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佳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该规则产生之初适用于一切证据,即要求对于某一特定的案件事实只能采用最令人信服或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予以证明。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规则最终被局限于书证领域,主要调整书证原件与复制件之间的关系。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要求,英美法系各国对于最佳证据规则中原件、复制件的定义,适用的例外情形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体现了人们对该规则认识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佳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该规则产生之初适用于一切证据,即要求对于某一特定的案件事实只能采用最令人信服或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予以证明。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规则最终被局限于书证领域,主要调整书证原件与复制件之间的关系。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要求,英美法系各国对于最佳证据规则中原件、复制件的定义,适用的例外情形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体现了人们对该规则认识的不断升华,以更加符合现代诉讼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拟从最佳证据规则的形成与发展及电子证据对该规则的最新突破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加以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可行性建议。本文以“论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的现代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为题,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 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概述。该部分主要考察了最佳证据规则在中世纪的源起以及在现代语境下的发展。第二部分 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之立法考察。本部分首先分别简述了美国和英国的相关立法,而后考察了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的现代发展,在分析最佳证据规则面临的现代挑战后又叙述了次要证据规则的确立。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目的是详细阐述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在当代的演变过程以便后文分析该规则的现代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作用。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本部分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最佳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主要讲述了书证的一般性规定与例外性规定以及原件与复制件的证明力规定。第四部分 我国与英美法系国家相关立法的差异及成因分析。本部分从立法形式、适用范围、相关概念等入手指出了我国与英美法系国家在最佳证据规则相关立法中差异表现并分析了该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 英美法系最佳证据规则对我国的启示。本部分首先由一起贷款纠纷案引发的实证思考入手,分析了该规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从立法统一、概念界定、适用范围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建议。
其他文献
《公司法》资本公积金使用规则是资本维持原则的一部分,因此资本公积金使用规则也应当从资本制度及资本维持原则功能理性定位的角度进行设计。在公司资本制度功能转变的背景下,资本公积金使用规则的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对资本公积金使用施加强制性规则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本文讨论我国《公司法》资本公积金使用规则,企图在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探讨完善的具体建议。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民营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环,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民营银行的产权制度优势在于,一方面既能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另一方面又能产生自我约束机制,以保障其稳健发展。民营银行在金融领域的破冰试点,首先,补充完善了我国现有的金融组织体系,打破了长久以来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其次,提高改善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能助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后,在抑制地下金融的同时,能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业,大力推动金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种之一,其在国家财政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收入一路保持强劲增长,201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11966亿元,仅次于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在18个税种中排名第四。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个人所得
在当今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破产制度成熟与否是衡量一国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尺。破产不同于一般的法律问题,既涉及到程序问题又涉及到实体问题,是由法院、破产管理人、债务人、债权人四方参与共同推进的程序。在跨境破产中由于存在涉外因素使得破产程序变得愈加复杂。跨境企业进行破产时都希望在本国启动独立的破产程序来处置债务人财产,便产生了多个平行程序,使得跨境破产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举步维艰,债权人无
本文以黄艺明、苏月弟诉周大福等公司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了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常见的合同纠纷问题。本案涉及诸多具体的区际私法冲突,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的法官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科学适用法律,正确解决了本案复杂的法律适用问题。因此,本案判决中所涉法律适用问题对我国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围绕着案例所涉法律适用问题,分析概括出案例中对当事人权利义务有实质影响的争
行政撤诉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撤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一种诉权,确切的说是当事人的程序处分权。撤诉作为一种结案方式在实务中的应用较广泛。撤诉制度的合理运用,对当事人权利保障和诉讼秩序的维持起到关键作用,更近一步讲,它与行政诉讼制度设计目的的实现关系甚大。然而,我国诉讼法学界对行政撤诉制度理论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撤诉制度的立法有悖当代先进的司法理念,欠缺合理性,导致行政撤诉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商事纠纷不仅在主体、内容等方面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而且从富有针对性地解决纠纷的程序制度设置角度上看,商事纠纷的解决也应当具有与其特殊性相匹配的诉讼程序制度,即商事诉讼程序制度。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的商事活动比较发达,商事法院和商事诉讼程序历史悠久,而我国历史上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使得商事诉讼和商事诉讼程序相对萎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纠纷的增多,大一统的民事型诉讼程序影响了商事纠纷解决的效率
自由心证制度要求法官判案完全遵从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在赋予法官较大自由裁量权灵活判案的同时也酿下了法官恣意裁判、主观擅断的祸端。作为自由心证完善其身的产物,心证公开应运而生。心证公开要求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以及判决文书中,向当事人和社会大众公开其关于案件事实的暂时性认识和法律上的见解。这不仅尊重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权,防止了突袭性裁判的发生,也有利于当事人在知晓法官心证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服判息讼,增强司
在风险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抽象危险犯为各国立法者所青睐而成为刑事立法中的“宠儿”。我国理论通说认为抽象危险犯的成立以实施了类型化的构成要件行为即可,实害结果等具体情节是否存在在所不问。但以此为标准指导抽象危险犯的司法认定和适用却带来了严重的问题,“陆勇代购抗癌药案”“少年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案”以及“烟火继承人制造爆炸物案”等个案足以说明。这些个案凸显的实践困境是普遍性的,即将形式上符合抽象危险犯犯
第一部分,财产保全制度概述。首先对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笔者认为财产保全制度是指在诉讼前或者案件执行条件成就前,由当事人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主动采取的对争议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限制当事人处分财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法院的判决得以顺利执行的制度。它是连接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纽带,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考察了财产保全制度的历史沿革,其缘起于古罗马,中兴于十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