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耦合的光学传感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激元(SPs)是存在于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气团,当入射光照射在金属等离子体表面时,自由电子气团与入射光相互作用,产生一种特殊的电磁振荡模式,我们叫做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具有突破衍射极限和强的局域场增强等一系列独特的光学特性,使得金属微纳结构的光学元件更加微型化和集成化。而这些微纳结构也广泛的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学传感器,激光器,医学成像等领域。本论文主要对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耦合的光学传感器进行研究。首先从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意义、发展状况以及光学特性进行阐述,又通过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分类进一步理解其物理机制,分析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几种应用并提出了增强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方法。针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在光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根据电磁场基本理论,本文创新的提出了两种具有高传感性能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耦合传感器结构,并基于有限元分析法使用CST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1、本论文从理论上研究了T型二聚体(TD)纳米结构和带有纳米线负载(NL)的T型二聚体纳米结构(TD/NL)的光学特性。通过在TD纳米结构周围沉积NL,结构的光学性质发生了显著改变,TD/NL的消光光谱出现了分裂的共振峰,并由于等离子体激元杂交而显示出Fano共振的不对称特性。此外,在复合TD/NL纳米结构中可以获得更强的电场增强,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的TD/NL纳米结构中,暗模式的场增强效果是TD纳米结构的三倍。同时,TD/NL纳米结构中的Fano共振显示出窄的光谱线宽和高品质因数,这对光学折射率传感器是有利的。通过改变结构周围环境的折射率,测其灵敏度高达1083 nm/RIU。2、本设计将一种沉积在玻璃基板上的相对E形延伸(EW)结构,用于折射率传感。选择Ag作为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并通过有限元方法(FEM)对其性能进行数值研究。由于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之间的共振耦合,其光吸收在红外区域显著增强,同时散射减弱,形成一个明显的凹槽。我们将其应用于传感领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传感器在折射率变化范围为1.332-1.467的情况下,平均灵敏度为669 nm/RIU。因此,该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监测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对于生物医学和有机物检测及相关应用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高速自动机作为自动武器设备的核心部件,对于实现供弹、输弹、击发、抽抛壳等循环动作具有重要作用。复杂的结构与故障模式使高速自动机的作战性能受到一定影响,而传统的事后维修方式不但成本高昂、容错率低,还无法及时消除故障隐患。因此,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的高速自动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实现由事后维修、定期维护到健康状态监测、评估、预测和决策的智能化发展,从而提高军事装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效率。本文以某型号3
半芳香聚酰胺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耐热性能和耐溶剂性能,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器、汽车、轨道交通、特种装备中,并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制备方法存在制备周期长、分子量分布宽等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微波因其高效绿色、靶向加热等特点而在聚合物合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C11和C12二元胺分别与对苯二甲酸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尼龙11T盐和尼龙12T盐,采用微波辅助聚合
磨损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磨损的形式又复杂多样,其中强烈的磨料磨损并带有一定的冲击是很常见的破坏方式。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韧性,较为适于此磨损条件。为了节省资源进行增材制造或循环利用进行再制造,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等离子熔覆技术在零件表面制备原位碳化钒铁基熔覆合金覆层,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现代工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已不是单一材料就能够满足的,通过制备涂层的方
学位
企业内部控制学作为财经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平台与线下授课的实战经验,探索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课程设计与运行。以2021-2022-1学期241名201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平台自动统计和线下测评形成数据样本,从线上、线下和混合实施三个方面对课程设计与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
期刊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现场操作培训过程中不允许随意停电,而变电站传统的跟班学习式培训存在着培训周期长、培训效率低、培训人员组织相对困难、可操作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研发与变电站实际运行状况相接近的仿真实训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现场调研和查阅资料对变电站虚拟现实仿真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后,以河南省某220k V变电站为
热膨胀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一些材料被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反常的负热膨胀,其在精密仪器设备以及热膨胀复合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低频声子驱动类型的宽温区负热膨胀材料仍然非常稀少,本文基于氰基配位化合物寻找新的负热膨胀化合物并对其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近年来,Cu SCN作为一种新型无机空穴传输氰基配位半导体,具有较宽的带隙(>3.4 e V),在制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备受关注。本论文
超构材料是一类人工设计的周期性复合材料。通过对其单元结构的巧妙设计可以获得超常物理性质,进而实现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调控,可用于等离激元诱导透明、多波段吸波体、光子晶体和辐射致冷等功能器件。常见的超构材料的单元结构大多是由金属、电介质、或金属和电介质组合而成。然而,基于此类材料的结构一旦固定,就很难对其性能进行灵活调控。采用具有温度、磁场和电场等响应特性的材料可使超构材料具有动态响应特性,其中具有温
出于供给侧改革和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提出了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0%的目标。然而,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再加上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设计、生产、建设阶段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遵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