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汤城,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罗炳先生的邵晋涵史学研究是其乾嘉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踏入史学研究的藩篱,他对邵晋涵史学的研究一以贯之,从未中断。他对邵晋涵史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治学宗...
[期刊论文] 作者:梁启超,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21
<正>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期刊论文] 作者:《史学月刊》编辑部,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21
一、本刊是河南大学和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新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社会史、城市史、乡村史、文化史、海洋史、台港澳研究等方面的优秀稿件.二、专题论文一般不少于15000...囿于经费,恕不退稿.三、投稿时,请采用打印稿和电子稿同时寄送的办法.稿件一般应为A4纸(36行×36字)打印,并使用较宽行距,以便于编校.打印稿请通过EMS方式寄至"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史学月刊...
[期刊论文] 作者:尚继凯,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21
迈克尔·奥克肖特作为一位历史哲学家,对历史的性质与内涵的反思,主要反映在其代表性著作《历史是什么》《经验及其模式》以及《论历史及其他论文》中.尽管奥克肖特处在后现代史学的视域之外,其史学思想却与后现代史学思想有诸多契合之处...,主要包括对于历史符合论的拒斥、对于历史语言特性的阐述以及对于"实践的过去"与"历史的过去"之间关系的反思等方面.通过对契合之处的论述,可以看出奥克肖特的史学思想明显具有后现代性,这也说明从现代史学向后现代史学思想过渡的过程中...,奥克肖特的史学思想应该有一定的地位,也应该予以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兆辰,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2021
张广智主编的《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以新的视角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外史学交流史的学科体系,①并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立场出发,对19世纪以来的中外史学交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评述,是当代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rn一、从西方史学史到中外史学交流史rn改革开放以来,张广智一直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不断推出新版本的西方史学史教材和相关著作,主编了我国首部多卷本《西方史学通史》.在充实完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同时...,他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赵庆云,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21
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种重建中国历史解释体系、主导中国史学界数十年的史学形态,其影响超越了史学领域,重要性自不待言。...实际上,即便是轻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人,其深层思维方式可能也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受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展开客观理性的探讨,寻绎其深层学术意蕴,具有不可轻忽的学术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施建雄,姚征,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罗炳教授所著《南宋史学史》一书的价值突出体现在把握时代特点,提挈思想精华。...书中对史官修史制度的细致梳理和历史编纂方面的独到见解,以及考异纠谬的著述旨趣和对南宋历史考证学的精辟总结,都反映出作者对宋代史学进行研究时所具有的个性品格。...本书所取得的上述研究成果定将对推进南宋史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吴琼,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21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国内历史学科中最早筹建了“历史影像实验室”(后更名为“影像史学实验室”),确定了“影像史学”历史学研究新方向.2013年在全国率先招收该方向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系列本硕贯通的影像史学研究课程....2021年,《影像史学概论》作为北师大新文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正式出版,是国内第一部“新文科实验教程”.该书总结了北师大历史学院十年来新文科探索的部分成果:力图将以文献史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统史学和以影像史料为核心...
[期刊论文] 作者:乔治忠,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21
中国历史学产生于公元前841年,即"共和行政"之际,与确切纪年的起始时间同步.实际上,在中国上古历法缺乏准确纪年方法的状况下,之所以会产生确切的连续纪年,就是得自官方连续性地记录史事.西周初期"殷鉴"的历史意识...,是中国最早的理性思维方式,促使官方编存一些文书、文献,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十分长远,但并未直接促成史学的产生.甲骨文、金文也与史学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神话远离历史的真实,更不能成为史学兴起的源头.但史学产生之后...,殷鉴意识下编存的文献如《尚书》,融入史学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历史记录向下延续的同时,上...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21
自近代以来,史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已有近200年.史学理论作为一种反思,有助于研究者培养自我的历史意识.史学理论以历史学实践中的主体即史家与读者作为反思的对象,也以融入主体之中的经验与结构作为理论探讨的对象....史学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训练史家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历史研究与阐释的效率.为此,其实现方法除了通过学术史积淀与基于情境的文本分析法之外,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一般经验进行反思性训练,也是史家可以获得历史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姚汉昌,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2021
19世纪,历史学在欧洲成为一门学科,并明显带有“西方中心论”的特征。史学史在同一时期也成为专门学问,在初创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学家也明显以西方中心的视角进行论述。...比如,英国历史学家G.P.古奇(George Peabody Gooch)的代表作《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施建雄,姚征,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罗炳教授所著《南宋史学史》一书的价值突出体现在把握时代特点,提挈思想精华.书中对史官修史制度的细致梳理和历史编纂方面的独到见解,以及考异纠谬的著述旨趣和对南宋历...
