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单烷基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ln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产量用量极大,应用范围极广。但它热稳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必需添加热稳定剂,以防止PVC变色、降解。相应地,PVC热稳定剂的发展与聚氯乙烯制品的发展息息相关。 有机锡热稳定剂是最佳、最有发展前景的PVC热稳定剂之一,高效、低(无)毒,尤其适用于透明和卫生制品。在我国,新型热稳定剂生产与应用远远跟不上PVC工业的发展,加快、加强新型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一种必然。研究开发单烷基有机锡稳定剂就是发展和完善有机锡热稳定剂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合成一系列单烷基有机锡化合物并测试研究其作为PVC稳定剂的性能,从而期望获得一类整体性能有所改善的新的有机锡稳定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在有机锡中心Sn原子上的三个功能键上键接马来酸单酯或马来酸基团、月桂酸或硬脂酸基团、邻苯二甲酸(苯酐)单烷酯基团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而合成不同的单烷基有机锡化合物;并测试合成物对PVC性能的影响,考察这些基团是否体现出它们在二烷基有机锡中具有的性能优点。 本文首先研究了在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合成马来酸单辛酯和苯酐单辛酯的工艺条件,通过控制反应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合成了转化率比较高的产物。以单丁基氧化锡为基础原料,与上述四种键合基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作为PVC热稳定剂应用的单丁基羧酸酯类有机锡,并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物的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表征以及测定了它们的基本物理性质;该合成实验原材料价廉易得,操作简易,工艺条件容易控制,便于实现工业化。此外,自行合成了相应基团的二丁基有机锡以作性能对比试验。 对合成物的静态热稳定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纯的月桂酸(硬脂酸)、键接苯酐单辛酯基团的单丁基有机锡比相对应基团的二丁基有机锡的静态热稳定性能更好;单丁基锡的Sn原子上引入马来酸单辛酯,其对氯化氢的初期抑制作用差,但长期热稳定性和后期热稳定性很好,并增加了与树脂的相容性;Sn原子上引入苯酐单辛酯,其对氯化氢的初期抑制作用比较差,但长久耐热性和后期热稳定性非常好,并具有一定的增塑作用。在合成的单丁基锡化合物中,以月桂酸马来酸单辛酯苯研单辛酯单了基锡、一月桂酸二马来酸单辛酯单了基锡、一月桂酸二苯研单辛酯单了基锡、二月桂酸一马来酸单辛酯单丁基锡、二月桂酸一苯卧单辛酯单丁基锡、月桂酸马来酸单丁基锡、二月桂酸一硬脂酸单丁基锡这几种有机锡的热稳定性能比较优秀,更具应用价值。 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在Sn原于上引入本研单辛酯基团合成有机锡化合物,分子上含有该基团的有机锡稳定剂的研究及应用尚未见诸报道。实验表明,含有该基团的有机锡稳定剂持久热稳定性能优异,具有一定增塑作用,很具应用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一、虚假破产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根据修正后的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的立法精神,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此法条的罪名应为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
<正>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深深感到,医学高等教育的基础性生物实验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对高中与高校医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比较
报道了“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有关湖积物、土壤柱微量元素垂向分布及稻谷样元素分配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对有关样品元素含量的分析对比,指出洪泽湖沉积柱元素
通过对网箱养殖的特色、高产道理和网箱的种类和设置进行介绍,然后,对网箱养鱼的鱼病类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网箱养鱼鱼病防治的策略。 By introducing the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于我院出生的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置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肉、蛋等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畜禽疾病防疫工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基层兽医发挥着十分重
文章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了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应具备的智能条件。指出,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应该拥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有较高的空间智能,较高的人际关系智能,较高的自我认知智能和
现代社会的秘书,作为一种专业人才,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日益突现,并为社会所大量需要。在今天的单位、企业中,秘书是办公室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既服务于领导,也服务于基层。
<正>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迅速发展,小儿周围血管介入手术也在逐步开展。现将我科对1例肾动脉狭窄的小儿实施球囊扩张术已取得成功的介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介绍如下
会议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系统,是教育思想和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也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完整的课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