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增强财政支农效应,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自2015年开始陆续印发多份政策文件,启动全国农担体系的建设工作,服务方向聚焦于小微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文件要求,成立较早的省级农担公司开始担保业务的转型。部分省级农担公司在转型期间暴露了较多风险,面临很大的风险管理压力。风险管理是担保公司的生命线,农业担保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省级农担公司的生存发展,更是评价农业担保政策效应的重要依据。为推动全国农担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农担公司密切关注省级农担公司的担保风险管理情况,不断完善全国农担体系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本文以TJ农担公司为例,对转型期间省级农担公司出现的担保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在对担保风险管理理论和全国农担体系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省级农担公司担保风险管理指标的变动情况出发,查找引起风险管理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对省级农担公司的担保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为改善担保风险管理提出建议。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风险管理政策应保持统一性和稳定性;发展可以为化解风险争取时间和空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成功的风险管理应该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应综合性的运用多种风险应对策略以降低整体风险水平。作为成立较早的省级农担公司,TJ农担公司在转型期间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代表性。研究TJ农担公司风险管理问题有助于解决省级农担公司的风险管理难题,推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风险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