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木聚糖酶能降解木聚糖成木糖或木寡糖,在饲料、造纸、食品以及能源工业中它们有着广泛的用途。本实验室筛选的黑曲霉A-25是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它所分泌的β-1,4-内切木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聚糖酶能降解木聚糖成木糖或木寡糖,在饲料、造纸、食品以及能源工业中它们有着广泛的用途。本实验室筛选的黑曲霉A-25是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它所分泌的β-1,4-内切木聚糖酶XynⅢ的最适温度为47℃、最适pH为3.8,不适于在高温高碱的生物工程环境下使用。本实验室保存有海栖热袍菌的嗜热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lu,此葡聚糖酶具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最适温度在90℃以上。将木聚糖酶XynⅢ与葡聚糖酶Glu相连,希望能够提高该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并能够获得同时具有双功能的酶。本课题通过融合PCR技术将木聚糖酶基因xynⅢ与葡聚糖酶基因glu通过linker相连,并导入重组载体pET20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本实验构建了两个重组蛋白Glu-Xyn和Xyn-Glu,最后对两种重组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Glu-Xyn和Xyn-Glu都具有双酶活性。其中Xyn-Glu融合酶的木聚糖酶活性与野生型XynⅢ相比,最适温度提高3℃,达到50℃;温度稳定性也大有增加,在50℃保温30分钟后还有60%的残余酶活,而野生型仅剩40%;最适pH都在3.8;pH稳定范围也比野生型适用更广。Xyn-Glu的葡聚糖酶活性与野生型Glu相比,稳定性增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其残余酶活反而升高;二者的最适pH在3.8;最适温度≥96℃。Glu-Xyn融合酶的木聚糖酶活性与野生型XynⅢ相比,温度稳定性降低,50℃保温20分钟后已基本没有活性;最适pH都在3.8;最适温度都是47℃;不过其pH稳定范围也比野生型适用更广。Glu-Xyn的葡聚糖酶活性与野生Glu相比,最适pH变化很大,由3.8提高到5.8;温度稳定性略有提高,95℃保温60分钟后,还有80%的残余酶活;最适温度≥96℃。
其他文献
休假排队系统在通信系统、交通系统、计算机、存贮系统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伯努利休假是一种典型的休假规则,伯努利休假不仅在日常排队中很常见,而且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闸
Quantale理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目的是为了给量子力学建立新的数学模型.自1990年D.NYetter揭示了Girard的线性逻辑与Quantale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Quantale理论的研究受到
随着配网结构愈加复杂,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的优劣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尤其是配电网发生复杂故障,众多的报警信息涌入调度中心,分层模糊Petri网可以较好的描述故障和保护、断路器的动作关联,并且具有简洁推理和图像化直观的表达方式,随着配电网规模扩大,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中,含有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诊断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故障诊断的概念以及国内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图论和模糊数学结合的方法,再结合Matlab软件给出了两类三圈图的正负惯性指数和零度的一种算法以及一种特殊的模糊图,即one-step模糊图的若干性质及相关的分
邻里中心是城市新区建设中集中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种建筑模式。本文针对农民安置区中邻里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田野调查、现场访谈的方法,分析安置区
随着微积分的出现,微分方程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现实生活中相继出现的大量问题,需要人们利用微分方程初值或边值问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去处理和解决。不管是常微分方程亦或是分数阶微分方程,在应用科学以及物理学中常有涉及到积分条件的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分数阶微分方程当中涉及到积分条件的边值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使得带有积分条件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化学工程、人口动态中都有应用。第一章是绪论,重点介绍了分数
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后,对基因的表达调控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调控作为一种在不改变基因组序列的前提下可遗传的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也成为人们研究
本文采用量子格林函数方法对双层和三层磁性超晶格薄膜的共振频率和共振磁振子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层间交换耦合强度、各向异性、外磁场和阻尼对磁性薄膜共振频率和
本研究借鉴沙因组织文化理论、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对普通高中校友文化及其建设开展研究。高中校友文化是在高中与校友、校友之间、校友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潜在的共享基本假设及其表现。高中校友文化具体表现为精神、行为、制度与物质文化。高中校友文化建设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对校友文化的培育、塑造、完善与传播等的过程。高中校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高中与校友结成“命运共同体”
据CNNIC统计调查: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