[期刊论文] 作者:陈峰,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21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书写,基本遵循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中国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为主体,至于与域外学术的关联互动则被作为一个边缘因素、次要方面来处理,归入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在华传播的范畴...这种做法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史学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际性视野的缺失和对域外因素的低估。...
[期刊论文] 作者:钱茂伟,王笑航,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21
在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史上,董朴垞的贡献值得发掘.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董朴垞受梁启超治史学史构想的启发撰成《中国史学史初稿》.此后征求师友建议,不断完善其书,经过长期努力,于1975年著成《中国史学史长编...《中国史学史长编》通贯古今、分期叙述,以专题化的方式论述中国史学的发展,并且采取了概要加文选的模式行文,书后附有八表,使得此书特点独具.从《中国史学史初稿》到《中国史学史长编》,既反映了董朴垞治史学史的进步...,也反映了中国史学史由传统国学风格到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史学瑛, 来源:科学导报 年份:2021
科学导报讯 6月7日,中铁大桥局七公司太原西环、大运高速道路改造项目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晋源区晋源大道北河下村项目部开展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党史专题党课,对每位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推进,项目部创新形式载体,將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每日在班前十分钟晨会上开展“党史上的今天”微课堂学习,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分享《党史故事会》、...
[期刊论文] 作者:王记录,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21
在治学实践上,崇实黜虚的经学理念影响史学,形成了重考轻论的史学风尚;小学治经的方法渗透到史学领域,使史学更具实证性;对《春秋》笔法及正统论的厌弃,形成了重史实、轻笔法的历史编纂学。...与此同时,史学也影响到经学的发展,人们以史学经世思想丰富经学的思想内涵,经史用世观念涌动;以史事考经籍之正误,借助史学解决经学问题。...经史之间的这种互动和融通,使史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祥,陈其泰,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2021
中国传统史学中孕育的现代元素被新史学家重新发现和发扬,成为吸收外来进步文化的内在基础,现代史学发展的主流绝非是抛开传统的对外移植。...公羊历史哲学的兴盛为进化史观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是史学致用功能现代化的重要媒介;历久弥新的考信传统滋养了新历史考证学;原有的史书体裁也以灵活的形式传承创新。...凡此皆可证明,所谓中国史学失去自我、新旧史学之间的\"断层\"\"移植\",等等,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违背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史学的建构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或隐或显的民族文化本位意识,无论...
[期刊论文] 作者:张越,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2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史坛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引起众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关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看法或评论,虽角度不一、看法各异,却可看出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所持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更可以从中一窥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志涛,陈勇,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21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所揭橥的客观主义史学理想,实际上可以溯源到更早的北大求学时期,其思想在之后留欧期间受西学影响而继续酝酿发展,最终于1928年形成体系随《旨趣》的发表而公之于世,此后追求史学客观性之信念亦屡经傅氏重申....在学术思潮面临中西、新旧交替之际,傅斯年引兰克史学为同道,实乃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由于“历史事实”在现实中逝而不返,使得直观勘验史学文本客观与否成为奢望.以傅斯年为代表的史家,只能转而借助主体思维克制主观性因素以期实现客观信史之重建....而傅斯年史学理论体系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21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所揭橥的客观主义史学理想,实际上可以溯源到更早的北大求学时期,其思想在之后留欧期间受西学影响而继续酝酿发展,最终于1928年形成体系随《旨趣》的发表而公之于世,此后追求史学客观性之信念亦屡经傅氏重申...在学术思潮面临中西、新旧交替之际,傅斯年引兰克史学为同道,实乃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由于"历史事实"在现实中逝而不返,使得直观勘验史学文本客观与否成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