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含糊策略的跨文化语用分析——朝鲜核问题的个案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观看记者招待会现场直播和阅读记者招待会文字记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题时采取的含糊策略上中西方有许多不同。虽然例行记者招待会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安排,但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这部分中表现出不同的回答风格,采取不同的含糊策略来回避记者提出的具有政治性或外交性挑战的问题。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以朝鲜核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在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的官方网站上选取从2006年9月到2006年12月之间有关朝鲜核问题的所有例行记者招待会的文字记录为研究样本。这里的文字记录都以记者的“问”和发言人的“答”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较来找出中美发言人在使用含糊策略时的不同并试图用跨文化语用理论加以解释。 在回顾了有关含糊理论、含糊策略和一些跨文化语用原则的相关文献后,笔者提出三个有关中美发言人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运用含糊策略的研究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中美发言人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运用含糊策略的具体区别而言,第三个问题是探寻这些区别存在的跨文化语用原因。 为了回答这三个研究问题,笔者搜集了相关语料并建构起一个含糊策略的类型学框架。通过对语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回答了所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并着重分析了中美文化差异和在不同文化背景里语用原则运用的差异对含糊策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运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对莫里森小说《爵士乐》的蓝调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对黑人口头叙述传统和蓝调布鲁斯做了介绍。分析了口述传统得以随黑人奴隶从非洲传到美国,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