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9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评价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原因;探寻可以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升级的高危因素。材料和方法:选取2003年01月01日-2013年12月31日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子宫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入组病例术前病理、术中冰冻以及术后石蜡病理结果,总体评估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非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癌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年龄、绝经状态、体重指数(BMI)、生育情况、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其他恶性肿瘤史)、临床表现、肿瘤标记物(血清CA125)、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情况等相关因素,探寻可以预测EAH患者中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统计方法: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组的98例病例中,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证实仍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有61例(62.24%);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有37例(37.76%),其中36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合并鳞癌成分。Ia期病例约占81.08%(30/37);Ib期病例约占5.41%(2/37);II期病例约占5.41%(2/37);III期病例约占8.11%(3/37)。高分化癌约占72.97%(27/37),中分化癌约占21.62%(8/37),低分化癌约占5.41%(2/37)。2.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与术前不典型增生分度有关,随着EAH分度的增加,升级为子宫内膜癌也有增加趋势。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11.76%(2/17)、10.53%(4/38)、80%(28/35)。3.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手术前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84%(47/76),63.64%(14/22);两组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分别为38.16%(29/76),36.36%(8/22)。4.术中冰冻病理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65%,阳性预测值66.67%,阴性预测值61.9%,总准确率为64.29%。术中冰冻病理对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为36.36%。5.单因素分析:绝经、肥胖、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及血流情况等参数对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升级为子宫内膜癌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仅肥胖、超声提示内膜血流丰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术前诊断为EAH,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绝大多数为早期、分化程度较好的子宫内摸样腺癌;2.随着术前EAH分度的增加,术后石蜡病理诊断升级为子宫内膜癌有增加趋势;3.术前用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定点活检病理以及术中冰冻病理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需谨慎对待;4.伴有肥胖的EAH患者,如果超声提示内膜血流较丰富,应高度警惕有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