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体育教育改革的高潮,学校体育课程频繁地调整,以寻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与此同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也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高校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程也应运而生。研究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轨迹开始,以体育课程的发展为轴线,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及个案研究等。从体育课程“拓展”与“融合”的视角来审视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的发展。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对体育的关注增强,学生体质的下滑更引发国人对当今学校体育课程的反思;对我省18所院校的的调查显示,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类课程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它们作为体育课程符合体育课程“拓展”与“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两者“融合”后形成的高校新型体育课程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社会、教育、课程等多种价值功能;新型体育课的定义是:适宜在学校开展的,具有运动能力训练作用,又具有心理体验式训练的一类体育课程。本研究将其名称统一为: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该课程项目包含:户外运动和拓展训练里的一系列项目群,并随着课程的发展而不断引入新的适宜项目;目前,我省高校公共体育此类课的课程名称设置不统一、课程类别单一、经费来源单一,场地资源利用和开发能力差、师生比例不协调、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课程的评价系统还未形成;三个个案的分析提示:存在经费、师资、场地器材短缺等制约问题,我省高校公共体育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的开展应该“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进行。通过对福建省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在我省高校发展的现状考察说明,课程经费、课程安全、场地器材、师资力量、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是制约福建省高校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今后开展的首要因素、是课程发展的“瓶颈”;从课程“拓展”与“融合”视角来审视我省户外运动和拓展训练的发展,将为我省普通高校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