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在黑素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是皮肤恶性肿瘤中的高发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黑素瘤细胞可塑性(melanoma cell plasticity)和表型可塑性(melanoma phenotype plasticity)使黑素瘤细胞在生长、迁移和恶性进展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生物学行为能力,以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因此,黑素瘤细胞可塑性的研究对于揭示黑素瘤的基本特性和指导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黑素瘤细胞可塑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其他细胞所具有的表型、动态变化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式、恶性进展的生物学行为(增殖、分化、浸润和转移等),相关机理的阐明将揭示黑素瘤调控的新机制,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已经克隆出五种mAChR亚型(即M1-M5),并且根据这些受体与G蛋白结合能力的不同进一步分为两个功能群,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mAChR可能通过不同亚型介导的多种细胞内信号机制调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且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程,其中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参与其他多种恶性肿瘤增殖方面的结果并不一致,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提示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可能激活PLC和胞内钙离子,参与黑素瘤增殖的调控。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低亲和性受体。研究表明黑素瘤中毒蕈碱型胆碱受体亚型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CD271)参与黑素瘤生物学功能调控,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目的】研究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和p75NTR的相互作用及其在黑素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我们从组织病理、细胞水平研究了黑素瘤的形态学特征和转化过程,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对黑素瘤细胞形态转化、增殖和侵袭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利用蛋白芯片筛选、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染色、钙离子成像、药理学等方法,研究黑素瘤细胞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与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的相互作用,并且阐明了M3-P75NTR-CDK1信号通路在黑素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运用裸鼠成瘤动物模型对M3-P75NTR-CDK1信号通路进行了在体功能验证。【研究结果】1.组织病理和体外细胞培养提示黑素瘤细胞具有形态转化潜能选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黑素瘤病理标本(分别为黑素瘤原位癌、浅表扩散型黑素瘤、垂直生长阶段结节状黑素瘤和淋巴结转移阶段黑素瘤),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g,HE染色)病理切片的不同细胞类型。结果显示,黑素瘤病理组织中可以检测到形态多样的肿瘤细胞,如Pagetoid样细胞(一类用于鉴别黑素瘤原位癌的细胞类型,胞体形态大、多角形、胞质灰染、核分裂相异常)、突破基底膜的上皮样瘤细胞(胞浆丰富、颗粒状细胞核,分裂显著)、纺锤样瘤细胞(胞核浓染)、多核黑素瘤细胞(染色质浓密、核仁不明显)。在同一病理组织内的肿瘤细胞形态异质性也十分明显,包括核浓染小细胞、纺锤样瘤细胞、上皮样瘤细胞等。黑素瘤病理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不同进展阶段,黑素瘤组织中上皮样黑素瘤数量所占比例超过97%,远远高于纺锤状间叶细胞的比例。比较体外培养的黑素瘤细胞系WM793B(浅表扩散阶段)、451Lu(垂直生长阶段)和A2058(侵袭转移阶段)和黑素瘤病理组织内的肿瘤细胞形态特性。结果显示黑素瘤在浅表扩散和垂直生长阶段,病理切片中的细胞形态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WM793B和451Lu)形态相似,均以上皮样细胞为主。然而,体外培养的侵袭转移阶段黑素瘤细胞系A2058以纺锤样间叶细胞为主,这与病理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特征完全不同。结果提示:黑素瘤在体内恶性侵袭过程中具有细胞形态转化的潜能,而这种形态转化可能是体内恶性黑素瘤维持上皮样细胞形态的潜在原因,我们对此进一步研究。2.黑素瘤细胞形态可塑性的新表现:侵袭诱发的状态转化(invasiveness-triggered state transition,ITST)在划痕试验中,迁移进入划痕的A2058黑素瘤细胞在12 h、24 h、48 h后,基本保持纺锤状间叶样细胞形态,与原有细胞形态相似,提示黑素瘤细胞在水平迁移过程没有显著的形态学可塑性改变。而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A2058黑素瘤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微孔后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恶性黑素瘤细胞垂直侵袭后形态学发生显著改变,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2小时内)由最初的纺锤状间叶样转变为上皮细胞样形态,第二阶段(96小时后)逐渐恢复至纺锤状间叶样细胞形态。黑素瘤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孔后形态学发生了显著改变,我们称之为侵袭诱发的状态转化(invasiveness-triggered state transition,ITST)。ITST可能是体内恶性黑素瘤维持上皮样细胞形态的潜在原因。运用免疫学荧光染色方法,我们检测了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表达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desmoplakin、Vimentin在A2058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cadherin在上皮样黑素瘤细胞中高表达,在纺锤状间叶样黑素瘤细胞中低表达;Vimentin在上皮样黑素瘤细胞中低表达,在纺锤状间叶样黑素瘤细胞中显著高表达,desmoplakin、N-cadherin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黑素瘤细胞外在形态改变过程伴随EMT表达标志物转化,其中E-cadherin和Vimentin最为显著。3.