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而且也要求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外语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 在外语教学中传授目的语文化的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在中国外语教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与理论上取得的累累硕果相反,目前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尚处于“各行其是”的纷杂状态,教师随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地学。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有些教师对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关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即使广大外语教师已经认识到文化是外语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却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外语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够深刻。自从八十年代交际法日渐盛行以来,广大教师纷纷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并在教学中细化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随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交际能力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补充。Conazzi and Jin(1999)认为,除了Canale和Swain(1980)所构建的四方面能力以外,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应该补充进去,成为交际能力的第五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交际能力发展至今,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这更加符合以母语为背景的外语教学的性质与本质。诚如Kramsch所指出的,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不是除了听、说、读、写技巧以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巧,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Kramsch,2000)。文化能力,作为第五维面能力的培养,应该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驾齐驱,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始终。 针对当今社会对“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日益激增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目标,突出强调了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为证实“有意识的文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假设,作者在教学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程中,采用语言文化教学互相融合模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历时1.5学期语言文化教学实践课。在课程结束之际,笔者设计了一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包括社会文化能力测试卷和开放性问答两部分,采取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调查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作者随机选取了重点院校部分学生做同样的调查,以进一步分析当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能力的普遍情况; 另外,作者还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进一步了解目前外语教师对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文化教学实施情况。实验结果如下:一、外语教学课堂中的有意识文化教学和文化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性和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是可行、有效的。 二、总体而言,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能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尤其表现为:学生对于非语言行为所蕴含的内容掌握不够;学生的高级文化知识掌握落后;学生不善于将深层文化知识运用于同常跨文化交际。 三、虽然外语教师认识到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文化作为一种第五维面的能力加以系统培养;而且,教师自身的文化教学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阐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总体结构。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语言的本质属性,文化和交际的定义,阐明了语言、交际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了外语教学中贯穿文化教学的内在必然性。本章继而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回顾了“交际能力”的提出与发展,在借鉴国内外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作者为本文实证研究对象构建了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两部分的综合,其中的跨文化能力包括对目的语文化和人们的积极态度,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章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五大因素,中西方之间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作者说明了研究目的,介绍了实验对象、工具和程序,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展开讨论。 针对调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结合作者文化教学的实践,第五章从三方面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建议,即外语教学宏观方面的深化改革;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识和实施、教学技巧、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培训。 第六章为结束语部分,作者对全文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与局限性。
其他文献
在平时观看记者招待会现场直播和阅读记者招待会文字记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题时采取的含糊策略上中西方有许多不同。虽然例行记者招待会有其特定的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