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政府治理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g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了解马鞍山某露天铁矿排土场资源综合利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用废气源强核算和数据分析等手段,预测研究了项目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采用一系列成熟的抑尘措施后,装卸扬尘产生量为6 t/a,破碎系统粉尘排放量为3 t/a,车辆运输粉尘排放量为112 t/a,临时堆土场扬尘量为13.05 t/a;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不达标;项目地及其下风向监测点TSP、PM10、PM2.5日均浓度标准指数均小于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距离项目区域最近的敏感点村庄环境
为查清某受尾砂污染区域土壤的状况,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复耕,对区域内尾砂和土壤进行了环境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的pH在3.90~7.29,总铜、总镉超过了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未超过管控值;尾砂中铜、镉的含量高于背景值,该尾砂对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根据土地复垦的要求,建议将该地块总体复垦为高质量耕地等(永久基本农田).
学位
学位
钛石膏是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时产生的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约为10%,是利用率最低的副产石膏.目前钛石膏绝大部分采用渣场堆存方式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对某堆场钛石膏进行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毒性等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堆场钛石膏不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属于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议后续重点考虑对钛石膏的综合利用方向.
为了寻求某铁尾矿大宗、高附加值利用的途径,以其为主要原料进行了陶瓷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按预设配方配料,经粉磨、造粒、陈腐、压制、烘干、高温烧结工艺,可获得陶瓷样品;样品的收缩率和抗折强度均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提高;烧结温度超过1100℃以后,原料中的物相开始发生变化,石英转变成了莫来石,样品的结构由松散转向致密,因而使陶瓷样品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河道底泥作为长江下游地区的一种复杂固废,需要慎重处置,以避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造成二次污染.为实现对长江下游某河道底泥的安全高效综合利用,对回填现场的河道底泥进行了取样、检测、分析,对其固废属性进行判别.经过对该河道底泥的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等特征进行详细核查,认定该河道底泥不属于危险废弃物,为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议按照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处置.
为建设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型企业,以某钢渣和其他固废为原料进行了全固废陶瓷烧制试验.结果表明,以钢渣为主原料(掺量为30%~60%),添加钙质和硅质固废,可成功制备钢渣全固废陶瓷,其抗折强度最高为58 MPa、吸水率为0.6%,远优于国家标准;该陶瓷烧结的适宜温度区间为1180~1200℃,制备出的陶瓷以辉石为主晶相,次晶相为石英和赤铁矿.因此,钢渣等固废制备陶瓷是实现其高掺量、高附加值绿色利用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非煤智能矿山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各系统协同性弱,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为逐步实现井下少人无人化、地表全流程自动化、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某铁矿借鉴多家矿山经验,按照“数据引领、集中管控、智能产线、本质安全、远程共享”的理念,结合矿山建设实际,提出一套智能矿山基础建设及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实践表明,智能化生产系统显著提高了矿山安全生产管控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智能矿山建设提供借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