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解毒利水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定量及腹水情况的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效性,评价其在阻止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进展方面的作用,并观察活血化瘀解毒利水法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自身的毒副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来源于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例总数30例,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以活血化瘀解毒利水法为治疗大法,均观察1疗程(6个月),比较患者症状、体征及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三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癌胚抗原、B超指标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组能明显改善乏力、纳差、胁痛、腹胀、.黄疸、出血,腹水症状(P<0.01),肝脾肿大(P<0.05),治疗组作用略强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黄疸症状(P<0.01)、乏力、腹水症状(P<0.05);两组TBil, ALT、AST、γ-GT、AKP、CHE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6个月可显著降低AST (P<0.01)及TBil、γ-GT (P<0.05);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6个月的前白蛋白有显著升高(P<0.01);两组血清HA、III型前胶原和IV型胶原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HA第6个月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T及PTA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PTA在第3个月(P<0.05)和第6个月(P<0.01)均有显著上升;两组HBV-DNA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第3个月、第6个月时HBV-DNA水平下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AFP及CEA均有所下降,但是两组在改善肿瘤指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脾脏厚度、门V主干内径及腹水深度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降低门静脉主干内径(P<0.01),明显减少腹水深度(P<0.05),两组对改善脾脏厚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治疗组1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1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60.0%。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三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血清学检查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解毒利水法结合西医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有效,在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三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B超检查指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阻止病情进展、改善肝纤维化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在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