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整合理论看诗歌的翻译——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本为例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诗歌翻译也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难点。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翻译家针对诗歌翻译的困难,提出了许多诗歌翻译理论与翻译策略,总体来说分为两派:“直译派”和“意译派”。威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结构韵律严谨,辞藻华丽,诗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和多种修辞手法,形式与主题复杂,给其翻译带来了困难。然而,困难并不能阻挡满腔热情的国内外翻译家们,仅在中国就有多于12位的学者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译本。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寻求诗歌翻译中的新方法,将认知概念加入到翻译过程中有助于翻译中心理过程的研究。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必然与人的认知分不开。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把意义从原文本转移到目的文本,而认知翻译观则将译者的翻译过程看作是一个概念整合过程,并基于弗科尼亚的概念整合理论提出翻译整合网络的动态系统。该网络将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心理空间对应到翻译过程,得出相应的四个空间,包括:源语文本空间(sourcetextspace);译者空间(translatorsspace);类属空间(genericspace);目的语文本空间(translationspace),即译文的生成空间。目的语文本空间是译文的主要生成空间,是将其它三个空间的映射进行动态整合的空间。   本篇论文以弗科尼亚的理论为指导,对屠岸,辜正坤和曹明伦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文译本进行了研究,其中曹明伦译本只作部分参照,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三种整合方式,即:语码转换整合,心理图示构建整合,以及复合整合。   最后,论文提出在翻译过程中,直译与意译间没有清晰地界限,若不涉及文化内涵的传递,即不涉及修辞手法的翻译时,译者应以语码转换整合为主,以求忠实于原文;若涉及文化内涵的传递及修辞手法的翻译时,译者则应选择心理图示构建整合与复合整合,以求忠实于原文。从概念整合理论来看,诗歌的翻译则要求以上三种整合的结合。对待诗歌中不同的措辞方式,译者因选择相应的整合类型,以求诗歌翻译中的信与达。
其他文献
2006年2月24日下午,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同志主
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施加着系统的干预。随着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化和
本文是语用学与翻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语用学研究语境中语言的使用。翻译也是以语言为研究目标,涉及两种语言之间意义和文化信息的转换。语用学不仅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隐含
基层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部门对外的窗口。如何让“窗口”更明亮?近年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从抓基层国土资源所基础建设入手,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
最近几年,教育界部分专家声称当今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缺乏思辨技能,他们认为英语专业学生将面临未来就业难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语言水平不再占有优势,思辨技能的缺乏可能成为
一种基于小信号处理、无源网输入、数字化处理、智能化操作的方法,以求获得较好的灵敏度和极大的测量动态范围的测量前端电路设计.
通过配制9个杂交组合,将iaaM基因转育到综合性状较优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系中。对F1与F2的分析,证实iaaM基因能够显著改良衣分和马克隆值,同时对子指、铃重、单株
20世纪后期,“文化转向”产生以来,翻译的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趋势。翻译文化研究派认为,翻泽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行为,更是一项文化交流与适应的
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语言学习包含输入、输出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英语词汇学习也不例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识别重述纠错;不同的语言错误类型能否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重述纠错的识别;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在多大程度上修复注意到的重述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