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日常生活与民间建构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作为中国城乡发展的大背景,在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城市化的过程使得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变得模糊,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配置、人口密度等等。当我们把目光不约而同的转向城市发展的时候,却忽略了城市化对乡村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尤其在住宅建设方面,城乡人口流动和资本转换带来了乡村建设的大变革,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纷纷破土兴建住宅,乡村形态逐渐被瓦解并产生依附于城市而存在的“城中村”。而作为城市发展中被官方主流边缘化、被现代潮流侵蚀、被传统力量牵制的“城中村”建设,尤其是民间自主建设的问题,却始终被忽视,甚至被唾弃。实际上,当前建筑学领域关于乡土和民间建筑的研究越来越走向主流,建筑设计越来越关注建筑与大众生活的关系,而淡化对设计师个人理想追逐。“返璞归真”成为当前设计的关键词。“城中村”住宅建设是民间建筑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复杂的社会演变规律和居民生活方式,其中丰富的社区空间和活跃的社区氛围是社会大众“本真”生活的有力体现,在这里,生活需求和建构高度契合,尽管形态拙劣但真切朴实。本文以昆明市呈贡新区“城中村”---洛龙社区为例展开对民间日常生活和民间建构的研究。研究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城市化给乡村带来了什么?尤其是给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第二,居民日常生活的变化是如何反映在社区和住宅建设上的?第三,以日常生活为视野,当前的“城中村”社区和住宅建设发展规律是怎样的?有哪些特性?第四,建筑与人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基于这样的态度,关于建筑设计我们做和反思?这四个问题构成了文章的研究脉络,第一部分是城市化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即文章的第一章:第二部分是洛龙社区基本信息、空间建构机制、民间建构语言的具体研究,主要从“空间”和“建造”两个线索展开,并得出城中村民间建构的主观缺陷,及其基于日常生活的发展规律与时间、空间、社会维度的发展特性;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拓展,即由个案关于日常生活和民间建构的研究引发关于建筑设计的反思,认为建筑设计是一个开放的、永续的过程,它没有终点也没有目的,它贴近生活且不断变化,所以建筑师也该有与民间对话和与时间对话的态度,让建筑与人的关系更为贴切。
其他文献
技术研发团队建设是当今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剖析和归纳了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主要职能与特点,探讨了技术团队建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公办普通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也称独立学院)。如今,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社会广泛关
目前,证券市场是一个正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然而在我国却还不太成熟。有投资必有风险,因此证券投资风险是当代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投资风险概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通过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
《春秋穀梁传》的政治思想包括尊周和尊天子的思想、深察名号的尊卑等级思想、关于君臣关系与君统传延的思想、诸侯国间交往以诚相待的思想、以华变夷之思想。
国家公园是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从1872年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建成开始,此后150年间,美国逐步形成了规模可观、类型丰富的国家公园保护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估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政策的执行和终止,而在评估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客观公正的评估标准成为政策评估的关键。根据城乡
我国围绕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方向,整合性STEM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
目的:适应医院门诊信息系统整体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方法:使用Java重新开发应用程序,对原"军卫一号"门诊医生工作站的数据结构进行修改、扩充。结果:在原系统基
在中国大陆城市土地使用权改革沿着市场化道路摸索前进的同时,基于土地所有权国有化基础上的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也逐渐加深。从1982年发布《国家建设征用土条例》,到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