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也日益开采殆尽,因此人们急于寻找一些可代替的清洁能源。在这个背景下,燃料电池(Fuel Cell)在预防大气污染、提供清洁能量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其中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s)作为全固态的燃料电池,是效率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发电方式。因此,H+-SOFCs被认为对治理环境污染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也日益开采殆尽,因此人们急于寻找一些可代替的清洁能源。在这个背景下,燃料电池(Fuel Cell)在预防大气污染、提供清洁能量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其中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s)作为全固态的燃料电池,是效率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发电方式。因此,H+-SOFCs被认为对治理环境污染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H+-SOFCs阴极中水合质子化后的反应机理,以推进人们更好地研究和开发H+-SOFCs的阴极材料。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SrSc0.175Nb0.025Co0.8O3-δ(SSNC)阴极材料,并以Ba Zr0.1Ce0.7Y0.2O3-δ(BZCY)作为对称电池的电解质,制成了SSNC/BZCY/SSNC结构的对称电池;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和水分压对SSNC对称电池电极极化电阻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在不同条件下的SSNC对称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将得到的阻抗谱分为高频(RH,10~6-10~4)、中频(RM,10~4-10~0)以及低频(RL,10~0-10-2)进行拟合,通过计算求出了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活化能,并将得到的阻抗谱使用弛豫时间分布函数(DRT)进行了详细的解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逐渐下降时,SSNC的阴极极化电阻在逐渐上升;当温度较高时,对称电池极化电阻在较高水分压下取得最小值;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对称电池取得电阻最小值所对应的湿度也在逐渐降低,如由650°C的10%降低至600°C的5%,最终降低到500°C的3%;结合DRT的结果我们进一步还发现,在干燥空气气氛中,占比最高的是高频范围内的极化阻抗,如650°C时其值为0.65Ωcm~2;而随着水的引入后,中频时的极化电阻变为最高值,如650°C时其值为0.09Ωcm~2,这充分说明了氧还原反应的主导过程由氧吸附过程转变为氧还原过程,活化能的计算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同时,SSNC的O2-TPD和XPS结果显示,水和质子化后Co元素价态降低,产生了更多的氧空位,导致了吸附位置的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质子缺陷。(2)设计并合成了氧离子传导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δ(BSCF)、三相传导阴极材料Ba Co0.4Fe0.4Zr0.1Y0.1O3-δ(BCFZY)、电子传导阴极材料La0.8Sr0.2Mn(LSM)以及BSCF-BZCY复合阴极,并分别将其作为对称电池的阴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详细的拟合。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引入水以后,BCFZY的电极极化电阻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且由RL占据主导地位变为RM,如600°C干燥气氛中的RL和RM分别为1.3Ωcm~2和0.50Ωcm~2,而在3%-H2O空气气氛中,RL和RM分别为0.28Ωcm~2和0.31Ωcm~2;这说明氧还原过程主导地位由扩散过程转变为解离过程;此外BSCF-BZCY阴极的氧还原过程和BCFZY类似。对于BSCF而言,其RL和RM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们的下降幅度小于RH,这说明,水对于BSCF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氧的吸附过程。对于LSM而言,水引入后RL在显著增加,在600°C时干燥气氛下的RL为25.35Ωcm~2,而3%-H2O空气气氛中的RL增加至43.35Ωcm~2,RH和RM均无较为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因为LSM活性位点过少,水的引入直接使得它活性位点被覆盖,从而影响了氧扩散过程。结合XPS表征技术我们发现,在LSM中Mn元素总体价态增加,使得氧空位减少,而BSCF-BZCY、BCFZY和BSCF中的Co总体价态下降,导致氧空位增多,质子缺陷增加;但BSCF-BZCY和BCFZY的氧空位增加幅度高于BSCF阴极,这也和EIS的结果相符,因为前两者具有三相传导能力而后者本身缺乏传导质子的能力。总的来说,水的引入虽然带来了质子传导能力,但是水也起着覆盖活性位点的负面效果,且对不同材料的影响范围和幅度是不尽相同的。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创新型的高科技产品日益更新的现代,化石能源的消耗逐步上升,导致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加重。基于这些问题,创造和开发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转换以及存储设备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中超级电容器因具备快速充放电和能量存储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超级电容器性能好坏的关键在于电极材料的选择。通常我们所使用的电极材料有活性炭,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等,但是这些材料制备活性炭的
