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追寻—→超越——劳伦斯诗歌的一种解构主义阐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伦斯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劳伦斯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诗人,评论家和画家.尽管劳伦斯作为小说家的名誉超过了其他,但劳伦斯早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从事了诗歌以及散文的写作,并一直坚持到其生命的终结。纵观劳伦斯的一生,他共创作了12部诗集,共计千余首诗,故其在诗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诗集《鸟·兽·花》与《最后的诗》所取得的辉煌更是与劳伦斯在小说方面的成功不相上下。劳伦斯的诗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04-1919)、中期(1920-1927)和晚期(1928-1930)。每个阶段都展现了劳伦斯不同的人生观及处世态度,并是劳伦斯在意识形态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不断发展的最有力的证明。劳伦斯早期诗作中主人公的自我多是分裂的、不完整的,诗中充满了矛盾、对立、斗争等不和谐因素。这大多归咎于不和谐的童年生活、丧母后的情感危机以及两性间和谐与冲突并存的关系等。然而幸运的是,诗人很快就摆脱了分裂的阴影,因为劳伦斯在创作中期成功地把注意力从个人的小天地转向了自然界,力图找到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联系,恢复自我的本真状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劳伦斯不断地通过对动植物的描写和歌颂来表达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然而,现实确是冷酷无情的,劳伦斯对自然的追求之梦很快便被现实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摧毁。因此,他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再次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终于,在解读死亡中劳伦斯找到了希望,他认为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人类可以通过死亡再生,从而使自我价值得到不断的体现。这就像是不死鸟,将在焚烧中得到永生。通过解读死亡,劳伦斯不仅超越了自己,也在对死亡的理解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发展路线,即为:分裂→追寻→超越。本文通过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中的能指与所指理论来探寻劳伦斯人生观的转变过程。德里达的能指、所指理论主要是强调一个语言符号(词)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其表面,而是应通过不同的上下文及各种写作背景的联系去体会其深层的含义。故本文将通过解构式的详细阅读来展现劳伦斯诗歌中所存在的人生观的发展过程,即分裂→追寻→超越。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九肠舒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和辅助药效学的实验研究,评价三九肠舒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1.三九肠
超精密微位移工作台系统在现代尖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内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精密微位移工作台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各国高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政策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其中法律建设更是落后。本文通过描述我国现行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的不足以及对外国投资法律的借鉴
自杀是导致当近人类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自杀意念识别已刻不容缓。而传统的自杀意念检测方法大都基于n-gram特征,此后为提升模型检测的准确率,在原输入特征中加入了基于训练数据的自杀词典,但其所得模型的准确率仍不理想。针对自杀意念识别准确率不理想的状况,建立一个可迁移性强的自杀词典,以该自杀词典与词性特征组成的语言特征为新式特征加入模型,以期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采用对比试验与控制变量的形式,将
<正>识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识字的重要性做了明确的阐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
自从1807年Fourier发明Fourier变换以来,频谱分析已经成为信号处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在分析时变信号时,即信号的频谱含量随时间变化的信号,频谱分析却存在着缺点。它无法
矩阵式变换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功率变换器,允许频率单级变换,无需大容量的储能元件,输入功率因数接近1并可自由调节,能量可双向流动。矩阵式变换器本身也是一种柔性的、通用
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是解决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在信源信号和信道参数均未知的条件下,仅
郭初阳等新锐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批判,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已有时日,本来应积极响应的语文界,反而讨论不多,圈内相关专家一时"失语",一线语文教师则既迷茫又无所适从。最近长三角
随着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机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开始出现诸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现有城市建成区人居环境的恶化。为了适应城市继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