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明显兴起,原本稳定开放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然而,不少在全球化生产中积累了一定资本的中国企业却有着提升技术与升级产业的迫切需求,同时还有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的中国企业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大展身手因此继续坚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仍是解决目前中国企业诉求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跨国并购也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保护主义日益兴盛的今天,如何推动本土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维持竞争优势与竞争地位,同时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让中国企业与中国标准“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国外的贸易投资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实践,梳理总结了国内外企业跨国并购投资的现状,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区域贸易自由化与企业跨国并购之间的影响关系。文章采用2000-2017年中国企业微观跨国并购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交易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由贸易协定具有“缔约效应”,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加深将显著提高中国企业的并购意向;(2)自由贸易协定“缔约效应”的持续时间有限,且具有“溢出效应”;(3)并购发起方的行业、所有权异质性特征以及特定的自贸协定在“缔约效应”中表现出差异性;(4)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排他效应”,将弱化中国企业对非缔约国兼并收购的动机。通过研究区域贸易自由化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关系,结果表明,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强区域贸易合作是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也证实了我国政府目前降低贸易关税,进一步扩大开放战略方向的正确性。除此以外,我国政府还需要进一步:(1)主动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把握协定规则主动权;(2)推进现有条款的升级,深化企业与各国政府关系;(3)积极推进一致的贸易投资条款谈判,减少差别待遇;(4)充分重视以制造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需求,为其提供积极的资金、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