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调节黑素瘤增殖、侵袭以及ITST我们设计了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siRNA,运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MTT法检测M3 siRNA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提示M3 siRNA能显著抑制黑素瘤A2058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在24 h最显著,48 h抑制率逐渐降低。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3 siRNA对细胞侵袭能力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M3 siRNA显著抑制黑素瘤细胞总数,显著降低上皮样细胞的绝对数量和百分比,显著增加间叶样细胞的绝对数量和百分比。4.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筛选和鉴定为了进一步研究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的作用机制,我们运用蛋白芯片分析结合siRNA干扰方法对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显示:在157个磷酸化蛋白中,M3 siRNA处理组中的17个磷酸化蛋白上调;6个磷酸化蛋白下调;其余134个磷酸化蛋白不变。KEGG pathway和STRING分析表明:M3 siRNA影响多个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和分子的表达,其中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结果提示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编码基因CHRM3)可能与p75NTR(编码基因NGFR)存在相互作用,p75NTR可能是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的潜在作用靶点。5.CDK1是M3-p75NTR相互作用的下游分子我们进一步探索了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生信分析提示CDK1是M3-p75NTR相互作用的下游分子。蛋白芯片和药理学结果显示M3 siRNA能引起p-CDK1表达下调,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3 siRNA能下调p75NTR和p-CDK1的表达。我们提出M3-P75NTR-CDK1信号通路参与黑素瘤增殖、侵袭等功能。6.M3-p75NTR-CDK1通路调节黑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为了明确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与p75NTR相互作用,我们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这两个分子在黑素瘤细胞A2058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二者可以共表达,但在不同形态的细胞上情况有所不同,其中纺锤状间叶样细胞中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与p75NTR高度重合,而在上皮样细胞中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可以呈现单独存在状态。免疫共沉淀证明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和p75NTR存在相互作用。药理学结果显示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Pilocarpine增强黑素瘤增殖和侵袭,可以诱发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反应,p75NTR抑制剂NSC49652显著抑制上述反应。Western blot实验表明Pilocarpine显著上调黑素瘤细胞M3、p75NTR、p-CDK1、p-AKT,这些反应也能被NSC49652显著抑制。结果提示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激活诱发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是通过p75NTR实现的,M3-P75NTR-CDK1信号通路参与体外黑素瘤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7.M3-p75NTR-CDK1通路参与体内黑素瘤生长和恶性进展为了验证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及M3-p75NTR-CDK1信号通路在体内黑素瘤恶性进展的作用,我们构建了红色荧光标记的黑素瘤细胞A2058-m Cherry。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M3 siRNA能抑制m Cherry和细胞核标志物DAPI的荧光强度相对值,结果提示:M3 siRNA显著抑制黑素瘤细胞A2058-m Cherry的细胞增殖和M3蛋白。裸鼠成瘤实验表明:黑素瘤细胞A2058-m Cherry注射1-6周后逐渐形成肿瘤,对照组肿瘤体积(mm~3)分别为0、0、89.2、822.8、1463.0、2128.0;M3 siRNA组肿瘤体积(mm~3)分别为0、0、37.2、104.6、192.0、246.7。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显示裸鼠成瘤6周后对照组和siRNA组肿瘤荧光值(p/sec/cm~2/sr/m W/cm~2×10~9)分别为7.8和3.2。结果提示:M3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参与体内黑素瘤生长,M3 siRNA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黑素瘤恶性进展。形态学结果表明黑素瘤组织团块中m Cherry阳性细胞形态以上皮样细胞最显著。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等EMT标志物相比,M3受体能更好地反映出黑素瘤细胞在体内的恶性增殖状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黑素瘤细胞A2058-m Cherry可以表达M3、p75NTR、p-CDK1。Western blot显示:在对照组和M3 siRNA处理组中,GAPDH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和1.07;M3相对表达分别是1和0.40;p75NTR相对表达分别是1和0.23;p-CDK1相对表达分别是1和0.51。结果表明:M3 siRNA瘤体内注射不但显著抑制M3 mAChR表达水平,而且也能下调下游分子p75NTR和p-CDK1。这些研究结果提示M3-p75NTR-CDK1信号通路在裸鼠体内黑素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结论】黑素瘤细胞在体内恶性侵袭过程中具有细胞形态转化的潜能。侵袭诱发的状态转化(ITST)可能是体内黑素瘤细胞维持上皮样形态的潜在原因,可以作为研究瘤细胞可塑性的新模型。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在黑素瘤细胞中表达并参与增殖、侵袭和ITST。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与p75NTR相互作用,通过M3-p75NTR-CDK1信号通路调节黑素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抑制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可以降低p75NTR和CDK1表达,显著降低黑素瘤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恶性进展。