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夫卡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他的作品和个人经历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由此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卡夫卡学”。该论文试图以关键词的形式解读卡夫卡及其作品,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卡夫卡式的罪感意识和恐惧意识。在罪感意识中,点明卡夫卡在犹太教——基督教和犹太文化——希腊文化的多重影响下,秉承了一种对人类原罪性的独特理解。同时,他的罪感意识中也具有一种莫名的罪感。在恐惧意识中,确认恐惧不仅是卡夫卡的本质,而且还是卡夫卡创作的动力。罪感意识与恐惧意识结合起来,形成了“原罪性恐惧意识”。罪感是恐惧的源头,恐惧是罪感的升华。第二章,卡夫卡式的自由意识和孤独意识。卡夫卡的自由意识中已经具有了一种自由是必然性的、自由与束缚紧密相连等等的理解,这些观点既承袭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也为存在主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孤独意识中,点明孤独感是自由感的最高阶段。他在创作的自由感中体会到一种高贵的孤独感,孤独乃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自由乃是孤独的必然归宿。第三章,卡夫卡式的受难性。受难性为卡夫卡罪感意识、恐惧意识、自由意识、孤独意识的最终旨归。正是在受难性的作用下,在卡夫卡的生活中,秉承了犹太民族所独具的忍耐性,融合成了一种个人的“不可摧毁性”;在他的创作中,作品具有了受难性因素在内,使其具有了承担人类罪恶,指明现代人生活困境,解放现代人灵魂失落的因素。结语,将前三章的逻辑关系进行串联:罪感意识→恐惧意识→自由意识→孤独意识→受难性,点明罪感是源头,恐惧乃前提,自由是灵魂,孤独系本质,受难性为旨归。即卡夫卡在犹太教与基督教、希伯莱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双重熏陶下,激发了自己身上的犹太属性和宗教意识,在罪感意识中催生了原罪性质的恐惧意识,在原罪的恐惧中体会到了自由的必然性以及自由的受难性,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了自由的桎梏,逃避自由使自己陷入了孤独的境地。在彻底的孤独中,达到了文学创作与人生的巅峰。在种种意识的背后,隐藏着一股巨大的受难意识的冲力。在不可摧毁的忍耐性中,使卡夫卡独自承受精神的恐惧与孤独、灵魂的负罪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