有0~3岁婴幼儿124.02万人。调查发现,有91%以上的家
期刊
戒坛是受佛教戒律发展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建筑形式,并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汉地特色的戒坛形制,成为此后寺庙戒坛建设的重要标准。文章从戒坛建筑形制的源流入手,总结了汉地戒坛形制的基本特征,然后以典型代表——泉州开元寺戒坛和北京戒台寺戒坛为研究对象,从所处位置、戒坛形制、戒坛殿形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来探究地域、环境、文化、宗派等多重因素对该类型建筑的影响,借此为之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一向都是重点板块,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理念,采取新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立足于新课程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用于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真正改变学生"要我学"的阅读状态,最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特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第Ⅰ层爆破开挖完成后,第Ⅱ1层66.0 m高程以下采用无爆破切割工艺进行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释放导致厂房上游侧边墙区域出现严重的应力释放造成片帮掉块,圆盘锯切割过程中多次出现卡锯及岩石开裂,严重影响切割取料。为获取高边墙围岩稳定监测资料,指导施工及改进施工技术,对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初期或发展过程中的险情及未来性态做出预测、预报,优化切割开挖方案和支护措施。因此在施工过
甘孜踢踏(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甘孜踢踏舞最初是从羌姆(寺庙跳神舞)中分流而演变出来,它是宗教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本波教的祭礼舞蹈。甘孜寺作为霍尔十三寺的第一寺,大力学习和发展此舞蹈形式,随后甘孜民间结合当地文化发展到以经常娱乐为目的跳勋卓舞蹈,这就基本形成了甘孜踢踏的雏形。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继承和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大大推进了"甘孜踢踏"
期刊
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厂房板梁柱体系的抗振性能,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板梁、厚板和厚板+边梁三种楼板结构的自振特性和流道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厂房四周边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种楼板结构型式和楼板厚度、立柱截面尺寸的小幅调整对它们的自振特性影响有限;但从减小楼板强迫振动响应峰值的角度分析,当蜗壳流道内激振频率分别在35~45Hz、50~60Hz、65~75H
人本体育教学就是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以学生为本,视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元素都围绕学生进行设计和展开,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人成长。
期刊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笔难得的宝贵遗产,但发展至今,却面临着衰退甚至消亡的危机,与此同时,城市的居民节假日生活单调、无较好的休闲放松之处。对此,找到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游憩二者耦合发展的影响因子及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多元回归等方法找到了二者耦合发展的影响因子和关系模型,以期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态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西藏传统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保护与传承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非遗目录体系、非遗传承人、培养非遗传承人、建立传习基地等角度,回顾和总结西藏非遗事业取得的可喜成绩。
食品药品的安全性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社会稳定发展的正常秩序。随着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必须要保证食品药品检验系统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文就实验室检验质量监督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利用策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