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广泛阅读附带习得词汇是语言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习得过程缓慢且复杂。基于这些问题,Laufer和Hulstijn (2001)提出了“投入量假设”。该理论从学习任务的角度解释词汇附带习得。其主要观点是:词汇的附带习得依赖于其处理过程中由任务所决定的需求(need)、搜求(search)和评估(evaluation)三个因素构成的投入量,投入量越多,词汇的附带获得就越好。基于投入量假设,本文旨在验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同任务投入量对其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在分析前人关于任务与词汇附带习得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任务与词汇附带习得的关系,以期扩展对任务的认识,以指导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投入量假设是否对中国学习者有效?2)任务是否能促进中国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3)具有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是否对词汇附带习得有影响?4)在“需求”“搜求”一致的条件下,具有“评估”指数高的任务是否更利于词汇附带习得?为验证“投入量假设”及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四种具有不同任务投入量的阅读教学任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大三四个班(143名)的学生参加了本次研究。通过前测,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处于同一水平上。在实验中,四个班的学生被随机分派完成以下四项阅读任务:(1)阅读和多项选择;(2)阅读和用目标词写作文;(3)阅读和猜词义;(4)阅读和用目标词填空。本次实验选用两篇短文(共632字)作为测试语篇,并根据实验的要求选用Gathercole和Papagno (1991)(摘自柯葳、董燕萍,2001)等制定的非词代替原文中的30个单词作为目标词,以保证这些词对所有的研究对象来说都是新词。任务完成后,所有的材料都要收上来。此研究历时两个星期,采用了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两种方式。为对比不同任务投入量对目标词的附带习得效果,本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所用的任务都能促进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延时测试中对目标词的记忆效果减退;(2)任务投入量假设部分正确。研究结果表明,投入量大的任务一般比投入量小的任务更有助于词汇的附带习得,但并不一定能导致更好词汇附带习得效果;(3)“评估”影响词汇记忆的效果。任务中的评估指数越高,越有利于词汇附带习得。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在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文末,笔者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