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园是人才集中、知识密集的特殊场所,高校校园文化与时代联系紧密,敏锐关注并积极反映社会主流形势,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体现青年学生的成长诉求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多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置身其中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感情、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上会受到熏陶和锻炼,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价值取向、道德水准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无形的课堂,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经过长期共同努力形成并在一直发展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精神氛围,也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育人作用研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功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更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得作用入手,总结归纳校园文化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提炼原因、探讨对策。全文论述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阐述。主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内涵、构成形态和主要特征等相关概念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交代。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构成形态,它会通过自身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氛围发生作用,使生活于其中的成员能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构成、行为标准等方面与社会现实存在产生认同,进而实现对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其本质和最高价值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社会文化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继承性与前沿性、相对独立性与实验性、知识性与创新性、高雅性与主导性等独特特征。第二部分是论文主题的切入点。重点对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得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本质和特征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内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要求,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地全面实现,并将校园文化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归纳为四个方面:价值导向、约束规范、环境熏陶、美育功能。第三部分提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当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从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有社会大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良冲击和文化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也有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建设的不足之处: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制度文化建设实效性较低、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失衡、文化环境建设缺乏审美设计。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积极思考并提出对策,认为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办学理念、坚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严格遵循整体性、目的性、方向性和时代性的指导原则,并重点针对第三部分总结归纳出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应对举措:一是注重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精神,强化精神文化的导向作用;二是注重学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升制度文化的规范效能;三是注重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全面和协调,全方位打造育人环境;四是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审美设计与和谐统一,有效开发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