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2014年住院房颤患者的年龄分布以及病因学(或相关因素)特点、房颤类型与左房以及心功能的关系、房颤的治疗现状(包括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以及房颤的上游药物治疗),期望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住院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2010年01月0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并诊断为房颤的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反复住院患者均以最后1次诊断为房颤的住院资料为准,余住院次数不计。诊断依据心电图或动态心电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详细记录住院房颤病人的基本特征、房颤病因及危险因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情况,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房颤患者的数据库,采用SPSS18. O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一般资料:1.共登记的1031例房颤患者,男547例(53.1%),女484例(46.9%):男女患者比例为1.1:1;平均年龄66岁(16、98岁),房颤患者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85岁患者所占比例为(52.8%),基本与相关文献一致,其中70~79岁组所占比例最大(29.5%)。2.阵发性房颤435例(42.2%),慢性房颤596例(57.8%),其中持续性246例(23.8%),永久性350例(34.0%)。3.房颤病因主要由高血压病302例(29.2%),冠心病279例(27.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1例(13.7%)组成。(二)室率及节律控制:1、被调查1031例房颤患者主要以室率控制为主,为758(73.5%),其中慢性房颤患者室率控制者为475例,占其总量的79.7%,较阵发性房颤患者室率控制者占其总量的比例(60.1%)高。2、p受体阻滞剂在被调查房颤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比例较高,分别为占该类患者的62.3%、78.1%、86.9%,在孤立性房颤中应用比例达53.2%,而洋地黄在心衰患者应用比例最高,为44.6%,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普遍应用较少。3、共1024例(99.3%)患者静息心室率达到目标值,其中937例(90.9%)达到房颤严格控制心室率目标。静息时心室率达标所用药物主要为p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类药物,分别为638例(92.1%),255例(87.0%)。4、使用药物复律者为247例(29.4%),其中阵发性房颤行药物复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为39.3%(171/435),而药物复律在慢性房颤患者所占比例较低,为12.8%(76/596)。5、本研究中共165例(16%)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33例(80.6%)为阵发性房颤,32例(19.4%)为慢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65.8±13.6岁(20,82),男女比例为101:64,平均左房大小为45.8±11.3mm。(三)抗血栓治疗:1、被调查1031例房颤患者中125例(12.1%)患者未给予任何抗血栓药物;376例(36.5%)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505例(49.0%)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其中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475例(46.1%),给予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抗凝治30例(2.9%)。抗凝组、抗血小板聚集组及无抗栓组患者共发生栓塞事件121例,占所有入选患者的11.7%,其中华法林组64例,阿司匹林组49例,无抗栓组8例,3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7%,13.0%,6.4%。2、仅有30.3%(144/475)的房颤患者INR达到中国共识的目标范围,42.1%(200/475)的房颤患者INR处于1.5-2.5之间。27.6%(131/475)患者INR值小于1.5。(四)上游治疗:1.对1031例房颤患者的上游药物治疗进行单项统计,p受体阻滞剂693例(67.2%),应用他汀类药物518例(50.2%),ARB类450例(43.6%),螺内酯338例(32.8%),ACEI类171例(16.6%)。2.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及孤立性房颤患者中,上游药物主要以p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RB类药物为主;心力衰竭患者中主要以p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他汀类、ARB类药物作为上游治疗药物。结论:1、1031例房颤患者中,房颤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70~79岁组所占比例最大为29.5%。按性别分组,在<80岁各组中,以男性多见,而≥80岁各组中,女性比例则略高于男性。2、随着心血管疾病谱的改变,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病因构成比有明显变化,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瓣膜退行性变、孤立性房颤、心肌病所占比重有所上升。3、被调查房颤患者主要以室率控制为主,为758(73.5%)。使用药物复律者为247例(29.4%)。共165例(16%)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4、有87.9%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采用抗血栓治疗,使用抗凝治疗的比例为40.1%,大部分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强度较低。5、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及孤立性房颤患者中,上游药物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RB类药物为主;心力衰竭患者中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他汀类、ARB类药物作为上游治疗药物。上游治疗应用比例仍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正>一、课程标准:提供"欣赏"的依据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指出这个选修系列的两个课程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的依据: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与 5 羟色胺转运体 (5 HTT)基因启动子区和内含子 2区两种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4 7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患者组 )
<正>企业的营销和销售技巧越来越以客户为中心,需要前瞻性规划;企业的运营经理越来越注重通过消除浪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来改善生产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领域
目的:观察补肾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其提高免疫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复制免疫低下小鼠模型
期刊
自由现金流量作为一个财务理论的提出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随着自由现金流量在西方大量运用于一些财务咨询、信用评级等业务,其财务功能也被越来越多
目的 探索体象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自编体象障碍调查表及体象障碍自评量表 ,分别对体象障碍组 (10 0例 )、神经症组 (10 3例 )和正常人组 (10 0名 )进行调查和测评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形态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城市空间形态的不可持续性逐渐显现,同时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形态的在结构和尺度上的“宜人性”
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科学评价一直是隧道工程界难以回避又备受困扰的技术难题之一,掌握工程因素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是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
冈 46A的繁殖试验中 ,施用花信灵可使花期提前 4~ 5d ,并使开花时间提前 1~ 2h ,花时集中在 12 :0 0左右 ,有利于提高繁殖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