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五年计划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的历史。“一五”计划的科学编制和顺利实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成为主导编制“一五”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实施“一五”计划的方法论指导。“一五”计划编制和实施的成功实践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因此,在历史范畴中全面考察“一五”计划,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通过对“一五”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五”计划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特征进行探析,进而阐明“一五”计划成功实现所产生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主要从以下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一五”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冷战时期的中苏结盟、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浪潮等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际背景下,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正常社会秩序的建立这一较为有利的国内形势下,中国直面挑战,把握机遇,顺利地编制并实施了“一五”计划,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一五”计划的历史进程,即“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一五”计划历经“四年五编”,在编制过程中以建设规模、投资安排、增长速度为重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任务和12项具体任务。由于当时的特殊条件,“一五”计划在编制中就已经开始实施。在科学指导思想以及物质和组织的保障下,“一五”计划的实施以《人民日报》为主要宣传载体,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重要保障,及时纠正了1953年和1956年的冒进倾向。“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稳步推进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善了人民生活。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一五”计划的基本特征。“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多之后,才最终编制完成,是编制和实施相结合的五年计划。同时,根据其任务和内容的要求,“一五”计划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一五”计划成功实现所产生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理论启示具体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思想、坚持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准确把握世情和国情、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五年计划的指导、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为党的机体注入活力和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