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铣磨复合加工工艺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航空工业、医疗器械、汽车行业、军工武器、通讯行业等的迅猛发展,相应的设备以及产品正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微细加工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如功能、外形、可靠性等逐渐的提高。微尺度加工具有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等特征,不仅能够加工微小尺度特征的零件,还可以加工具有复杂三维形状或者复杂曲面的微小零件,是加工微型产品的主要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微加工技术特别是微切削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是微切削加工的加工机理仍然有许多不够清楚的地方,微切削加工中的最小切削厚度、弹性恢复、耕犁作用等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对表面质量的影响仍然值得继续研究。微铣削加工技术是微切削加工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和高的柔性,但是微铣削加工的表面质量并不理想;微磨削加工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其缺点是加工效率比较低,故本课题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具有微铣削的高效和微磨削的高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即微尺度铣磨复合加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铣磨复合加工工艺进行研究。(1)分析微尺度铣磨复合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对加工过程中的存在的最小切削厚度、弹性恢复高度等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并分析微铣磨复合加工的瞬时切削厚度,以及加工过程中切屑不连续现象。(2)利用ABAQUS对微铣磨复合加工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对微铣磨加工过程中切屑的形成过程和加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分析。(3)分析微尺度铣磨刀具的制备工艺,并针对实验需要进行改进,对制备的铣磨刀具进行微观观测分析,为实验研究做准备。(4)对铝合金6061、黄铜H62、20钢进行侧铣磨加工实验,分析各加工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小及规律:对铝合金6061进行侧铣磨和槽铣磨加工实验以及槽铣削和侧铣削加工实验,根据不同加工参数绘制出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分析槽加工和侧加工两种加工方式的不同,并对比分析铣磨加工和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优劣。(5)总结本文得出结论以及课题研究不足的方面,对本课题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是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红外雷达预警系统、红外成像跟踪系统的核心技术,因此红外小目标的检测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的发展方向是研究运算量小、
随着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也相继进行了改革。本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就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再议。
该文从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特性分析以及控制系统设计两方面对四轮转向汽车侧向动力学特性及其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该文在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纵向运动自由度用来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正在突破表层,向纵深挺进。但目前还存在如企业信息化需求不明确、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新思路。本文以区域信息化需求分析与区域资源配置方法为研究方向,针对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首先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总体状况的研究,建立信息化需求分析模型,从而为全面
该文主要对国内外爬壁机器人模型进行调研、分析比较,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的基于51系列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双吸盘爬壁机器人模型.这种模型采用吸盘作为吸附元件,利用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传统的经济性,动力性等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用户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舒适性也成为人们判别车辆整体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噪声
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做好会计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都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国有企业已经建立
该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即基于单片机的几何参数主动量仪的研制.第二部分为通用测控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几何参数主动量仪可以用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并可以
作为最终加工工序的磨削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工艺,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高性能的新型材料的应用对磨削零件的疲劳寿命,加工精度和耐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术前评估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的初步效果.方法 11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头颈部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采用CDUS评估游离皮瓣供区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