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也逐渐加强。多元化主体治理格局已成为各国改革与推行的方向,我国城乡基层治理初步形成了以提升基层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政府改革和居民参与的治理框架。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方式多样化,对于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参与社会治理弱化、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并缺乏制度性和均衡性、居民参与治理预算资金不足等。笔者拟在深入研究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基础上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本研究首先从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进行分析。从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治理理论和民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农村居民参与治理的几种成功经验找出制约我国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和克服制约因素的对策建议。鉴于农村居民参与治理对深化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及基层民主建设的特殊意义,对我国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将丰富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理论,同时,有助于在实践上推进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和有选择性的进行试点改革提供参考。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证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进行系统研究。从结构上看,文章主体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分析,首先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列举了国内典型模式,最后阐述制约农村居民参与治理的因素,包括熟人社会资本、公共品供给不足,居民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方式滞后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美国以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的治理、日本的社区福利发展治理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吸取其成功经验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第三部分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从机构设置角度,主要有(1)完善居民参与治理机制,多元化主体如基层党委、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的协调;(2)进一步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管理,引导居民规范自治;(3)扩展居民参与治理的领域,主要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4)完善基层政府的协调与监督,提升公共品的数量和服务的质量,促进基层政府参与方式与居民参与治理方式的协调;(5)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