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入中国高校攻读学位的学历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但目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的研究领域,对这一群体的留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汉语使用缺乏关注,对他/她们在高校的听课、发言、阅读和写作等不同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也缺乏研究。因此,本文尝试从学习者在专业学习中使用汉语进行论文写作(即汉语学术写作)入手,研究在中国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身份认同发展。本研究在社会文化视角下的第二语言社会化理论指导下展开。第二语言社会化理论认为,目的语的学习/使用与学习者在特定话语社团中的身份认同发展是第二语言习得与发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两个不同侧面,因此学习者在目的语社团中的身份认同发展与其第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一样,都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主题。在目前的第二语言学术写作研究中,围绕学习者身份认同的研究已陆续展开。但是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语学习者身上,常常将身份认同作为一个静态的、群体性的标签来研究学习者写作文本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更多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而本文的研究以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将身份认同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研究学习者在汉语学术写作中所经历的挫折、挣扎,最终成为所在专业的话语社团成员的经过。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质化个案的方法,对三个在中国的S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汉语学习者的论文写作进行纵向追踪,并将叙事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发现:(1)二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和非线性的特征。与母语者不同,他/她们的身份认同发展常受其之前的母语或二语学习/使用经历的影响;在进入新的话语社团时又常处于和社团内的母语者成员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之中;最终虽然成为了目的语话语社团中的一员,但总是保持着其二语者的特征。因此,对二语学习者来说,他/她们的身份认同发展是一个比母语者更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2)汉语学术写作这一语言交际事件中的语境、活动和交际者等因素,通过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互动协商"过程对其身份认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促使二语学习者在新的话语社团中从"依附"转为"独立"。(3)受身份认同发展的影响,二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策略运用和语言表达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了其语言运用能力受身份认同发展影响所呈现出的个性特征与社会性特征的结合。我们对汉语学习者身份认同发展的研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依然属于一项尝试性的研究。因此,我们提倡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质化的研究方法开展对汉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从而为高校开设针对学历留学生的学术汉语课程提供借鉴。