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多依靠资源禀赋和传统要素投入的云南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缺乏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以致该省有色金属产业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使该产业异常脆弱敏感,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便会造成全行业波动甚至大型骨干企业亏损。作为云南重要产业,有色金属工业对云南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创造财税收入以及稳定和扩大就业,而且为打造两型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助力,在此过程中,要求该省摈弃传统的从大而不强、污染严重、产业链条短和抗风险能力弱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作为云南传统支柱产业,有色金属工业具有典型的政府扶持特性,二0一四年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为探索云南发展路径,促进包括有色金属在内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云南经济发展实施的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政府包括云南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一系列助力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该产业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制定的是否适当,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哪些问题等都亟待探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背景,系统研究云南有色金属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探寻新形势下云南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论文梳理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分析云南有色产业发展现状,收集整理现行主要产业政策,利用Malmquist指数的二阶DEA-Tobit模型对云南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有色金属产业总体效率较高,但全要素生产率是减少的,产业生产力的低下主要是由技术进步不足导致的;从政策实施效果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人才和环境规制政策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财税政策导向呈弱显著性,土地政策对有色金属产业的作用已不明显,说明整个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已从依靠外生因素增长推动向依靠内生因素增长推动新阶段转变。论文进一步分析在世界有色金属产业供需双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低速增长的背景下,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在新的以内生因素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重点及各项具体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云南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必须根据整个产业新的发展背景和阶段加快政策调整,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