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居国内大宗农作物第四位。开展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和QTL定位,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山花15号×中花12号”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基于课题组前期试验基础,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合荚果、品质相关性状的检测数据进行QTL定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花生产量相关荚果性状以及籽仁品质性状表型数据进行分析,山花15号和中花12号的单果重、单仁重、含油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棕榈酸含量、二十四烷酸含量、山嵛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RIL群体的6个产量相关荚果性状以及19个籽仁品质相关性状变异广泛,变异系数最小值为4.39%,最大值为35.88%,群体中存在着超亲家系。25个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变异,为典型数量性状特征,可用于进行QTL定位。2、构建了一张包含190个标记的栽培种花生遗传连锁图谱,共有23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980.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42cM,最小距离为0.30cM,连锁群平均长度为86.09cM,单个连锁群标记个数为2~19个。3、使用软件QTL IciMapping V 4.0对花生产量相关荚果性状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16个QTL位点,包括4个果重相关QTL,9个仁重相关QTL,3个出仁率相关QTL,7个单株生产力相关QTL,10个含油量相关QTL,67个脂肪酸含量相关QTL,12个粗蛋白含量QTL,104个氨基酸含量相关QTL,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PVE)为1.75%~13.40%。在2014、2015、2016和2017年4个种植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的QTL有11个,其中单果重相关QspwA07的PVE为5.41%~10.43%,单仁重相关QsswA07的PVE为5.46%~10.76%,含油量相关QocA07的PVE为4.85%~9.32%,这3个QTL都位于AHGS1213_c1~GM2050区间内,与标记GM2050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19cM、3.94cM、2.19cM。粗蛋白含量相关QcpcA04-1的PVE为4.45%~13.17%,位于PM427~AHGS1143区间内,与标记AHGS1143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3.71cM。山嵛酸含量相关Qba B02的PVE为3.96%~11.69%,二十四烷酸含量相关QtaB02的PVE为3.13%~5.39%,赖氨酸含量相关QlysA07的PVE为2.92%~7.78%,亮氨酸含量相关QleuA07的PVE为2.83%~4.80%,苏氨酸含量相关QthrA07的PVE为3.73%~9.22%,缬氨酸含量相关QvalA07的PVE为5.24%~11.14%,异亮氨酸含量相关QileA07的PVE为5.60%~8.03%。4、共检测44个区域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性状的QTL。在LG07(A07)连锁群的AHGS1213_c1~GM2050标记区间检测到与单果重、单仁重、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粗蛋白含量、含油量等19个性状相关的QTL,两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27.29cM,上述QTL与标记GM2050紧密连锁。在LG4(A04)、LG7(A07)和LG13(B02)连锁群上的QTL聚集区域包含10个以上性状相关的QTL。5、共检测到15个共分离标记,其中与单个QTL共分离标记有9个,与单仁重、粗蛋白含量、二十四烷酸含量、山嵛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蛋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缬氨酸含量和苏氨酸含量共分离标记分别为AHGS1500_c1、AHGS1755、AHGS1358、GM1771、AHS2274_c1、AHGS1211、TC4H02、AHGS2526和AHGS3217。与多个QTL共分离标记6个,分别为AHGS1434、AHGS1917_c1、IPAHM229、GM2050、AHGS1280、TC25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