脑科学正日益成为全世界的科技战略重点。大脑成像、神经追踪和分析等技术更是研究脑科学领域的关键基石,对预防大脑疾病以及人工智能为导向的类脑研究具有非常前瞻性的意义。目前绝大部分大脑内部机理的研究都是基于鼠脑完成的,为了深入研究鼠脑中神经元的形态和脑区投射,需要将普通鼠脑图像配准到标准模板鼠脑上,然后利用同样的变换参数将神经元映射到模板鼠脑中统一分析。形变模型是图像配准的关键技术,虽然传统的形变模型能
玉米是我国主产粮食作物,对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元素,对植被的光合作用以及生长发育具有指示性及决定性作用。如何及时、准确地监测玉米各生育期叶片氮含量,制定相应的氮肥施用方案,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传统的玉米氮素监测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实地取样,然后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测量。该方法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还会对田间作物造成损坏。在进行人工采样时,难免出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经对公众的健康状况构成严重的威胁。尽管传统的化疗和手术治疗有成效,但其伴随的药物积累少、循环时间短及易复发等副作用远远不能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因此,设计合适的智能诊疗体系以准确地靶向肿瘤并减少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仍然是医学应用中的挑战。光疗法是近几年兴起的疗法,包括光热疗法(PTT)和光动力疗法(PDT),由于近红外光照射光敏剂时能产生足量的热和活性氧(R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本,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是重中之重。本文的研究方向是通过遥感技术对小麦赤霉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小麦赤霉病典型的监测方法是由专业相关人员下田抽查,不仅效率低下和浪费资源,还会损害田间正常生长的小麦,而通过遥感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可以持续动态地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卫星影像选用Sentinel-2影像来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和赤霉病监测,并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全球最常见的小麦病害。当前,防治该病害主要通过筛选出有效的杀菌剂或组合降低其危害程度从而实现粮食品质和食品安全保障的目的。传统的药效评估是依靠人工来开展的,该方法费时、费力,且高度依赖专家的经验,常因专家意见滞后导致喷药不及时而耽误其有效防治。随着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这为化学药剂药效快速评价新方法的提出提供了重
可拉伸的线形超级电容器有望成为可穿戴电子产品的能量供应单元。然而,如何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大延伸率、稳定的电化学输出、优良的集成能力和可洗性等目标对于可拉伸线形超级电容器来说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岛桥状”(RIB)的结构设计,用于制造新型可拉伸线形微型超级电容器阵列(WSS-MSCA)。通过卷起的MXene//CNTs@PPy非对称微型超级电容器(MSC)阵列作为
足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信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足迹特征提取更多依赖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和专家的经验知识,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具有普适性。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生物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些研究人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在足迹相关领域进一步展开了研究。根据不同人员足迹图像存在较大相似性的特点,同一人的不同足迹压力图像存在较大差异性。可将足迹识别归为细粒度识别问题。虽然目前有部分学者
生物数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结合传染病动力学知识,合理建立疾病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发现传染病传播的规律,得到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重要原因,找到疾病防控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根据安徽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及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发现PM2.5对呼吸道疾病有影响.为此,建立受空气污染影响的非自治呼吸道疾病传播模型,并用传染病动力学知识对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得
在目前发展的众多电化学能量储存器件中,因具有低毒性、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安全环保等优良性能,超级电容器倍受科研人员的青睐。但是,低能量密度仍是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合理的异质界面结构、引入缺陷工程或者与高能的电池材料相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可行的方法。本文选择柔性碳布为基底,设计了具有异质界面的Co9S8@NiMn双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和具有氧空位缺陷工程的Co9S8@MnO2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