在裸鼠荷瘤状态下,黑素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形态为主,与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等EMT标志物相比,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的表达能更加直接地反映出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恶性增殖状态。这些结果提示M3-p75NTR-CDK1信号通路参与黑素瘤恶性进展,M3毒蕈碱型胆碱受体是调节黑素瘤生物学功能的重要靶点和标志物,为黑素瘤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肿瘤免疫治疗已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其疗效在不同患者和肿瘤之间并不统一,且普遍存在应答率低、免疫相关副作用严重等问题。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抑制特性的机制对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状态、开发更为有效的免疫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化疗和分子靶向疗法整体治疗效果较差。免疫治疗为肝癌带来了新的策略和希望。现有肝癌免疫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差强人意。
学位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的首要病理分型,探索导致其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靶点意义重大。HDAC7于2000年被首次发现,属于IIa类HDAC家族。既往研究证实,HDAC7是重要的促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相关内源性因子。HDAC7在胃癌、淋巴瘤、胶质瘤等众多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增加。然而,HDAC7是否参与NSCLC的恶性进展以及介导的具体调控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目的:1、
学位
<正>薛城,古薛国所在地,位于山东省南部,是著名的北辛文化发祥地和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北接“圣人之乡”曲阜,南邻古今名城徐州,东靠天然良港日照,西濒黄金水道微山湖,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枣庄矿业集团和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1962年建区,现辖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03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人口40.9万,总面积420.5平方公里。水源充足,植被良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京沪铁路和
期刊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其中一种病理阶段,NASH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炎症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可进展为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NAFLD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NAFLD正在替代慢性病毒性肝
学位
研究目的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致残、致死率极高,缺血后及时恢复血供是其成功救治的“黄金方案”。然而,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治疗却会引起梗死面积增加、神经元细胞凋亡等更为严重的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探索和发现CIRI的有效干预药物是本领域全球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科学问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
学位
报纸
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本土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及我国大陆地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名列前五。在结直肠癌90%的死亡病例中,均是由远处转移所导致。尽管各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发展迅速,但在复发与转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仍不尽人意。对此,进一步探索特异性的转移预测标志物,挖掘更有效的治疗靶点,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我
学位
利用绿锈(GR)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为原料制备绿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GRPDM)复合絮凝剂,采用FT-IR、SEM、XRD表征,考察制备过程中有机物比例及制备温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以模拟含磷污水、实际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pH和投加量对絮凝效率的影响,并使用Zeta电位、有效粒径分布验证其在不同pH下的絮体特征。结果表明,制备最佳条件:PDM与GR体积比为0.3%,温度为5
期刊
心肌肥大是心脏针对各种生理及病理刺激的一种代偿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对抗过高的负荷,但是长期的心肌肥大导致心肌缺血、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出现障碍,心脏失代偿,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探索心肌肥大发生的机制,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容积调节性阴离子通道(volume regulated anion channel,VRAC)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
学位
[研究背景]鸢尾素(irisin)主要由肌肉组织分泌,是含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经过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可分泌入血的多肽片段。鸢尾素对于代谢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鸢尾素可以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促进能量的消耗和热量的产生,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大量研究报道2型糖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