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视神经炎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探讨该模型中雄激素对视神经形态功能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Wj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未用药对照组每天以安慰剂灌胃,雄激素组每天以0.25 mg/kg甲睾酮灌胃。用药20天后,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一豚鼠脊髓匀浆,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bordetella pertussis vaccine,BPV)诱导EAE模型。诱导前7天,大鼠上丘和外侧膝状体注射荧光金(nurogold,FG)以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继续用药至诱导后14~30天,取正常鼠和出现症状48~72小时内的大鼠,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 potencial,FvEP)观察视神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铺片并计数RGCs;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biotinylate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RGCs的凋亡情况。 结果:1.临床表现:诱导后10天开始,EAE大鼠相继出现尾无力、松弛、下垂,麻痹以及后肢无力、麻痹甚至死亡等临床体征,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的EAE发病率分别为80.0﹪和37.5﹪;两组的发病潜伏期分别为12.00±2.02和16.00±1.73天,雄激素组的发病潜伏期延长(p<0.05);两组的EAE症状评分分别为2.83±0.94和1.15±0.40,雄激素组的症状评分降低(p<0.05)。 2.视神经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未用药对照组视神经纤维走行迂曲呈波浪状,弥漫脱髓鞘改变;雄激素组视神经纤维走行较规则,脱髓鞘改变不明显。FVEP结果: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雄激素组的N1、P和N2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N1.P和P-N2振幅提高(p<0.05)。 3.RGCs计数和凋亡:荧光显微镜下计数RGCs: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RGCs计数分别为2284±132/mm<2>, 934±78/mm<2>和1725±95/mm<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NEL法观察RGCs的凋亡情况: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每高倍视野(×400)的nY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02±O.16个、24.44±2.22个和9.84±2.36个,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服雄激素可以降低EAE发病率和症状评分;抑制EAE鼠RGCs的调亡;减轻视神经的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改善视神经的传导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即刻血糖监测,观察需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cardiac arrest,DHCA)下行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的变化,并以血糖水平6~8mmol/L为目标,静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出血型及稳定型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出血型及稳定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血β-hCG值分为1组:200-1000IU L;2组:1001-3000IU L;3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对原发性肝癌正常肝组织放射生物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大剂量分割照射建立放射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是可行的,2/3肝脏受照射能耐受的剂量相当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双源CT血管成像(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SCTA)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
本文对IL-23/IL-17通路在VKH综合征及Behcet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免疫抑制剂对IL-23/IL-17通路调节作用。以期揭示IL-23IL-17通路在葡萄膜炎发病中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DGFα和PDGFRβ的表达,并对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DGFR α并PD
目的:应用会阴超声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生殖裂孔形态、肛提肌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提供临床数据,同时为早期发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
目的:  通过检测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在骨质疏松症小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寻c-Kit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寻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